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断食善终

2023年在一片跌宕起伏却也波澜不惊中落下帷幕。后疫情时代,阅读还是一样多元而无界限,虽有经济不景和电子产品的夹攻,阅读者依旧勤耕不辍,“阅”游四海。无论是年头的ChatGPT崛起和晶片大战,还是年尾的以巴冲突等热门议题,阅读界都依旧以同行并进的脚步,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课题背后的缘由和发展,也带着读者去思考即将到来的未来。阅读的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对知识和成长的渴求。也许科技越进步,我们越能感受自己的匮乏——不管是在知识、技能或心灵层面上,阅读这门古老的技艺都是我们所能仰赖的一扇窗、一道门。(作者:周冰萤(城邦书店职员)) ❶ChatGPT 号称史上最强的人工智慧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2022年末横空出世,刷新了我们对AI的认知,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短时间内就有上亿人注册使用,也成为《自然》杂志公布的202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加一非人物)的榜单之首。ChatGPT既可以深度搜索资料,也可以跟人展开深入而独特的聊天,还可以写出堪比真人写作的文章,连我们认为AI无法胜任的创意发想,ChatGPT都几乎可以做到。ChatGPT的出现势必对整个社会带来广泛的影响,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和恐慌,比如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还引起有关于隐私、著作权、机器偏见等法律及道德伦理议题的讨论。 与其担心ChatGPT的崛起侵蚀了我们的工作机会,还不如赶紧去掌握这个新科技。关于如何使用ChatGPT的工具书也如雨后春笋出现。要怎样喂问题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要怎样让ChatGPT成为工作的助力而不是被取代?等等诸此问题,都有书籍解答。 此外,若要站在更宽阔的视角去思考人工智能的崛起和发展,也有相关书籍如《AI世代与我们的未来:人工智慧如何改变生活,甚至是世界?》,探讨人工智慧如何影响人类的观感、认知、互动,以及对文化、历史、人性的冲击。改变已势不可挡,正如此书作者之一、最近逝世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季辛吉所言:“我们已无可避免地走进新的未来,但通过了解人工智能的组成元素、可能性和危险,我们就可以塑造这个未来。人工智慧不是一个选择,我们只能选择如何建设性地去使用人工智慧,否则就会被人工智慧所吞没。”(【延伸阅读】《二十一世纪机器人新律》以及ChatGPT相关的工具书) ❷诈骗 若总结2023年的新闻事件,诈骗议题肯定出现在榜单之上。不管是打工骗局还是金融骗局、电信诈骗、爱情包裹等,形形色色的欺诈骗局让人防不胜防,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过几次。可以说诈骗已然是全球共同的问题,全球反诈骗组织(GASO)更宣布2022年诈骗所造成的损失高达上万亿。 我们难以想像,在科技进步、交通便利以及民主社会国家里,还会有“卖猪仔”的惨案发生。在屡屡传出的高薪打工骗局里,许多人受到高薪到国外打工的诱惑,结果被“卖到”电信诈骗园区诈骗工作,不但被囚禁、恐吓、暴力对待,甚至面临被活摘器官或失去生命的悲惨命运。受害的人群来自各个国家,除了我国及邻国,台湾人也频频中招。《菱近诈骗:菱传媒资深记者前进中南半岛诈骗园区的第一手独家报导》是由台湾《菱传媒》6位资深记者,冒险到柬埔寨、泰国、缅甸、寮国金三角等诈骗园区的采访实录,他们经历索贿、持枪威胁、限制行动等险境,也随同全球反诈骗组织见证救人历程,可说是第一线的现场直击报导。 每个人都有被骗的可能,即使看似最荒谬的骗局,也可能还是会有人误坠其中,事后才惊呼怎么会这么“傻”。为什么聪明人或高学历者也会被骗?为什么人们会愿意相信陌生人言之凿凿,听起来并不太现实的保证?除了“贪心”和“欲望”,还有什么心理因素会造成人受骗?为什么贪心会被骗,好心也会被骗?为什么有些人即使知道真相却依然甘心受骗?“欺骗”和“信任”其实是人类一体两面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想了解诈骗为什么会发生,也可以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层面去分析这个现象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延伸阅读】《为什么我们会被骗?》、《诈骗社会学》) ❸红色中国 地缘政治问题在这几年愈发严峻,台湾和中国大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也是其中一个吸引广大华人社群关注的课题。台湾出版界长期关注两岸课题,也勇于碰触许多敏感的政经文教议题如中共的历史、制度和弊端等,年中还因此而发生了台湾某家出版社主编回乡进而被中方扣留的事故。 