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童诗

2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主办活动是需要成本的,但文学讲座的演讲费该给多少才算合理?邀请作家演讲时,他们会要求什么?该留多少时间准备?【文艺春秋】请来5位创作风格不同,却一样有着丰富演讲经验的马华作家——方肯、黎紫书、龚万辉、蔡晓玲和刘育龙,谈他们受邀时的考量与在乎的事。 策划活动不容易,准备讲稿也不容易,本期内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或建议,也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主讲人该有的认真。 以下为刘育龙的解答—— ● 你的第一场文学讲座在何时? 我的第一场文学讲座估计是二十多三十年前的天宝遗事了,往事如烟,实在想不起确实的日期和地点。第一次受邀,猜想除了高兴,大概还挺紧张的,担心自己的临场表现不好,也担心自己的分享对出席者没有多大帮助。 ● 目前最想讲哪方面的内容? 我自己最想也最喜欢讲的主题,一个是新诗的创作和赏析,另一个是童诗的创作和赏析,主要是因为本身长期都在写和教导新诗和童诗,也经常阅读国内外的相关作品和一些论述文章,对本地诗坛、初学者和读者面对的问题和误区多少有一些体会和观察,希望能够有机缘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分享出去。说是“启蒙”也好,说是“发扬”也罢,为了弘扬诗,自己还真敢说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尽管不是也不必每一个人都成为诗人,但是我还是希望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能够多几个“心中有诗”的人(套用廖伟棠的话),让诗成为他们心空上的太阳。 ● 合理的演讲费是多少?怎么计算? 关于如何计算演讲费,实际上有好一些因素要斟酌,如主办方的背景、主讲人和主办方负责人的交情、是实体的还是线上讲座、活动本身的性质、是否有住宿和交通方面的额外开销等,不过,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不妨撇开这些不谈,纯粹就合理的演讲费来给例子。个人的看法是,如果是一到两个小时的演讲,演讲费应该要有200到300令吉;如果演讲的时间是3到5个小时,演讲费应该要有500到600令吉;如果是连续两天的授课式演讲,演讲费应该要有1000到1200令吉。 ● 演讲前怎样做准备?需多少时间? 我的做法是,首先根据演讲的主题和范围构思提纲,列出要点,调整和排列好这些要点的先后顺序,然后拟定初稿,上网搜索和翻阅自己的藏书找出合用的资料和例子,逐步完善和充实演讲稿,最后便是制作PPT。演讲之前到底得花多少时间去做准备,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如果是一两个小时上下的演讲,所讲的主题又是自己驾轻就熟的,而且已经有在之前的演讲备好的现成演讲稿和PPT可用,那么就只须配合受众的程度和主办方的要求,调整内容、文句和例子等,用一两个晚上的时间便可以完成。如果是长达一整天或是连续两天的授课式演讲,得同时准备好几场的演讲内容,再加上有些讲题是自己相对陌生的话,那么可能便得耗上好几个晚上加上一两天的周末,才能够把讲题准备得比较周全和满意。 ● 演讲时最在意什么? 我本身是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的人,因此出席者的投入和专注的程度,会对我的演讲有所影响。如果看见和感受到他们听得很入神,我便会讲得更为起劲和神采飞扬;相反的,如果他们在台下聊天或者是做其他事情,则会影响我的表现。 ● 最难忘的一次演讲经历? 2022年7月,我和林健文受邀担任霹雳州教师文学创作课程的主讲人,为一百三十多位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讲课两天,与他们分享我们在新诗和童诗创作与赏析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之后便分配时间让参与者创作新诗或是童诗,隔天我们逐一点评习作,然后回答他们的疑问。这项活动是近年来我们第一次根据“授课-现场创作-点评和讨论”的模式设计和进行,既有足够的时间让主讲人把概念和技巧从容道来,也安排了时间供参与者互相讨论和动手创作,体验诗创作的历程,最后在点评的环节由主讲人勾勒出作品的优缺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和方法。虽然是长达两天的课程,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校长和教师都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交流时也积极地提出心中的疑难和困惑,这一幕幕看在眼里,令我感到非常满足和欣慰。 相关文章: 【特辑.文学答客问 01】方肯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2】黎紫书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3】龚万辉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4】刘育龙 / 文学讲座与我 【特辑.文学答客问 05】蔡晓玲 / 文学讲座与我
