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善意提出改善没落乡区小学设施的意见均应适可而止,不宜过度消耗资源。反之,将资源集中到快速扩建的城市华小才是较明智之举。
数据显示,大马2022年中期总共约有1300所华文小学,49万5000名学生。约610所华小的学生少于150人,称为微型华小,占总数的47%。
ADVERTISEMENT
这些微型华小当中有93所的学生人数少于30人,实行复级制。总体上,华小出现严重的城乡两极化,大城市特大型华小学生人数可高达3千多人,而偏僻乡区微型华小可能只剩下10多人,随时可能被关闭。
导致上述城乡两极化实际上是全球性现象,而大马显得突出是因为城市化在过去40年来得快,城市人口由1980年的35.8%,跳跃到2020年的77.2%,增幅超过40个百分点。城市化特别集中在政经、人才资源与基础设施占尽优势的巴生河流域,人口已达800万。
华人聚居的乡区除了人口严重老化、就业人口大量流进城市,还有就是生育率逐年下降,而全国华人妇女平均生育率已低过1.8。以每个妇女平均须生育2.1名婴儿才能维持现有人口数量来核算,华族家庭生育率如照此趋势发展,未来将会出现反增长,人口缩减。
城市化势头已势不可挡,目前已有三分之二华小分布于城市,而华小学生却有超过四分之三集中于城市。因此,未来发展方向就不得不集中于城市。任何善意提出改善没落乡区小学设施的意见均应适可而止,不宜过度消耗资源。反之,将资源集中到快速扩建的城市华小才是较明智之举。
目前大马城市华小的现象是,华族人口密集的新建住宅区普遍没有华小保留地,孩童都得到附近华小上学,学生人数经常出现爆满。在交通拥挤且堵塞的雪隆地区,有两个上华小的父母每天都得为他们孩子的上学和放学操心不已!雪州蒲种的汉民华小便是典型一例,该校拥有3500名学生。
40年来,东马砂拉越因有一定教育自主权,新建华小有不少,而西马新建华小极其困难。目前教育部属于可协商的不成文规定是,乡区即将关闭的华小,可以在自行提供土地的情况下,在城市地区一对一重建。
就此,笔者提出一个建议。策略是由董教总牵头,招揽人才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制定全国一体的规划蓝图,重新审视华小的现状和地理位置,针对微型华小作出总体搬迁计划。搬迁的指导原则建议如下:
1.以州属为单位,规划搬迁面临关闭的微型华小到同一州内华人较集中的城市为优先考虑。如同一州内无法找到合适地点,再考虑搬迁到其他州属亟需华小的城市。
2.乡区如有毗邻的两所或三所微型华小,可将其合并成一间较大华小。被合并而消失的华小,以一对一方式向教育部申请搬迁到缺少华小的城市重建。
3.搬迁的华小,争取土地由政府拨给,建校费用由华社和政府各负责一半。竣工后纳入政府教育体制。
维护华小的质和量,以及让华小长期的成为全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环节,责任均落在华社身上。华社自己不维护,其他族群绝对不会去维护它。愿与诸君共勉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