今年,《红色赌盘:令中共高层害怕,直击现代中国金权交易背后的腐败内幕》是现象级的出版品。本书立足于个人经验,以回忆录的方式揭露了中国红色权贵家族与中国富豪共同攫取钜额财富的内幕真相。作者沈栋及妻子借由结交权贵(中共前总理温家宝的夫人张培莉),不但使他们成为超级富豪,还因此而得以进入中共高层的社交圈子,看尽他们的奢豪生活,以及目睹高官之间的内部斗争。直到后来作者妻子突然失踪,移居海外的作者决定撰写这段回忆……虽然此书是个人主观式的回忆录,但也让读者得以窥探正史难以看到的秘辛。(【延伸阅读】《中国共产党百年史》) ❹晶片战争 晶片(又称半导体或芯片)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从小至手机到大如飞机,从简单的玩具到复杂的金融设施,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晶片这个“大脑系统”去运行。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晶片,但我们对晶片这个决定未来国际局势、经济前景的产业所知甚少。美国这晶片大国,在过去几年对中国祭出了晶片禁令,加上疫情导致的晶片短缺问题,正式打响了全球的晶片之战。而晶片产出地日本、荷兰、台湾、韩国等地,包括马来西亚,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想全面了解这个“战争”——其实是竞争,背后的历史以及产业发展的过程,可以阅读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的《晶片战争》,他采访了上百位晶片业的相关人士,并参考大量的参考文献,详尽地叙述了晶片这肉眼看不见的科技之前世今生。(【延伸阅读】《晶片对决》) ❺韩国文学2.0 从几年前滥觞的韩国翻译小说,始于比较严肃沉重的课题如性别议题(《82年生的金智英》)和社会问题(《熔炉》),来到2023年,更多的题材和议题如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开始进入出版视野,尤其是温馨疗愈小说,如《不便利的便利店》1和2,以“空间场所”作为疗愈的入口,道尽生活中的大小伤痕和小确幸。 其中不少小说更是成为本年度的畅销书,获得许多年轻读者的喜爱,与向来蔚为风潮的日本疗愈文学有齐头并进之势。也许在越严峻、越多风浪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文学带来一些微小但温暖的慰藉和共鸣,驱散疲惫,勇敢去面对生活。(【延伸阅读】《来小书厨房住一晚》、《欢迎光临休南洞书店》) ❻断食善终 进入老年化的社会,其中一个必须面对的是临终课题。如何好死跟如何活好的问题一样,都是需要深入去思考的人生大哉问。在我国,安宁疗护和善终课题正发酵不久,我们也开始接触一些新的观念如“断食善终”。“断食善终”是指在自主的情况下,以渐进的方式断食,以达到死亡的结果。当然这个方式的背后也带来很多争议及值得讨论的议题,如生命自主、无效医疗等。无论如何,唯有正视死亡、思考死亡,并对死亡有所准备,才能真正获得“善终”,以及让活着的人获得“善生”的机会。面对死亡,其实就是面对生命。(【延伸阅读】《有一种爱是放手》、《自主断食,慈悲而尊严的善终选择》、《我们该谈谈人生的最后一件事》) ❼MBTI “你是E人还是I人?”人格测试MBTI,在去年再度流行起来,成了时下年轻人见面时爱聊的主题,这现象也可说是一种追寻内在自我的表现。MBTI是Ma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简称,它从内向(I)、外向(E)、直觉(N)、实感(S)、思考(T)、情感(F)、判断(J)、感知(P)8个面向分析人格,将人格分成16种,因此又称16型人格测验。我们日常的行为模式、反应方式、判断与决定等等,都与MBTI有关,因此,许多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源领域都将MBTI作为测试职业适性的指标。 此外,MBTI也可以作为了解自己,以及寻找同类型同伴或伴侣的参考方案。无论是E人还是I人,如果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不同的面像,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也可以更为从容吧。 【延伸阅读】《MBTI人格分类》、《MBTI 我,和我的使用说明书》、《MBTI比你更懂你自己》 ❽以巴冲突 俄乌战争还未落幕,以巴冲突又以更为惨烈的状况进入视野。以巴问题已经延绵了百年之久,两国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纠纷并一时半会可以了解的历史。除了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去谴责这场战乱,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去认识两国的历史脉络,进一步了解两国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唯有回到历史现场,看见冲突的根源,才能更好的理性思考,避免让自己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延伸阅读】《巴勒斯坦之殇》、《以色列》、《加萨战火》) 结语: 不管2023年过得如意还是艰辛,我们始终都不能放弃在生活中踽踽前行,就如同八九十后最爱的热血漫画,在2023年藉电影再次爆红、掀起一波回忆杀的《灌篮高手》里,安西教练的一句经典台词:“现在放弃的话,比赛就结束了”。2024年一起再出发,大家加油吧!(【延伸阅读】《灌篮高手》全集、《THE FIRST SLAM DUNK re:SOURCE—灌篮高手电影完全设定集—》)
