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
发布: 2:53pm 19/02/2020

提攜一把,讓他們靠自力

作者: 关丽玲

阿柳娜:宣明會關心家庭的經濟情況,增強赤貧家庭的抵禦能力,讓他們可以發揮一技之長,找到生計養活家庭。
阿柳娜:宣明會關心家庭的經濟情況,增強赤貧家庭的抵禦能力,讓他們可以發揮一技之長,找到生計養活家庭。

ADVERTISEMENT

【2020年飢餓30特稿】:世界宣明會培訓赤貧家庭商業知識

世界宣明會於巴嗄諾爾社區發展計劃(Baganuur Area Development Program,簡稱ADP)從2012年開始了對當地的評估工作,包括調查需要援助的孩童人數、可以進行的發展計劃,約一年半之後才正式開始,如今已經發展了5年,進入第二階段。

巴嗄諾爾社區發展計劃經理阿柳娜(Ariuntsengel Dayansuren)表示,目前該區有2800名受助孩童(registered child),當中有98%的小孩已經被助養(sponsored children),這可說是蒙古各個社區發展計劃中相當高的助養人數,且多虧大馬宣明會方面的支持。

巴嗄諾爾共有5個行政區(khoroo),由宣明會5名社區發展協調員,個別負責處理這些區域所面對的困難,如兒童保護、兒童助養和各種援助弱勢計劃。宣明會於當地職員包括經理、財政執行員、助養兒童計劃和司機,整個服務團隊總共9人。

父母採煤礦,無法照顧孩童

從1978年開埠至今,巴嗄諾爾的經濟發展以煤礦業為主。阿柳娜指出,煤礦場都坐落在較遠的地方,父母因工作關係,無法妥善照顧孩子,當中就約有500名孩童是寄養在親友家裡,有的甚至只把孩子留在家裡,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教育和健康受忽略,對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孩童缺乏家長照顧是當地相當嚴重的問題,有五十多名孩童生活在極度不佳的環境和條件當中,加上失業率高、家庭收入不足,雙親酗酒、家庭暴力事件屢屢發生,這些孩童都是急需援助及保護。2019年有82宗家庭暴力事件,政府已經著手採取行動解決這社會問題。

基於各種因素環環相扣之下造成的社會問題不少,為了解決巴嗄諾爾社區所面對的挑戰──失業率和家庭收入不足、家庭暴力、缺乏父母照護、孩童被忽略及同儕壓力與歧視,巴嗄諾爾ADP展開了2018-2020年計劃,推出增強家庭生計及抵禦能力、兒童保護、社區參與及贊助項目。

阿柳娜說:“宣明會關心家庭的經濟情況,這計劃是要增強赤貧家庭的抵禦能力,讓他們可以發揮一技之長,找到生計養活家庭。我們在社區推行家庭脫貧模式(Graduation approach)、儲蓄小組活動和災害風險防備計劃。”

2018年,巴嗄諾爾社區發展計劃選出150個脆弱家庭參加家庭脫貧模式,讓這些家庭選擇從事縫紉、自動機械或奶製品事業,並接受宣明會提供的培訓。

家庭脫貧模式項目為期2至3年,為社區裡生活在貧窮線下、最脆弱的一群提供援助。項目涵蓋社會保障、生計發展、技能培訓和財務支援等層面,幫助社區中的特困家庭逐漸擺脫貧窮,自力更生。

一般上這些家庭對相關行業已有基本技術,宣明會只是培訓他們有關商業知識、團隊合作精神、產品品質提升等等。

這計劃有不錯的成果,已有120個家庭成功創業,為家庭增加收入。此計劃也可集合從事同一類行業的家庭組成小組,以團隊合作形式經營,目前已成立了3個商業小組。各個參與家庭所使用的縫紉機、機械、冰箱、燒焊器具等等設備,皆由宣明會資助。

巴嗄諾爾社區發展計劃概覽

第❶階段:2015-2017年

第❷階段:2018-2020年

第❸階段:2021-2029年

曼來峇亞曾當過皮革產品設計師,他負責剪裁、釘錘工作,索隆谷則幫忙縫製。(大馬世界宣明會提供)
曼來峇亞曾當過皮革產品設計師,他負責剪裁、釘錘工作,索隆谷則幫忙縫製。(大馬世界宣明會提供)
曼來峇亞(右)和索隆谷(左)努力開創皮革縫製事業,希望改善家庭經濟。中為阿美娜。(大馬世界宣明會提供)
曼來峇亞(右)和索隆谷(左)努力開創皮革縫製事業,希望改善家庭經濟。中為阿美娜。(大馬世界宣明會提供)

聾啞夫妻開店制包包

曼來峇亞(39歲)和索隆谷(39歲)是一對聾啞夫妻。在宣明會的經濟發展介入計劃下,他們開了一家皮革產品縫紉工坊,兩人親手縫製皮製包包、皮帶等產品。

他們有兩個健全的女兒。訪問這天由他們10歲的女兒阿美娜當手語翻譯員,把父母所要表達的話翻譯成蒙古語,再由世界宣明會職員翻譯成英語。18歲的大女兒目前在烏蘭巴托唸書。

小學五年級的阿美娜是世界宣明會的受助兒童,世界宣明會後來也幫助這家人,知道他們懂得縫紉技術,因此培訓他們做生意。阿美娜的志願是當老師,最喜歡的科目是蒙古語和數學。她很懂事,平時會幫忙趕工的父母,母親說她10個月大時就開始懂得用手語。

曼來峇亞和索隆谷從2017年開始經營小小的縫紉工坊。曼來峇亞早年在烏蘭巴托的小工廠工作,索隆谷和孩子則留在巴嗄諾爾。曼來峇亞曾是皮革產品設計師,但當時工作的是小公司,收入很低,入不敷出時還需向親友借錢。基於是聾人,他很難找到工作,少有公司願意聘請殘障人士。

他們現在可以自己獨立做生意,靠顧客介紹下訂單,也會主動參加展銷會,接下來會找店家寄賣產品,希望生意會越來越好,將來擴充工坊,生產更多的設計品,並且有能力聘請工人。

巴雅瑪(右)和巴慈祖,加入8人組成的商業小組,合作生產羊毛織品和縫紉蒙古傳統服裝。羊毛織成的各種飾物、鞋子等產品,是沒有用針線的獨特織法。
巴雅瑪(右)和巴慈祖,加入8人組成的商業小組,合作生產羊毛織品和縫紉蒙古傳統服裝。羊毛織成的各種飾物、鞋子等產品,是沒有用針線的獨特織法。

“有團隊變得有自信”

另一個世界宣明會經濟發展介入計劃的受惠者是巴雅瑪(45歲)和巴慈祖(43歲),她們自制羊毛織品和縫紉蒙古傳統服裝。

在加入世界宣明會的計劃前,她們都是各自在家全靠人手工作,現在加入商業小組,加上宣明會贊助器材,產量增加,有更多的設計樣式以及銷售網絡。該商業小組一共有8人,接到訂單就一起完成。

巴雅瑪和巴慈祖的孩子都是受助童。巴雅瑪說:“以前在家工作收入不穩定,很掙扎,很無助,有了團隊夥伴一起工作,比較有自信。”她有兩個兒子,今年5歲大的兒子是受助童。她表示,40歲以上的男性頗難找工作,她的丈夫仍然失業,目前在家協助她。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