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发布: 7:00am 18/05/2025

斋戒

跨宗教圆桌茶会

斋戒

跨宗教圆桌茶会

跨宗教圆桌茶会 认识斋戒 促进尊重理解

3月23日傍晚在Al-Falah USJ 9清真寺举行的“认识斋戒/禁食(三)”之“团结同行共开斋”活动,清真寺的开斋晚餐上,来自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围坐交谈,分享信仰与生活经验。(林连玉基金提供)

4月27日的一个午后,在吉隆坡美拉华蒂花园的Aroma Love Event Space,来自不同族群与宗教的30多位民众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聆听彼此谈起“”——一个在许多宗教中都被视为灵性修行的行为。

名为“认识各宗教斋戒”的圆桌交流午茶会由林连玉基金、希达亚中心基金会(Hidayah Center Foundation)、马来西亚旁遮普青年运动(Gerakan Belia Sepunjabi Malaysia,GBSM)携手主办,这也是林连玉基金自去年以来,第四次举办“认识斋戒/禁食”系列活动。

ADVERTISEMENT

分享各宗教斋戒理解实践

6位来自不同宗教背景的分享者,轮番述说各自信仰中关于斋戒的理解与实践。从穆斯林左岸尼斯、基督徒阿比史、兴都教徒帕拉米娃丽、佛教徒邹翔源,到道教的黄吉阳道长与锡克教徒哈密星。

参与者不仅对各宗教中的斋戒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更了解各宗教的方方面面,促进彼此进一步的认识。

当天的活动除了针对各宗教中的斋戒习俗邀请了左岸尼斯、阿比史、帕拉米娃丽、邹翔源、哈密星、黄吉阳道长分享所知,还包括希达亚中心基金会筹备的开斋节团结聚餐会。

增强自律净化思想

经过6人的分享,与会者从中了解到,尽管斋戒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各宗教中的斋戒都有着令人感动的交集或共同点,包括斋戒的主要目的是由外(禁食等)而内增强自律、净化己身思想,并通过祷告等途径加强与神的灵性联系。

对身体来说,禁食有助于身体排毒与消化系统休息;从心理上说,它有助于控制欲望与情绪;在灵性方面,则可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成长。

锡克教无斋戒鼓励茹素

而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锡克教没有斋戒。根据哈密星说,锡克教虽无斋戒,但注重食物与分享,他们更鼓励茹素。在他们的礼拜场所谒师所(圣堂,Gurdwara),设有免费素食社区食堂,实践“为人而煮”的精神,对所有人开放,无论宗教、种族、贫富。

穆斯林左岸尼斯的分享则让大家更深入理解伊斯兰斋戒的意涵。和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点是,斋戒月的禁食是穆斯林必尽的义务、必修的功课,是五大功之一,而且此事清楚明确记载在《可兰经》中。

左岸尼斯还分享了穆斯林也受鼓励在回历十月(Syawal)期间(除了开斋节第一日)任选6日自愿斋戒,其功德等同斋戒一年。穆斯林斋戒,主要通过白天全面禁食和祷告完成,其最重要的功用除了前述还包括消除己罪以能上天堂。

基督教禁食为更亲近神

阿比史指出,基督教虽源于犹太教,但有许多发展改变,包括基督教的禁食是为了更亲近神、清晰聆听神的声音,不再是为了赦罪,因为耶稣已为人类承担了罪。

他引用《马太福音》6:16-18,指出耶稣教导禁食应在私下进行,须保持私密、谦卑而非炫耀,这样才是真诚且得奖赏的禁食。

兴都教、佛教、道教则没有硬性规定教徒一定要斋戒,而是鼓励斋戒,多可根据各自情况或禁食或禁言或茹素等途径,亦即没有像伊斯兰、基督教那样对禁食有特定时间的要求,如伊斯兰的斋戒月、基督教复活节之前的40天大斋期/四旬期。这种灵活性对教徒是一种方便和吸引点,但也可以是他人对有关宗教的不解,这是教徒对外所面对的挑战。

林连玉基金副财政何智良(第二排右五)、希达亚中心基金会执行长左岸尼斯(前排右三)、马来西亚旁遮普青年运动副主席哈密星(前排右二)与一众分享者及出席者合影留念。(林连玉基金提供)
兴都教斋戒有多种形式

兴都教、佛教、道教对禁食或斋戒的要求有所不同。来自兴都教的帕拉米娃丽告诉与会者,在兴都教中,斋戒称为Upavasa,意指“接近神明”,斋戒不仅是饮食上的节制,更是思想、言语与行为上的修持方式。

