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TALK】“数码修复膜”太厉害了,百年破损名画重见天日



亚历克斯·卡奇金却突破了这个限制,他将数码修复的结果,打印在一层超薄的聚合物薄膜(polymer film)上,然后粘帖在需要修复的地方。这种修复膜不仅容易移除,还不会伤到原画。

修复一幅珍贵的历史名画究竟要花多长时间?几个世纪以来,专业修复师一直依靠肉眼识别需要修补的区域,再调配出准确的颜色,一点一点地修补,非常考验耐性和眼力。倘若一幅画有成千上万个细微的破损处,想要修好,恐怕要花超过10年的时间。
ADVERTISEMENT
不过,在最新的科学期刊《自然》里面,有人颠覆了艺术修复领域。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研究生亚历克斯·卡奇金(Alex Kachkine)成功研发出一种“数码修复膜”技术,能够将复杂的修复工作缩短至数小时。
在传统的修复过程中,为了确保色彩、色调、光影效果与原始画作一致,修复专家通常会借助数码修复工具,运用电脑视觉、图像识别和色彩匹配技术,快速生成一幅修复后的数码版画作。可是,这些修复效果是不可以直接用在实体画作上,只能作为参考。
然而,亚历克斯·卡奇金却突破了这个限制,他将数码修复的结果,打印在一层超薄的聚合物薄膜(polymer film)上,然后粘帖在需要修复的地方。这种修复膜不仅容易移除,还不会伤到原画。

用近600年历史的画作做测试
在研究过程中,他选择了一幅具有近600年历史的油画作为实验。这是一幅创作于15世纪末,属于“普拉多朝拜大师”(MPA)的油画。由于历史悠久,前前后后经历过无数次修复,画作表面有不少后人涂上去的补绘(overpainting)。他需要将画作清理干净,包括这些补绘,才能看到最初的画作模样。
首先,他用AI算法去分析画作,再生成修复后的数码版画作。紧接着,通过自己研发的软件,绘制出原始画作中需要修复的区域分布图,并精确标注每个区域所需的修复色彩,以便能和修复后的数码版完全匹配。随后再将这个分布图打印在聚合物薄膜上。
据悉,他是用高保真的商用喷墨打印机打印两层修复膜,第一层是彩色层,第二层则是白色层。之后,他要精准对位和覆盖在画作表面,并使用传统清漆喷涂固定。他解释,如果要完整地呈现画作颜色,需要同时使用白色和彩色墨水,才能呈现出全部色彩。
他补充,如果以后有专家想要查看原始受损的作品,只需用文物保护级溶剂就能溶解这些薄膜。同时,这些“数码修复膜”的图档也可以另外储存起来,为后续的文物保存研究提供参考。
据报道,他的软件一共识别出5612个需要修复的独立区域,并运用5万7314种不同的颜色去填补。整个过程只用3.5小时,比传统人工修补方法快了约66倍。
他指出,这项新技术可以让那些因严重损毁或预算不足而被忽视的画作,拥有重新修复和展出的机会。
尽管有了这项技术,但还是要去认真判断,修复后的版本是否真实还原了艺术家原有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意图。因此,在使用这项新技术时,最好咨询了解画作历史和渊源的修复专家,以确保修复工作符合文物保护原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