5月前
说到中国的儿童文学,他说中国其实有高水平的作品,比如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代表人物,另外还有很多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也很优秀。 儿童文学作家必然是说故事的能手,在中马作家学者交流座谈会上,中国作家薛涛小露身手即赢得满堂喝彩。 他提到他第一次知道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是四十多年前还是小学生的时候,而且知道的方式很有趣。那时候每学期拿到新书以后,她母亲都会帮他的新书包书皮,且特别喜欢在他的语文书封面上画两棵树。他问:“妈,东北没有这种树,这是什么树?”母亲说是椰子树,“这种树马来西亚才有,”他才第一次知道马来西亚这个国家。 一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前阵子他向母亲汇报他要去四十多年前语文书封面上长着椰子树的那个国家,问母亲去马来西亚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我母亲说,‘你要注意街边椰子树上面的椰子,据说它不会砸好人,’所以我就带着一种期待,来马来西亚我要试一试,我不是要试一试它是否砸人,我想试一试我是不是好人。我这两天每天早晨和晚上有时间的时候,我都到椰子树下面想给它站一会儿,当然小心翼翼,因为我也不清楚我是不是好人。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我是一个好人,还没有被打爆……这就是我对马来西亚的认识。” 与插画大师合作出书 言归正传,说到中国的儿童文学,他说中国其实有高水平的作品,比如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代表人物,另外还有很多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也很优秀。 这次来马来西亚,他有个新书发布会,这本书是他和插画大师伊戈尔·欧尼可夫共同创作的《邀人跳舞的小兽》的马来文版,故事说有一只野兽想和人类跳舞,但大人都不同意,最后是一群孩子接受了野兽的邀请。他期待这本书出版以后,“能有更多马来西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来和我这本书一起跳舞。” 丁墨:不容忽视网络文学 在中国,网络文学已然是不可忽视的文学形态,而且已成为影视改编一个重要来源。像几年前热播的《他来了,请闭眼》和《如果蜗牛有爱情》,就是改编自中国网络作家丁墨的同名小说。 丁墨形容自己是一个不太典型,但又有些典型的网络作家。“说不太典型呢,是因为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跟大众心中想像的网络文学作家不太一样。但是说有些典型,是因为其实在网络文学群体中,有一批人跟我的成长轨迹是相似的。” 丁墨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工学科,从北大毕业后曾供职于金融公司,直到30岁左右才从事全职的网络文学写作,至今已有10年。 在她看来,网络文学天生带着互联网野性和颠覆的血统,是自我定义价值标准的。她说,在中国只需要一台电脑,有时候连电脑都不需要,只需要每天花几块钱去网吧上网创作,就能够没有障碍、没有边界地跟所有人分享故事。作家因为创作出经典的网络作品而改变命运的故事,在中国数不胜数。 “拿我自己的例子讲,我2012年辞职之后住在北京,有句古话说‘长安居大不易’,我那时候房子特别小,也没有书房,连书桌都没有,就只能拿着笔记本电脑趴在沙发上写,当时想着写不出来的话我就回去上班。幸好运气比较好,一年之后创作出一部当年占据所有女性向网络文学榜单冠军的作品,叫《他来了,请闭眼》,这个小说后来由霍建华和马思纯主演。” 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到底蓬勃到什么程度呢?她举了一个例子,说影视市场当年热播的电视剧,可能五六年前在网络市场就已经写烂了。“网络读者可能不看了的东西,但是对观众来说它是很新的。” 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成为版权市场最大的源头,她以自己为例,目前她已有19本简体小说出版,基本上所有作品都已经同时出版了繁体、越南语和泰语,有十多本小说也已经改编成影视游戏动漫,所以她认为网络文学不仅重新定义了自我价值,也对中国版权市场的风向和发展前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她认为网络文学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是中国一大独特的文化新观,非常年轻,生命力旺盛,可以覆盖一切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
