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管理与人生

|
发布: 9:00pm 30/04/2024

陈芳龙

管理与人生

竞争力

PISA

人才

学习时间

陈芳龙

管理与人生

竞争力

PISA

人才

学习时间

陳芳龍.大馬的“人才”堪用嗎?

鄰國新加坡的孩子平均在校時間為13.9年,學習時間更長達12.8年,大馬足足少了4年。一個20出頭的孩子,學習時間少了4年,孩子如何有國際競爭力。

ADVERTISEMENT

世界銀行日前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大部分的孩子在學期間並未獲得充分學習,雖然平均在校時間長達12.5年(150個月),但真正用於學習的只有8.9年(107個月),這間中的3.6年,或43個月去了哪裡?是誰“偷走”了學生的學習時光?假期太多?疏於教學?回答了得罪人!

中小學打基礎,是為進入大學做準備;念大學算是進入專業領域,但所修所學卻未必能滿足就業職場上的需求。這一路下來,如果學校不好、師資不佳、課程規劃不當,學生會浪費很多時間在混日子,一來二去的,如何期望投入就業市場的是堪用

我在職場上工作多年,經常面試新人或為入職者分派工作,發現很多職場新鮮人(甚至有多年工作經驗的)的智識範圍很窄,只有“一把刷子”很難委以重任。主要歸咎於大學課程分科太細,把原本一門平常學科規劃成一個科系,舉凡“顧客服務”、“會議與活動管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等,全部“有辦法”規劃成一個3年的學程。

我曾稍微瞭解一下學程內容,不敢苟同;因為一些學程濫開濫設,原本12個學分或幾門課就學夠了(其他就到職場上去磨練),卻硬是湊成一個科系。但卻同時省略一些一輩子用得到的基礎科目(如財務管理與分析、數據分析、統計學、經濟學、品質管制等),如此一來,大大限制了學生在職場上的發展,因懂得基礎知識越少,工作時就越難觸類旁通,浪費了原本可以好好栽培的人才。

學科橫向整合是很重要的,胡適曾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他的意思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知識要知道得多,更學得深入;不是自己的專業領域,即使學得不深入(因為可以終身學習),但不能完全一無所知。這是10多年前推祟至今的職場“T型人”,專業知識既深且廣的道理。

大學如此,15歲或以下的中學生呢?情況更不好。根據世界銀行報告,雖然大馬實現了“人人有書念”的初等教育目標,包括小學和中學的高入學率,但許多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佳,尤其“低收入群體背景的學生,學業成績表現更糟”。

不必與先進國比較,就說越南。他們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年度預算)比大馬來得少,但學生在12.9年的學校生涯中,學習時間長達10.7年,比大馬多了1.8年;鄰國新加坡的孩子平均在校時間為13.9年,學習時間更長達12.8年,大馬足足少了4年。一個20出頭的孩子,學習時間少了4年,孩子如何有國際競爭力。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3年舉行一次的大規模且影響全球教育走向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評比,大馬15歲學生在科學、數學及閱讀方面的評分遠低於香港、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家/地區的同齡孩子,在81個參與評比的國家/地區中,排名“後段班”。

根據PISA衡量,大馬學生就算與越南學生比,也落後很遠。數據顯示,大馬只有41%學生的“數學層面”達到熟練程度,遠比越南72%平均水平低。在“閱讀層面”,大馬僅有42%學生達到閱讀熟練程度,而越南高達77%。在“科學層面”,大馬52%的學生通過基礎水平,越南的比例則高達79%;應該不是我們的智商低。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雖然98%的大馬小孩進入小學前曾上過學前班,但24%根本沒做好入學準備。報告曰:“由於學習是經年累月累積的,基礎薄弱必然影響日後的課業表現。”同時,世界銀行也將學生表現不佳,與學前教育的不足及師資能力較差聯繫了起來。報告說:“大馬在師資方面的分析數據有限,但這表明在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2018年的一次測試中,大馬只有區區28%的英語教師被證實精通英語,試問教師程度如此,如何教出好的下一代?而大馬教師的缺勤率相對較高,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是鐵一般的事實。

“教育決定競爭力”,這句話已經是老生常談。何謂競爭力?對個人,競爭力在職場上;對群體,競爭力在企業經營上;對國家,人才的競爭力決定了國力。2022年鄰國新加坡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名第2;他們各行各業從頂尖人才到基層勞力已經連成牢不可破的陣線。有家財萬貫、華廈千間、良田萬頃,不如一技隨身,聽說過“富不過三代”?沒有人才,千萬家業幾年就敗光了!

新加坡歷代領導人最瞭解“人才為重”的道理,他們因為一無所有,所以只能靠培養人才。舉個現實的例子,石油很珍貴但並非取之不竭,今天中東地區面對的危機不只是石油被抽乾,而是電動車取代汽柴油車,當石油不再是“必需品”,中東富豪(包括大馬)10多年後如何自處?但新加坡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他們國家的資源是人才,不是埋在地底的石油;經由培訓,人才庫越來越壯大;由於挖掘,石油(所有礦產與林業)會枯竭!

當PISA評估3項世界第1,新加坡的教育部長陳振聲說:“我們不會滿足於目前PISA評估的成績,將會繼續與學校、家長和夥伴密切合作,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支持,我們鼓勵學生超越自我,而非以超越他人為目標,追求卓越不是終點,而是永無止境的旅程。”

這是韓愈《進學解》的精神:“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反觀我們的副教育總監阿茲曼卻表示,冠病疫情造成的“學習損失”(Learning Loss)是導致PISA評估成績下滑的主因。為什麼新加坡小孩不會學習損失,大馬卻受“疫情”影響?

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而是擔心從小學到大學的整體教育體系出了問題,以致人才素質低落。不是杞人憂天,因為我們已經落後越南那麼遠,只要15年,半代人的光陰,大馬人才競爭力將淪為東南亞第3集團,到時再辛苦的與寮國、緬甸競爭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