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血蚶/01】炒粿条的灵魂──血蚶消失了!直击十八丁养蚶业的生死困局



血蚶,也有人叫它泥蚶,本地华人或者广府人会称之为“蛳蚶”,或许是因为它生长在海上的烂泥堆,所以才有了这些叫法。
血蚶是炒粿条或咖哩面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可如今这个灵魂伴侣却买少见少,能够吃到有“蛳蚶”的炒粿条或咖哩面是可遇不可求。
ADVERTISEMENT
曾经风光的养蚶业,因环境及各种人为因素,渐渐日落西山。当中打击最大的,就是如今最大的养蚶区十八丁蚶埕,临时地契届满却迟迟不获更新,以致宵小如入无人之境肆意偷蚶,令业者蒙受严重损失,也不敢再贸然投入蚶苗,令市面上血蚶供应锐减。
霹雳十八丁是我国的养蚶重地,早在50年代开始,约1960年代当地的渔民开始养蚶。
当时十八丁已是兴旺的渔村,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河口有红树林作为天然屏障,河口老港一带的浅水海域就成为血蚶的绝佳繁殖地点,因此捕捞血蚶成为当地渔民的另外收入,之后渐渐有人投入养蚶业,造就了十八丁成为全国主要的鲜蚶产地。
在全盛时期,十八丁的蚶埕面积多达1万英亩,每天捕获的产量多达2000袋70公斤装的麻袋,所以十八丁曾有“蚶都”的美誉。
尽管十八丁是产蚶之地,但十八丁海床却不产蚶苗,所以养蚶业者需要跟外州如瓜雪或泰国购买蚶苗,放入蚶埕养大成蚶。
血蚶是不需要喂养的海产,蚶苗放入蚶埕后靠吃海洋微生物长大,大概一年后就可以收成。
从蚶苗长大到蚶,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能否收成丰富,除了靠天靠海,还担心“人祸”。
蚶埕犹如海产养殖场,它不设在沿海,而是落在离岸约半个小时船程的河口海床。十八丁每个蚶埕范围约20英亩。由于海上没有界限,所以就用红树木插在海床上,以区分各家蛤埕。
以前十八丁有七八十个蚶埕,如今因各种因素,蚶埕已经减少了约30%。
渔民阿昌表示,十八丁的养蚶业曾经非常辉煌,如今却逐渐没落,尤其是东南亚海啸天灾,大量蚶苗死亡,重创养蚶业。
他透露,不仅蚶苗大量死亡,蚶埕也被严重破坏,必须养地3至5年才能恢复养蚶,有的甚至不再适合养蚶,所以近年来十八丁的血蚶产量大为减少,很多渔民也转行养殖其他水产。
十八丁的血蚶供应到怡保、雪隆、马六甲、新山一带为主,还有少量供应到新加坡,甚至泰国。
要养一年多才收成,收成好坏看海水
养蚶业分为3个支流,分为养蚶、捞蚶及收蚶。蚶埕地主购买蚶苗后,把蚶苗投放到蚶埕养殖,大约一年多才可以收成。当蚶长大至可以收成时,捞蚶渔民每天都要出海捕捞,除非是碰上农历新年或开斋节才会休息。
阿昌是收蚶的鱼商。他表示,当天捕捞回来的血蚶,就会送来鱼寮,经过搅拌机器灌洗,筛掉粘连的杂质后,就依据鲜蚶的重量与体积分类,最后包装再由罗里载送到各地市场。
市场上的血蚶有两种类型,分为有壳与剥壳,根据不同需求来包装。
“血蚶一般上分成3个级别,小粒的是每公斤110至130粒,中的是120至140粒,超过的就是大粒。一麻包袋的血蚶重量是70公斤,收成好的话收蚶渔民每天可以捞到十多包。”
阿昌表示,蚶要收成好有几个因素。首先是地利,也就是海水的品质,一片海域如果有污染,蚶苗很难生长或者长不大,而十八丁因为有红树林的天然屏障,有助于净化海水,所以养蚶业才会兴盛。
在海床环境良好下,大概10至12个月就可以收成,每公斤从90粒到140粒不等,最理想的是每公斤90至100粒。
他表示,过往一年会下两次蚶苗,再根据订单来捞蚶,然而如今面对偷蚶问题,地主都不敢贸然下蚶苗。
“以前血蚶价格很便宜,一公斤大约3令吉左右。经历大海啸之后,养蚶成本大起,如今已涨至每公斤9至10令吉。”
他直言,偷蚶问题已经严重打击养蚶业,尽管地主已经向有关当局投报,但问题仍旧无法解决,情况已经持续了半年。
在临时地契没有获得更新下,养蚶业是没有保障的,因为下了蚶苗,最终地却没有分配给自己,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海捕捞看天气,捞蚶业风光不再
胡文龙从事捞蚶工作30年,拥有一艘渔船,每天烈日当头出海,接近日落才回来,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捞到4篮子血蚶,运气不好一半收获也没有,尤其是最近半年来偷蚶贼日益猖狂,令他收获大减。
他形容,捞蚶是看天吃饭的工作,出海时可能阳光普照,突然间也可能乌云密布,所以自己要懂得看“风云”,看风把乌云吹向哪个方向,再决定当天是否要收网。
“好像你们不是渔民,看到满天都是乌云,就觉得要下雨了,要赶快回航。但我们是看风的方向,即使是看到远处一片朦胧,已经下起雨了,也要看当下的风向会不会把雨带来这里。”
“雨势不大的话,我们可以继续捕捞,最怕是遇到豪雨和闪电,就不能开玩笑。试过有同行在雨中被雷劈死。我们的船也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所以遇到豪雨和雷电交加的天气就会立刻回航,保命重要!”