兴都教有多种形式的斋戒,如Ekadashi、Shivaratri和Navratri,其方式因信仰、所崇拜的神祇以及历法而异,而其主要目的还包括净化业力(karma),并通过冥想与祷告加强与神的灵性联系。

道教持斋为体现慈悲渡众生

黄吉阳道长对道教的斋戒娓娓道来。道教的斋戒主要让教徒了解并体现“无量度人”和“太上慈悲”的理念,不管是持下中上斋,斋戒不仅是对身心的净化,提升自我修为,还以慈悲为怀,广渡众生。

他提到,一般道教徒在朔望(初一和十五)持斋,包括全天持素(禁食荤腥)、洁身沐浴、不妄语、不杀生等基本戒律;有者则会于三元斋(上中下元节持斋)、雷斋(每月初六或辛日)等持斋,或加上布施、诵经。

佛教禁食是心灵修行方式

同样强调灵性修行的还有佛教徒。邹翔源谈起佛教中的禁食(巴利语Upavāsa),指这是一种心灵修行的方式,目的在于训练自我控制、提升内心的觉知(正念与内观)和慈悲心。

他解释,禁食不同传承中也有差异:大乘佛教强调慈悲与忏悔,实行八关斋戒(包括过午不食:中午过后至翌日黎明前不再进食、避免娱乐、装饰和奢华床铺、专注于禅修和阅读佛法),或长期素食;上座部佛教强调简朴纪律,多于布萨日守八戒;藏传佛教的“聂炯”则有一日素食与一日全禁食的结合。

6人分享结束后,与会者一起享用希达亚中心基金会准备的开斋节茶点,边吃边交流彼此的宗教、兴趣和工作重点,也探讨进一步交流和合作的可能。

有与会者意犹未尽,继续向分享人进一步了解各宗教的斋戒。与会者也受邀到林连玉纪念馆参观,延续这场文化与信仰的探索之旅。

该活动是林连玉基金跨族群工作中推动多元文化对话的一项新尝试,自去年起每年举办两场认识斋戒的活动,希望通过接触不同方面及类型的群众,让更多人认识及体会林连玉精神。

林连玉基金副财政何智良(右四)与主持人努嫒茵及一众分享者合影。出席者包括左岸尼斯(右三)、哈密星(左三)、邹翔源(左二)、黄吉阳道长(左四)、帕拉米娃丽(右二),以及阿比史(右一)。(林连玉基金提供)
 
加深了解穆信仰习俗

由林连玉基金、Al-Falah USJ9清真寺、希达亚中心基金会、马来西亚旁遮普青年运动联合主办的“认识斋戒/禁食(三)”之“团结同行共开斋”活动,于2025年3月23日傍晚在Al-Falah USJ 9清真寺成功举行,获得30多人参与。此次活动旨在加深大众对穆斯林信仰和习俗的了解,特别是在斋戒月期间的宗教实践与意义。

此“认识斋戒/禁食”系列三的活动内容包括:参观清真寺、穆斯林斋戒月与禁食习俗分享会、共进开斋晚餐、观摩穆斯林祈祷仪式。

这场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深入接触伊斯兰文化,也为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搭起理解的桥樑。

导览参观清真寺

在进入清真寺内殿前,由希达亚中心基金会和清真寺安排的导览员,示范了穆斯林在祈祷前为表对真主的敬意所进行的洁净仪式——洗手、脚、嘴、鼻与脸,各重复3次。这套被称为“净礼”的程序,体现了穆斯林对祈祷的庄重态度,也象征着内心的洁净与对真主的敬仰。

随后,参观者被分成小组,在清真寺的礼拜殿中,由导览员讲解清真寺的建筑设计、伊斯兰礼拜仪式,及真主与先知在伊斯兰中的故事。

深入浅出分享伊核心理念

接着,清真寺教长拿督斯里赛再纳在礼堂向参观者致欢迎词,希达亚中心基金会营运部主任诺里胡申随后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伊斯兰斋戒的意义与益处、《可兰经》中真主对穆斯林的教诲,并把《可兰经》经文对应到实际的科学知识和事实。

这些分享也让大家对伊斯兰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及更清楚地了解《可兰经》在伊斯兰的重要性。

活动尾声,参与者受邀观摩穆斯林进行昏礼祈祷(Solat Maghrib),并与穆斯林朋友共进开斋晚餐。大家边吃边聊,彼此分享对斋戒和伊斯兰的理解,气氛轻松愉快,也在互动中增进彼此的了解与认同。

3月23日傍晚在Al-Falah USJ 9清真寺举行的“认识斋戒/禁食(三)”之“团结同行共开斋”活动,获得30多人的参与。此次活动旨在加深大众对穆斯林信仰和习俗的了解,特别是在斋戒月期间的宗教实践与意义。(林连玉基金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