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东西

|
发布: 7:00am 12/03/2024

东西

铁丝篮子

曹明志

“织铁”工艺

捞面漏勺

蛋篮子

铁丝艺术品

手艺人

The Heritage Baskets

手工制铁丝篮子 就快绝迹的传统手艺

报道:本刊 陈星彤、摄影:本报 林明辉、视频:本刊 林芷桑

在你我的童年里,是否有这么一个装着鸡蛋的,承载着家的记忆?随着需求不再,手工制的铁丝篮子渐渐走入历史。为复兴这门沉睡已久的,留下父亲生前的好手艺,曹志明醉心专研,成功将铁丝篮子升华成艺术。

ADVERTISEMENT

曹志明作品∶碗篮子。(图:受访者提供)

66岁的曹志明,来自森美兰的文丁小镇。文丁小镇因为盛产锡米,在19世纪聚集了许多中国劳工,如今仍然存在的百年客家村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是“大户人家”,生很多孩子。曹志明的父母育有13个子女,养家糊口不易。其父亲曹友在从事水泥工之余,也制作铁丝篮子填补家用。同时,他也接下同乡的请求,制作“”卖到吉隆坡茨厂街。

“这些漏勺用了3至6个月,就要换了,做餐馆的梁师傅,都会跟茨厂街的云吞面档帮我父亲接订单。在六七十年代那时,我们是马来西亚的供应商之一。”

当时,在兄弟姐妹排行中间的曹志明,十来岁便担起老大外出工作的责任,照顾家中幼小、帮手父母的“织铁”外快,“我会帮忙捡铁线、量尺寸,但还没有真的做篮子。父亲怕我做不好卖不出,浪费。”

曹志明握在手上的篮子,是他母亲生前的作品,同时唤醒他对此工艺的记忆。
曹志明表示,父亲生前的作品很多不见了。手上的作品分别是父亲(左)和母亲(右)生前的作品,由于无法找到同样材质,目前暂时无法复刻。

靠编制漏勺,15岁积攒1万5千积蓄

直到父亲转职当承包商,改由曹志明为梁师傅编织漏勺,前前后后也有10年的时间。

回忆起年少时的勤奋,他说:“一开始也是为钱,小时候家里穷,我想成为百万富翁。但我还是小孩,喜欢去打球、抓小鸟。订单却越来越多,做也做不完啊!”即便如此,当看到钱入账,他又忍不住开始编织漏勺。

曹志明靠着制作捞面漏勺,在15岁那年存了1万5千令吉。

靠着这门织铁手艺,曹志明短短5年内聚集一笔钱,让他能前往大城市深造,“70年代,我15岁中学考完试,手上差不多有1万5千,可以买3间屋子。家里没有人知道我赚那么多,因为我也没有大花(钱),只是在家里弄铁。”

重拾织铁手艺,从“”开始

三十余年过去,五六十年代拿来装鸡蛋、肥皂的铁篮子不再有需求,这门手艺就这样尘封在岁月里。直到母亲苏梅的生命来到晚期,曹志明才重新与织铁手艺产生连接。

“妈妈晚年患上老人痴呆,我们担心她乱跑,买了铜线给她编织。”拿起桌上未完成的蜘蛛网状铜线制品,他接着说:“她的手其实也无法出力,在离世前只做了十多个。”后来,他编织铁篮子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侄子,唤醒家族间的回忆。于是,曹志明决定复兴织铁这门沉睡已久的手艺。

曹志明母亲苏梅生前在椅子上编织篮子。蜘蛛模式织网方式,是她发明的。(图:受访者提供)

曹志明的工作室位于住家后方的小院子。百年橱柜里,一卷卷的铁丝和铜线在里头。在那之上,堆积一个个未完成的铁丝篮子,都是曹志明的心血。从前随处可见的铁篮子,他只能找手足借,“早前搬家的时候丢了很多,你看这些工具就是我爸爸的,也是从我哥哥那边借来的。”旁人眼中看似生锈的剪刀,却是曹志明的宝贝。

