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发布: 9:00pm 10/06/2025

社论

中小企业

生活成本

通胀

销售及服务税(SST)

社论

中小企业

生活成本

通胀

销售及服务税(SST)

社论.销售与服务税扩张政策:企业与人民准备好了?

政府在实施税改之际,应兼顾“扩税与减负”的双向策略,在提高财政自给能力的同时,保障的韧性与人民的生活稳定,方能使改革不致本末倒置,从而成为经济信心的助力。

ADVERTISEMENT

第二财政部长阿米尔周一公布,将于7月1日起扩大征收范围,新增领域涵盖租赁、建筑、金融、私人医疗、教育和美容等,而部分非必需品将征收5%至10%的销售税。阿米尔表示,此次扩大征税范围将附带特定豁免项目,以确保国人所需的基本服务不被征税。

他强调,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的SST征税措施,目的在于扩大税基、增加收入,同时不加重一般民众的负担。他说:“政府将继续改革,同时确保大多数人不受税改影响,政府因此采行针对性措施,确保基本商品和服务不被征税。”

根据修订后的税制,新鲜农产品、米、油、面包、糖、药品和建材等必需品将免征销售税。然而,非必需品或奢侈品,如帝王蟹、进口水果、松露菌菇、精油和丝绸面料将被征收5%的销售税,而赛车自行车和古董画等高档商品征税10%。

扩大SST政策的背景与目的

2024年底,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将自2025年3月1日起,扩大销售与服务税(SST)的征税范围,而7月1日新增的6个服务领域,一经公布就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对中小企业而言,此举将带来额外的成本与价格压力;对民众而言,直接面对的问题是通货膨胀与会否上升?再者是在特定领域内,如进口食品选择性课税,可能会导致市场定价混乱、买卖双方都搞不清楚状况,进而伤及消费者信心。

自2018年消费税(GST)废除后,政府重启SST制度,以作为主要的间接税收来源。虽然SST的结构较为简单,企业在合乎法规标准前提下负担较低税负的原则,但其税基明显较GST窄。

面对国债高企、补贴压力及公共财政赤字扩大,政府亟需寻求可持续的税收来源。此次扩大SST6个服务领域,可视为在不引起全面恐慌下,有弹性的增加税收,借以填补财政缺口。

财政部预估,这项调整每年将为国库增加约30至35亿令吉的税收,相当于SST总体税收约10%增幅。然而,这笔收入的取得是否值得增加企业压力和民众负担为代价,是政策必须讨论的重点。

严峻的税务环境与通货膨胀

根据中小企业发展机构的数据,国内超过97%的中小企业,涵盖零售、物流、餐饮与专业服务等领域。此次新增课税领域如租赁、建筑、金融、私人医疗、教育和美容,正是中小企业活跃的领域。当这些企业被纳入SST税收规范后,首当其冲有两大问题:

其一,企业合规成本上升:SST税制虽不如GST繁复,但纳税人仍需进行税务登记、报税、保存帐目、接受审核。对中小企业而言,必须投入额外人力或聘请会计师协助,形成营运压力。

其二,价格转嫁的困难:在缺乏议价能力的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很难将6%的SST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特别是在价格竞争激烈的租赁、建筑、美容等领域。其毛利空间会被挤压,长期恐导致营运困难甚至淘汰。

此外,不少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规模有限,过去因未达门槛而得以豁免SST。如今被纳入后,面对不稳定的市场需求与更高的合规门槛,必将加剧他们在疫情后本已脆弱的企业复苏之路。

一项新的税务政策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企业是否选择转嫁成本;二是消费者是否会接受价格上升并继续消费。

今年第一季我国通胀率为2.2%,属于温和水平,但新税制一旦实施,尤其是针对消费频率高的项目,如私人医疗、租赁、教育与美容等,可能出现价格推升,进而压缩家庭可支配收入。

虽然6%的SST看似轻微,但在多重服务环节叠加之下,实际效应将累积。以中产与低收入群为例,若每月生活开销中有20%来自于需缴SST的服务项目,税务负担将使通胀有感。国家银行报告显示,家庭平均债务率已达GDP的85%,生活成本议题更加敏感,因此,即使通胀指数未剧烈上升,民间对“生活更难过”的感受,仍可能成为政治风险。

课税细节制度繁琐将陷入混乱

本次税制扩展中最具争议之一,莫过于“选择性课税”问题。例如,某些非必需品或奢侈品将另征税。此一做法虽符合政策“选择性减少对基础设施与进出口成本的干扰”原则,但对企业与稽查单位而言,却会形成困扰。

其一,混淆不清的界线:许多企业提供多元服务,如生鲜超市同时兼卖帝王蟹、进口水果海鲜,也卖本地商品,若仅部分课税,需详细划分成本与收入,增加管理难度。

其二,制度漏洞与避税空间:为规避SST,部分业者可能调整业务模式,如以“承包”或“联营”方式将应税项目外包至免税对象,降低税负,导致政府税收预期不达标。

其三,法律与执行不确定性:过往税制改革屡因政策模糊、执行标准不一而引发投诉与申诉潮。若此次新增领域无明确指导原则,税务机关与企业双方可能陷入争议。

税收制度不仅是财政工具,更是经济公平与治理能力的体现。此次扩大SST课税范围,反映政府面对财政压力下寻求增收途径的现实,但其牵涉的社会与经济影响远超过税率本身。

若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与清晰沟通,可能引起中小企业反弹,导致市场混乱与通胀恶化。因此,政府在实施税改之际,应兼顾“扩税与减负”的双向策略,在提高财政自给能力的同时,保障中小企业的韧性与人民的生活稳定,方能使改革不致本末倒置,从而成为经济信心的助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