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活力名家

|

物外游

|
发布: 7:00am 02/02/2021

光头佬/秀才人情

作者: 光头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师当记者的那个年代,倘若不自强上进一些,不自律克己一些,不勤奋吃苦一些,恐怕也很难出人头地吧?老师是吃尽苦头熬出来的,区区哋,也是一代报人了。岂知,俟他年纪老去,还是终日念念叨叨那一话:“我下辈子还是要当记者……”多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相信凡是当过他学生的,都曾听过他无数次的,又很自豪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说过这句话。

记得去探望师母的那天,从她亲切的叙述中,老师的形象依然那么鲜明,虽然好多年没去向他拜年,虽然一时之间也接受不到他遽尔作古的事实,弥补不了的遗憾,永远就搁在心底了。

ADVERTISEMENT

逾半年前,当玉水老师病逝的噩耗辗转传来时,光头佬的心头咯噔了一下。鼻头有些酸涩,眼角微微润湿,不禁悲从中来。前尘与往事,一幕一幕的,零星破碎的在脑海里串连了起来,既想起了一些,却又忘却了一些,一时片刻,还真的无法勾画出一个完整的记忆框架。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老师在光头佬的人生旅途上,肯定留下一个轨迹分明的烙印。

90年之初,光头佬孑身独个南下都门,于中央艺术学院修读新闻系,而甚得学生喜爱与尊敬,甚至昵称之为“水哥”的玉水老师,便是咱们新闻系的创系主任。老师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从就读期间到实习期,甚至是即将毕业时的求职过程,他都很落力的去部署与奔波。

老师是个口碑极佳的好好先生。在老师的丧礼上慰问师母时,老人家还不经意的提了一下:“你老师生前从未做过对不起朋友的事,只有朋友对不起他罢了……”信哉斯言!

老师旧藏:陆庭谕《我们的这一条路》(签赠本)。
老师旧藏:陆庭谕《我们的这一条路》(签赠本)。

陆老师笔迹。
陆老师笔迹。

老师旧藏之II:朱自存签赠本。
老师旧藏之II:朱自存签赠本。

朱自存笔迹。
朱自存笔迹。

记得求学时候,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关怀,简直近乎“慈母”的唠叨,婆心一片,甚至连学生毕业以后,尚为他们的出路忙得团团转。像当年光头佬与同学的采访实习,也是由老师一手操办的;凭他当年在报界的江湖地位,以及铺天盖地的人脉关系,当年那个乳臭未干的我,与秋官同学,便在朱清溪律的光华日报吉隆坡办事处接受报界前辈林天和先生的训练,从翻译、采访,到新闻摄影,摸石过河,一步步的稳健成长,所幸一路走来,还真遇到不少贵人的眷顾。光头佬短短8年的报界生涯,认识了不少奇人异士、才子佳人,更结交了不少真心的朋友,见识增加不少,人脉广阔了许多,虽然那光头的绝对不会效仿老师夸言说“我下辈子还要当记者”,不过这一段记者的生命历练,确实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回忆。

话说回头,求学的年代,倒有一件事情,印象最为深刻。说来奇怪,某天课余,玉水老师突然问我喜不喜欢书法,他坦言要安排几位学生谒见一位老书法家,欲邀我同行。于是,便莫名其妙的搭上老师的顺风车,径自到市中心,坐落在武吉锡兰上的“若墅堂”,登门拜访了西朗老人——李家耀先生。记忆中,由于老师与西朗老人同为福建永春老乡,因此,他们都以福建话沟通的。老人的斋号“若墅堂”为蜀人大千居士所题,当时好奇悬挂的牌匾并非原迹,待多年后,看到老人捐赠国家画廊的纪念展时,方知原来真迹老早捐赠给国家。老人的画室空间颇大,举目望去,无处不是宝物,印象很深的是墙上挂着的仙游人物画名家李耕、李霞的四屏罗汉钜作,真是非常的精彩。老人平常翻阅的书画册页、碑帖榻本,亦随处可见,唾手可得。老人的收藏甚丰,让当年的小朋友,一一拜赏了刘海粟、王雪涛、陈师曾等等名家真迹,可谓眼界大开,大饱眼福,迷迷糊糊的上了一堂难得的艺术鉴赏课,可惜时隔多年后,才懂得其可贵之处。

临别依依,托了玉水师之福,在场的同学各自获得老人赠予一幅书法条幅留念。光头佬获赠的那一纸行书作品,内容写的是唐代诗人张朝〈采莲词〉:“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时维辛未1991年6月,上款题署“祥钟贤友”,真叫人吃不消!当同学们欣喜若狂的向老人致谢时,他神态自若的答曰:“秀才人情纸一张!”谦虚客气得让人无地自容。

西朗老人的秀才人情。
西朗老人的秀才人情。

除此之外,光头佬收藏的第一幅啸庐主人黄国彬墨宝,也是透过玉水老师得来的:记得那时光头佬刚入行不久,某天在外巧遇玉水师,老师以他一贯的古道热肠,主动问我有没兴趣收藏啸翁的书法,他愿意代我去求一纸留念。27年前的光头脸薄胆小情怯,而且也不屑于,或贸贸然厚着脸皮红着脸,突兀地向老书法家乞求墨宝。其中有个原因是,常听闻师友长辈在闲聊时,把这类“冒失”的行径讥讽为“打秋风”,为行家所哂笑,士人所不齿。当时因老师的主动献议,让光头佬作退一步想,既然老师愿意以他的情面替学生去求字,岂可不近人情的拒之于外呢?于是,寒舍便入藏了这么一幅,写于甲戌(1994)之冬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的热心与体贴,以及啸翁的慷慨馈赠,委实让人铭记于心,永远难忘!

老师向啸翁代求的墨宝。
老师向啸翁代求的墨宝。

过去,老辈的书画家常会大方轻率的把自己的书画作品赠予亲友晚辈留念,而且还很谦逊的觉得自己馈赠的礼物非常菲薄,秀才的人情虽然只有一张纸,殊不知纸短情长呐!会珍惜的,始终懂得珍惜,哪怕是只字片纸,或是吉光片羽,都会宝贝似的珍而惜之,拱之若璧,反之枉然!

澄斋珍藏的四尺全开西朗老人《青松图》。
澄斋珍藏的四尺全开西朗老人《青松图》。

相关文章:

光头佬/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光头佬/猫の物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