百年柜子放满铁丝和铁线。不同材质增加制作的时间和难度。
桌上摆放铁锤、钳子、剪刀等工具,部分是父亲留下的。
曹志明表示,使用铜线虽然不会生锈,但价格比起铁丝来的高。这些铜线在市场上得来不易,是从坏掉的摩托车出中取出。

“一个铁丝篮子要花上两天的时间,很多时候我做到一半就放弃了。”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MIA)的曹志明,对美感有独特见解,对自身更有要求,“洞与洞之间的缝隙,我都要量,不然讲求对称的篮子歪掉人家不喜欢。”

曹志明一人的铁丝篮子工作室,无法量产。很多时候,他对于作品不满意,便不会再继续完成,将其放置一旁。

凭着儿时在一旁观看父亲织铁的记忆,制作出回忆里的“蛋篮子”(THE DÀN BASKET)。为了让更多人熟悉织铁手艺,他选择到艺术市集摆摊,“意外地,我获得很好的反馈。外国人都很喜欢,买了我的篮子当作手提袋就走了。”

右边是曹志明最开始模仿父亲的作品,左边是经过上漆等步骤的铁丝篮子,看起来更复古。
铁丝篮子上提供开关的小功能,是父亲设计“蛋篮子”的巧思。

作品不怕被抄袭,有自己的灵感故事

从最初50令吉的售价,到如今能卖到上千的价格,曹志明为市场懂得欣赏这门手艺感到开心,“这些都是我亲手做的,全世界只有一个。我也不怕有人抄袭,因为他们没有我的故事。”

问及会否担心这门手艺被高科技取代,曹志明表示:“我相信机器能做出来,甚至更完美,但完美的就不是艺术了。”
除了篮子,他也尝试制作一些厨房用具,让人们做居家摆设。

说到一半,曹志明转身拿起铁丝,现场示范。他得借着指尖的力控制间隙大小,看似柔软的丝,转动起来不如想像中容易。为了不让篮子过于单调,在手柄处加上花纹,他使用铁钳转动铁线,施力转了几圈才成功,“虽然我三十多年没做,但手指肌肉很快适应,人家都说我是天生的。”

“哒”的一声,他将铁线剪断,完成篮子的一小部分。

曹志明示范如何使用铁箝弯曲铁线。
使用锤子将铁线封死,形成一个圈,制成铁丝篮子基底。
为增加铁丝篮子的设计感,曹志明使用铁钳转动铁线,转了几圈才成功。
在完成每个作品后,都会标上编号做记录。

为推广铁丝篮子,制作工序繁琐仍不放弃

“最开始时,我是100%抄我爸爸的设计,但久了开始很闷。慢慢地,就做出自己的风格。”有别于蛋篮子,曹志明家中的柜子上还有碗状、灯笼模样、捕梦网款式的,设计更多元。

曹志明作品∶生产力篮子。(图:受访者提供)
曹志明作品∶灯笼篮子。(图:受访者提供)

问起从编织到制成成品的过程有多少?他透露:“大概还要经过5至6个过程。”做好的铁丝篮子仍不能展出,得经过逾千度的大火烧,“烧也需要技巧,你烧太久,它的铁线会断。”随后,铁丝篮子还得涂上一层防锈保护。风干后,曹志明会再为篮子油上一层漆,从父辈那时的银到现的暗灰,“人家看到会更有怀旧感。”

拾起的身分,已有4年的时间。为了留下属于曹家的回忆,他的女儿在社交媒体开设名为“”的页面,记录关于这门手艺的故事。

而放置在曹志明家中的铁丝篮子,从小到大摆放整齐,“我计划在未来成立一个博物馆。”他接着说:“其实这个赚不到大钱,我只希望每个人可以更关注、把它保留起来,因为马来西亚属于华人的手艺很少。这才是我做The Heritage Baskest的意义。”

曹志明家中摆满大大小小的铁丝篮子。未来,他希望能够成立铁丝篮子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手艺。

点击链接观赏视频:

【视频】近乎绝迹的手艺 曹志明纯手工编织铁丝篮

相关文章:
微盆景/把高山大树浓缩成指尖园艺赏玩
手作达人陈振耀/​巧手捏出超可爱仿真袖珍舞龙舞狮
现实中无法养猫,藉猫文创抚慰失落的心
像麻将声的机械键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