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30pm 17/03/2021

纪录片里的故宫/吴鑫霖(八打灵再也)

作者: 吴鑫霖(八打灵再也)

虽然在宫斗剧里看了不少“仿真”的“紫禁城”,但当我透过那几部故宫纪录片看到真实故宫里的红墙绿瓦时,内心的感动,还是无法言说的。

中国央视在2020年的最后几天,推出了纪录片《我在故宫600年》,上接《我在故宫修文物》。北京故宫一直以来都不在我认识的范围内,那是因为精品都被国民政府迁台时,把许多珍品都带到福尔摩沙。我喜欢台北故宫,除了玉器展未曾领略奥妙之外,其他常年展都是深深打动我的(特别是瓷器)。是什么时候起,我开始透过网络去探索北京故宫的呢?

ADVERTISEMENT

是单霁翔——这位最多搞作,也是让北京故宫团队变得更强大的院长,我在多年前的某个午后,闲来无事随意点开了他讲述自己和团队要如何改进故宫设备与保护工作之后,就深深为他所讲述的北京故宫给吸引了。我没记错,也因为那次的演讲,中国当局更重视北京故宫的动向,尤其是在2020年,北京故宫迎来建成600年的时刻。

《600年》跟《修文物》的不同是,《修》着重在器物与人的互动及记忆的连接,它让远距离欣赏故宫之美的我,赫然发现更多故宫在许多普通人的视角里,未必能接触的事物——好比修钟表的工匠。《600年》则引领观众从建筑学的角度去看故宫的一砖一瓦,看每一根栋梁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历史重量。它虽然只有短短的3集,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足以让我一看再看。顺道一提,《600年》的配乐编曲也相当精彩,适合古装爱好者录制短视频时使用。

《600年》给我的感受是青春的,同时特别强调“传承”。它有几个段落都说到钱。如第一集谈到整修养心殿梁柱,有的梁柱显示了乾隆以后、清中晚期的经济窘迫,以致梁柱的更新没能遵照原来严谨的工艺标准进行,只是草草的用钉子给钉上。因此,故宫研究员和工匠异口同声说:“从这个细节可以判断,那时候大概是经济不那么好,没什么钱用好的料子。”

接着,也是养心殿的整修。一条柱子在百多年前整修时,由于符合标准的金丝楠木已经被历朝历代过度砍伐,到清中期时大部分的宫廷建筑整修基本上偏向使用松木。这一个段落,纪录片里的故宫研究员又发出了感叹:“大概是那时候没什么钱才这样搞的。”

给后人留历史

如今中国国力如何?从北京的故宫整修,那些高规格的用料,表面判断可说是实力饱满。也唯有饱满的经济实力,才能维持那样高规格的整修材料。那些金箔、那些木料、那些科技产品,都让人看了叹为观止。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维护一座600年的宫殿是何其困难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一点都不沉闷,还相当活泼。故宫猫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仿佛才是这座宫殿真正的主人。也因为这样人性化的录制,让本来严肃的故宫多了许多人味。其中一个环节就展现出故宫的黑夜比日间热闹。因为许多的日常维护工作,比如修缮材料都会在夜间陆陆续续“运进宫里”。

北京故宫的研究员、工匠,除了师徒制,也有不少是孩子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工作,或者因为父母从军队下岗后,被分发到故宫来。于是在耳濡目染下,自己也成为了守护故宫的研究员、学者、匠人。这便是前头说的“传承”。

纪录片里,不论是学者还是匠人,他们时时刻刻都心里惦记,如今的维修,是给下一个100年的人检测的当代技术和用心;修旧如旧,是给后人留历史,半点不能马虎!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北京故宫肯定不只600年,它还会有下一个100年。

看完纪录片,我沉吟片刻,100年啊!

那时候,我都不在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