4月前
编按:毕柳莺的著作《断食善终》再传来消息,获得台湾文化部颁发金鼎奖非文学类优良出版品奖。以下是她在个人脸书 Liu-Ing Bih 的留言:“谢谢金鼎奖评审委员的鼓励,《断食善终》一书得到文化部金鼎奖的非文学类图书优良出版品奖。这是继Openbook之后的第二个奖。 这真是出乎意料的写作人生,小学时候我非常喜欢阅读,但是初中、高中、大学整整13年我只念教科书,没有时间念课外书。 大学毕业以后,才恢复阅读的乐趣,但是年华老去,学习文学为时已晚,只能平铺直叙的说故事。因为母亲的故事太特别,所以得了奖。这个奖是颁给毕妈妈的。 儿子说:因为这本书帮助了很多人。我清醒过来,正解。” 推动《断食善终》的毕柳莺,过去3年来都面对很多的负评与不认同,认为她所推动的断食善终与传统善终理念大相径庭,不只台湾本土,甚至中国网民都到她的社交账号留言,反对她的断食善终理念。 面对这些压力与指责,行医40年的毕柳莺却不退缩,坚决在自己认为对的善终路上走下去,为需要帮助的生命末期病人提供另一个选择。 她强调,断食善终不是饿死亲人,而是老衰重症的病人本来就吃不多,但现代医疗过度喂食只会令病人更受苦,而断食善终理念就是要打破这个框架。 她也幽了现代人一默,现在很多人都是实行168轻断食,包括她自己也是,这不也是一种断食法吗? “反之强迫不能吃的人进食,尤其用插鼻胃管给病人喂食,才不是善终。” 毕柳莺认为,大部分人都没有深思人的自然死亡是不吃不喝的,大家都被文化观念框住,觉得一个人临终前一定要吃饱饱。只要深入了解后,就会理解生命的意义不是吃也不是喝,而是活着的时候有品质,临终的时候有尊严。 毕柳莺表示,很多人都提出一个疑问,断食善终是否与宗教有关?这理念的确是从佛教而来,很多得道高僧都是以断食往生。他们认为,断食往生神识清明,身体轻松与干净,以这样的状况去西方极乐世界更容易。 不过,她也说,不单佛教,其他宗教都有断食往生的信念,只有偏信的人反对这个理念。 她提到,台湾医学界的角度是担心这会让一些不想奉养父母的人,利用断食善终作为弃养父母的借口,但弃养父母是一个家庭问题,不是断食善终带来的问题。至少在她所接触到的案子中,来找她的人都是家里最负责任的照顾者,知道长辈如何受苦,所以才会考虑让长辈断食善终,因此她不认为断食善终是会鼓励孩子们以此作为弃养的借口。 “即使真的有,也是占很少数,而且这是本来就存在的案例,不能用少数比例来反对这个理念。就如安乐死,都是经过很严谨的评估后才允许,断食善终亦是如此。” “台湾医界另一个反对的理由,就是医生的信条是不加速死亡,也不延长死亡。但如我妈妈的病情,不加速死亡的信条用在她身上是太痛苦了,病人已经痛到不能自已,这样的信条有比我的方式好吗?” 毕柳莺强调,断食善终是可以让安宁疗护同时介入,让病人在家人及安宁疗护人员陪伴与照顾下轻松走完最后一段路。断食善终也不是完全不吃不喝,病人口渴时还是要处理,可以选择用棉花棒沾水让病人一天吞下几十CC的水,或让病人口中含着一口水或冰块慢慢吞咽,甚至用喷雾枪都可以,依照病人的意愿来决定要喝多少水。 她重申,断食善终是没有公式的,以病人最大利益为主要考量,在实行的过程中是根据病人可以忍受的程度来进行。 目前已经为110位末期病人进行断食善终的毕柳莺透露,当中包括3个月的婴儿,也有80岁的老奶奶。在这些个案当中,一半是长期卧床及插管病人,老少皆有,他们不能自主,部分无意识的老人在进入病末之前已经交代孩子们要这么做。 “而小孩子则是由照顾者为他们做决定,照顾者都知道孩子在受苦,以孩子最大利益考量下才会决定实行断食善终。” 在决定为一个病人做断食善终之前,她会先给病人做评估,包括这位病人是不是医疗上无法治理,医疗单位已经拒绝接案的病人。除了了解病情之外,她也会确认病人是否已经与家人达成共识,才会为病人实行断食善终。 “它不一定要马上实行,在病人及家人都决定开始后才实行,并尽量控制在一个月内完成。” 她表示,现代平均人寿越来越长,失智与失能者会越来越多,所以美国已经越来越少插管卧床病人,允许失能者“自主断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VSED),交代家人什么时候要实行断食善终,让失能者在完全失能前掌握时间来决定自己的善终。而荷兰皇家医学会更走在医学的前端,在2001年批准安乐死,2014年已经推出为数50页的VSED临床指引。 她表示,荷兰安乐死的评估规格很严谨,通过率只有50%,所以才有了之后这份VSED指引。 “现代80%的人都是在医院死亡,让我们无法好好的送别,大家也回避或不想提死亡这个课题。” 她强调,断食善终是让人不选择自杀,而以断食善终往生的一个选择,惟前提是一定要与家人达致共识,但决定权还是在病人手上,跟随病人的步调来决定断食的进程。” 毕柳莺:病人与家属须达共识 “断食善终非把人饿死”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