11月前
如果要说马来西亚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本地作家许友彬认为大概是2006至2016年。那黄金年代如今已经远去,他说:“我们这边小朋友的阅读量好像越来越少。” 尽管如此,本地依然有一群人很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还有童诗,只盼那些在孩子心田种下的儿童文学幼苗,将在不久的将来开花结果。 许友彬:写小孩爱看的故事 本地读者对许友彬不会陌生,尤其许多现在十几二十岁的青少年都是看他的儿童小说长大,或者看过他被翻拍成电视剧的作品,像《七天》、《闪亮的时刻》、《十月》等等。但他其实不是一直都在写儿童小说,他年轻时什么都写,直到50岁那年才开始创作儿童小说。 当时候,本地已有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可是那时期的儿童小说都写得很短,基本上没超过3万字,他朋友也都说小朋友看不了超过3万字的小说,但他偏不信,心想如果小说只有3万字,故事还没进入高潮就结束了怎么行?所以他坚持要写长篇的儿童小说。 “我的目的其实不是要写文学作品,只是大家误会了,以为我想写文学作品。”他说:“我的目的是写儿童喜欢看的故事,就这样罢了,如果儿童喜欢看,我就很高兴;如果能卖得出去,我就更加高兴。那时候我们的阅读风气不是很好,如果能写一些儿童喜欢的作品,令更多人更爱看书,我觉得也是一件功德。” 当年小说写好后,当要印刷的时候,本地新书通常只印1000或1500本,但他将最低目标设定为3000本,心想如果销量没有超过3000本,他从此就不再写儿童小说。 新书推出后,他走入校园给学生导读小说,结果反应非常好,他那本小说当年不止卖出3000本,而是卖了3万本。后来他陆续写的几部小说也同样很受欢迎,2009年他就走出马来西亚,去参加北京国际书展,成功吸引中国3家出版社要跟他签约。 中国市场大,他比喻作大草原,“我觉得我一个人去吃草不够,我要带其他作家一起去吃草,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培养本地作家。” 当年他说出这个理想之后,很多人嗤之以鼻,说他不是大学教授,凭什么培养作家?但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他办比赛给奖金,还有给作家版税,试图改变本地出版业的机制。 回首过去,如果要说他最大的贡献,他觉得是给作家版税这件事。他说,以前的作家只领稿费,写多少字就领多少钱,稿费通常都给得很少。“给版税不一样,你不一定要写很多字,只要你的书卖得好,你就可以得到很多钱。后来我们这些作家,得到的钱的确比他们拿稿费可以说多10倍甚至10倍以上,所以就有很多人愿意写。” 经过多年努力耕耘,他和他的红蜻蜓出版社大概培养了20位作家,也带领了七八位本地作家进军中国市场。 黄金十年成追忆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的黄金年代,他认为大概是2006到2016年这段时期。那黄金十年如今只能追忆,因为拿他自己为例,10年前他的书一年能卖3万本,但现在他出书,一年要卖3000本都很困难。 “我们这边小朋友的阅读量好像越来越少,”他说,这可能跟现在学生世代习惯用手机阅读有关系,毕竟要用手机阅读长篇小说比较困难。不过说不定在手机阅读的时代,童诗反而更受欢迎,“可能下一个时代就是童诗了。” 黄先炳:推荐小朋友看好书 虽然本地学生的整体阅读量可能大不如前,但不能否认还是有些小学生很爱阅读,且国内也有一群很热心的老师,十多年来努力不懈推广儿童文学。 说到儿童文学的推手,不能不提彭亨立卑东姑安潘阿富珊师范学院中文讲师黄先炳博士。他形容自己是“种草的”,2012年创立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协会在阅读推广方面有3项重点工作:儿童阅读营、班级读书会和教师读书会。 儿童阅读营刚成立时,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儿童阅读营,有些小朋友还问工委“为什么没得玩的?”黄先炳说,儿童阅读营的概念主要是根据英国儿童文学家艾登·钱伯斯提出的阅读循环圈(Reading Circle),也就是“选书”、“阅读”和“回应”。