随着胡文龙出海捕捞,终于知道为什么他必须在日上三竿才能出海,因为蚶埕的河床很浅,像他驾驶的中型渔船,必须等到涨潮至一定高度后才能驶入蚶埕,否则就会搁浅。
“以前蚶埕的河床比较深,我们的船不会搁浅。如今河床越来越浅,好像我这种船,若没有等到涨潮才驶入,船底肯定会搁浅。”
为了避免搁浅,胡文龙以前会在岸上观潮,等待潮水涨到一定程度后才出海,如今地主在蚶埕装了闭路电视,可以通过远程看涨潮情况才决定出海时间,避免去到蚶埕时搁浅,或者必须停在海上等涨潮。
他表示,捞蚶可说是长年无间断的工作,只有农历新年或者蚶捞完了才休息。

消失的何止是蚶!
他回忆30年前刚加入捞蚶行业时,一趟船就可以捞到2000公斤,如今有200公斤收获已经要感恩了。
“以前我们出海捞蚶时,还可以看到很多种类的生物或海鲜,现在很多已经没有再见过了,如水蛇、跳跳鱼。我们曾经跟政府讲过这样的情况,他们也派官员来视察,但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他还告诉记者有关鱼与虾的存亡故事。以前在鱼类交配季节,鱼会游到河口交配,然后会游到附近的养虾场吃掉小虾,于是养虾场业者就投放一种给虾吃的抗生素。
“这种抗生素会导致‘红血的死,白血的活’,意思是红血的生物会因为吃下这种抗生素而死亡,而白血的则可以活下来,如虾就是白血生物,鱼是红血生物。当虾收成后,养殖场的水就会释放到大海,而蚶也是红血,所以也间接导致蚶苗受到伤害,影响产量。”
他表示,近年来血蚶产量大减,海洋垃圾、海水污染及气候变化都是原因。
一般来说,蚶苗需要养殖一年才能捕捞,这是最理想的时间,慢的话要1年8个月才长大到可以捕捞的重量,而且可能会出现肉少壳硬的情况,品质不理想。
除了中午时分出海,胡文龙偶尔也会等到晚潮时才出海,大概是晚上10时之后,但政府不鼓励渔民晚间出海,因为夜里在海上发生事故,无人救援。
他表示,他跟渔民的生计都是需要看潮起潮落,跟随海潮来调整时间。如3月大涨潮时间较早,9月则是晚上才大涨潮。所谓的大涨潮就是涨潮时间会长达6个小时。

相关报道: 【消失的血蚶/02】偷蚶猖狂+地契无法更新,养蚶业四面楚歌,谁来解救他们走出困境! 【消失的血蚶/03】大自然的产物,原来蚶苗长这样! 延伸阅读: 【Curry上菜了!|01】当咖哩遇上鱼头,念念不忘的微酸马来式风味 【Curry上菜了!|02】印度式咖哩鱼头 浓郁鲜香,3大民族都爱吃 【Curry上菜了!|03】咖哩鱼头,风味百百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