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邦13日讯)“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丹斯里翁诗杰指出,全球气候行动正面临颠覆性挑战之际,中国的技术优势与东南亚市场资源存在互补性,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完美合作的契机。
翁诗杰今日出席《一带一路 2.0:在绿色转型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圆桌论坛,他致辞时表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20年,绿色转型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似乎将重塑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格局,尤其是大马等东南亚国家。
ADVERTISEMENT
他认为,中国的技术优势与东南亚资源市场存在互补性,“东盟具有成为中国绿色转型目标目的地的竞争优势,即拥有庞大的可再生能源和关键矿产的潜力,因此成为主要投资之一,例如印尼盛产的镍资源。”
他说,从2019至2023年,中国在东盟投资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总值达30亿美元,特别是湄公河和吉隆坡水电资源的项目,皆为当地追求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方面奠定了良好开端。
他也强调,由于即将上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政府2.0仍让世界气候问题悬而未决,华盛顿是否会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以及发达国家同意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以帮助全球南方减缓气候影响的承诺依旧未兑现。
“若以国际能源署数据,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全球气候投资缺口似乎是无法弥补的。”
他补充,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统称为全球南方,据称每年需要投资1570亿美元用于太阳能发电、2430亿美元的风力发电、1330亿美元的电动车领域。
郑学方:涉各领域壮大全球发展
中国驻马大使馆郑学方公使致开幕辞时说,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在国际跨境铁路的流通、海上和港口的航运网络、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及规则标准化框架文件的升级、多边合作平台、数字经济、推动旅游合作项目等领域,皆在全球不断发展壮大,马来西亚亦从中受惠。
他举例:“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目前已累计完成75%的工程,估计在建设阶段就能为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2.7%。”
他说,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也是中马友好年,而明年马来西亚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面对重大机遇,中方将与马方紧密配合,进一步把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战略共识化为具体合作项目。
“我们既要巩固传统领域的合作,也要释放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使两国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双方要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商业模式培育、数字技能培训、数字技术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第二,要聚焦绿色发展,鼓励双方企业在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第三,着力深化新优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合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深化5G、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培育两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马拥有得天独厚战略位置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副校长张颖表示,马来西亚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在打造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阶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绿色转型不只是一种选择,而是势在必行,全球气候危机凸显了向低碳经济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确保可持续资源管理的紧迫性。”
她说,自2013年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推动贸易和文化交流、建立跨大洲伙伴关系的变革性力量。如今,该倡议进入第二阶段,不仅是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更是要将可持续性、包容性和依赖性等原则嵌入国际合作的结构之中,高质量发展亦是愿景的核心。
此次圆桌论坛组委会主席为赖德发,应邀出席嘉宾包括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董事BUNN Nagara、高级院士兼前首相办公室顾问彭润年、尤索夫伊萨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高级客座院士谭小燕、马来西亚厦门大学副教授杨军节、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马来西亚绿色科技与应对气候变化机构(MGTC)GreenTech IdeasLab首席执行官Eina JANI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高级总经理旺沙尤迪(Wan Sayuti)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