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服务可持续性与民众生活负担之间,政府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如果说调整GP谘询费是正确的,那么必须谨慎拿捏调整幅度与步伐,设定一个更温和及可被接受的调涨机制。同时探讨提供诊费补贴,确保弱势群体不被遗弃在国家医疗系统外。
大马私人执业医生联合会(FPMPAM)建议将私人全科医生(GP)的谘询费用,在3至5年内分阶段调整至50至150令吉,以反映实际成本,并与医疗通胀挂钩。虽然说这一建议有其合理性,但我们觉得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任何涉及民生基本开支的涨价措施,对B40甚至是M40,都会带来生活压力。
ADVERTISEMENT
认为具合理性,那是因为医疗成本上涨是事实。根据国家银行的数据,从2006年至2024年,通货膨胀率已达60%至70%,但私人全科医生的谘询费一直维持在10至35令吉。值得注意的是,医疗通胀率远高于一般通胀,特别是医疗用品费用。这也造成一些小型私人诊所被迫关闭,导致患者只能转向医院求医。
因此,单纯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科医生谘询费的调整并非“涨价”,而是迟来的价格修正,以符合市场现实,确保诊所能够可持续运作。否则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诊所倒闭,使病人更难获得便捷及负担得起的基础医疗照护。
然而,必须从现实考量的是,大马当前的经济氛围并不乐观。通货膨胀、生活成本高企、薪资增长缓慢,已让许多家庭感到经济压力。尽管FPMPAM强调调整诊费不会直接推高整体通胀,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医疗咨询费用的上涨,依然是实实在在的负担。
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他们往往更依赖私人诊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谘询费从目前的10至35令吉,调整至50至150令吉,意味着普通家庭看病的基本费用可能翻倍甚至更多。尽管部分公司提供员工医疗福利,但自由职业者、小商家或低薪阶层,仍然首当其冲面对这股涨价压力。
在医疗服务可持续性与民众生活负担之间,政府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如果说调整GP谘询费是正确的,那么必须谨慎拿捏调整幅度与步伐,设定一个更温和及可被接受的调涨机制。同时探讨提供诊费补贴,确保弱势群体不被遗弃在国家医疗系统外。
无论如何,FPMPAM提出的全科医生谘询费调整,确实有其经济与行业上的合理性,只不过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若调整过快或过大,势必会加重民众医疗负担。因此政府在检讨调整诊费时,必须考虑各方利益,寻求渐进式调整机制;同时不妨辅以配套措施,以确保医疗体系的可持续性,同时避免低收入群体在染疾时,需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毕竟,医疗不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福祉所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