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纯粹诚见

|
发布: 9:00pm 02/04/2024

黄明志

刘惟诚

纯粹诚见

新闻从业员

林静苗

流量

追思会

刘惟诚.黄明志告别式:关于记者的天职

在新闻的世界里,不管古今中外,“不请自来”是必要的,如果记者什么都要人家请,很多新闻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既然有如此分量的人办“丧事”,就算报馆可能有直觉觉得这是一场戏,但记者还是需要在场追。

ADVERTISEMENT

经过各种政治风波与杯葛争议的洗礼之后,华社舆论的话锋突然一转,转到一场由跨界鬼才举办的“活人”之上。其实,这表面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一来,这类追思会并不罕见,更何况,在4年前艺人也曾经办过类似的活动,二来,这场活动在愚人节当天举办,所以很多人在接获这个消息时,应该都会直观地认同,这可能只是一场戏,因为熟悉黄明志的人都清楚,他若真有这一天,绝对不可能这么模糊低调。

当然,这件事之所以会发酵,主要是因为在活动结束后,有记者与黄明志的粉丝爆发口角,而记录这段过程的视频与文字也随之流传出去,才触动舆论市场的纷纷议论。而在此事中,议论者也基本分为两派,一派支持黄明志的追思会,以及与记者争执的粉丝,议论记者的无礼和“大声夹恶”,另一派则挺记者,而在这当中还有一些没有表明是否支持记者的,则抨击黄明志办追思会的方式行为过为超前,担忧形成不良风气。

说到这里,我想我可以透过整合这正反两派的讯息,来初步说明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们就撇除这名记者是否“大声夹恶”的主观判断,来谈论一下看官们最关心的部分,就是不少人单凭直觉就大略猜到黄明志的追思会应该只是一场戏,何以在场的记者如此较真?这点我可以通过我在媒体界与学术界的经验为大家解说,就是跑新闻是一门专业,记者们作为事件中的第三者,不能靠“直觉”来写新闻,他们需要从涉及单位或个人得到确定的情况才可下笔。

这即是“求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因为记者写的“是”或“不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轻则误导读者,重则影响涉及者家属,所以他们不能凭靠“直觉”来捕风捉影,必须求证再求证,而这也是训练有素的记者,与农场小编的最大差别。我曾经在本地某马来报馆的意外组待过,我们在大型意外发生出队采访时,就算在太平间里就已看到相关人士的尸体了,但我们还得确认医院那边发出死亡证明,才能够在数字上+1。

这种严谨,就是新闻从业员不为大部分人所知道的专业。更何况,在采访意外,甚至人员伤亡的事故时,专职采访意外等社会新闻的记者们,都会拥有一套正规,并且应付这种悲痛事件的作业程序,务求在采访时不会对家属或社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也能够满足民众的知情权。所以,“直觉”确实不能当新闻写,就算你有这个“直觉”,你也必须透过相关人士的口,来证明你的“直觉”,因为记者不是评论员,只能“记”而不能“评”。

其二,就是卷入此风波的记者在应付场面和语调控制上可能比较缺乏经验,所以一直被黄明志在场的粉丝和追思会当时的氛围引导,变成好像来闹场似的。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都会问多两次,对方如果不再表明态度,我们通常就会自行离席,因为这是老前辈教的“事不过三”。当然,她很敬业,所以一定要待到有结果为止,这股毅力从新闻系教员的角度来看,是很欣慰的,她今后若能再圆滑点必定有一番作为,因为这类记者恰好是政客最害怕的人物。

最后,就是对于记者“不请自来”的指责。黄明志追思会“讣告”中确实已表明“谢绝媒体采访”。老实说,只要对方有一定的分量,新闻从业员就一定会到,这也是记者“厚脸皮”的独特技能。何谓“分量”?就是你的举手投足对这个社会有一定影响力,而这个影响力未必是政策上的,他可以是会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只要他备受社会所关注,而他也需依赖来生存的话,他就是占用了社会资源,因为“流量”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会变成“钱”的。

占有社会资源的人,自然值得追访。不过话说回来,你也别叨念说不请自来不好,要人家邀请才能出席,在新闻的世界里,不管古今中外,“不请自来”是必要的,如果记者什么都要人家请,很多新闻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既然有如此分量的人办“丧事”,就算报馆可能有直觉觉得这是一场戏,但记者还是需要在场追。一场追思会,诱发了公婆各自说理的争议,这点让人费煞思,然而,如果能够协助华社进一步理解“新闻”,黄明志这次搞的大龙凤,也勉强算得上是功德一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