具体来说,阅读营会向小朋友推荐好书,接着让小朋友持续默读(先从15分钟开始,再视情况拉长时间),之后请小朋友自由书写阅读心得,以及向大人介绍他们在阅读营读过的书籍。 “阅读营重点介绍的书本是有10万字的,所以小孩子不是不看长篇小说。”他说:“我们每年会换书本,这些书本大多数是儿童小说。” 这个儿童阅读营最初只在彭亨关丹举办,后来渐渐有南马和北马的小朋友慕名而来,阅读营也因此拓展到其他州举行,还发展出初阶、进阶和高阶不同阶段。初阶主要是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进阶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高阶则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品味。 他预测,儿童阅读营来到今年将会突破150场,参与的儿童约有8000人,参与的老师则超过5000人。 如果说现在的小孩不爱看书,他表示儿童文学协会不会同意。他本身曾经在一次活动的闭幕礼上,问在场的小朋友喜不喜欢阅读,小朋友都回答喜欢。可是当他问学校的语文课好不好上,小朋友则回答“不好,很难”。 他认为,如果语文课不是学生最喜欢的科目,甚至可能是学生最讨厌的科目的时候,“我们就要检讨,到底是语文课出了什么问题。”但不管怎样,他相信只要早早在孩子心田埋下阅读的种子,喜欢阅读的孩子还是会喜欢阅读。 刘育龙:众人才推广童诗 除了儿童小说,另一种在本地比较受重视的文类是童诗。至于是什么有利条件带动童诗的发展,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刘育龙提出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体制。”他说,2003年,习写儿童诗歌的技能被马来西亚课程发展司纳入小学华文课纲,当这变成需要学习的技能,家长和老师自然而然就会带领孩子去重视和学习童诗。接着从2004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每年都举办全国中小学诗歌朗诵比赛,至今办了18届,在推广童诗创作和朗诵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他认为这是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因素。 除了体制,也有很多人士在推广童诗方面功不可没。他觉得首先一定要提的是梁志庆和年红,他们俩对童诗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从著书、给讲座,到举办儿童诗歌创作比赛等各个方面都无私付出。 接下来他介绍郑秋萍。郑秋萍虽然也写童诗,但他认为郑秋萍最大贡献在于童诗的推广方面,她经常到全国各地学校给老师讲座,分享如何赏析童诗,如何创作童诗。不仅如此,她还编写好几本教导孩子如何按部就班创作童诗的著作,例如《简单有趣写童诗》第一和第二集。 另一位他很佩服的是宋飞龙。宋飞龙到目前为止已经自费出版了大约10本童诗集,就连卖书他也亲力亲为,像个苦行僧那样努力耕耘。 最后,他介绍了林健文。林健文是水利工程师,但他除了写童诗,也担任童诗创作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审,还编写《带很多的行李箱去海边》童诗集。这本童诗集除了编选成年作家写的童诗,也收录幼儿写的童诗,其中年纪最小的作者只有三四岁。 童诗创作奖项,花踪最具代表 另一方面,刘育龙也介绍本地一些跟童诗创作有关的活动,例如2022年,马大中文系和《星洲日报》联办童诗赏析和创作课程,当时除了安排5堂课,前后也举办了两次童诗创作比赛。由于活动反应不错,马大中文系后来再接再厉主办蓝月亮少儿写作班,课程内容包括童诗导读和童诗创作。 至于跟童诗创作有关的比赛,他认为最有代表的是花踪文学奖。花踪文学奖在1999年设立儿童文学奖,不但吸引本来不太写童诗的马华作家尝试写童诗,也让本来就写童诗的人终于有机会华山论剑。只可惜2007年之后,儿童文学奖被取消,但2023年征稿的第十七届花踪文学奖又特设了童诗奖,他相信这个奖项会为本地儿童文学留下清亮的回响。 还有就是彩虹出版有限公司与南马文艺研究会联办的全国华小童诗创作比赛,这个比赛至今连续举办25届,他相信这比赛已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种下儿童文学的幼苗,“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这些幼苗能够开花结果。”
11月前
1年前
别担心,这次的网课不是瘟疫再次撒下天罗地网的困境,只是远程的教与学。年杪假期为自己报读杭州线上研习班。为期9天的课程表排得不算满,但坐在家中上课难免俗务牵缠,好好上完一堂两个小时的课是难以触及的目标,所以常在晚上到重播间倒带重温。虽然原本宽裕的清闲私人时光变得窘迫,但学习就得付出一些什么,后来才能得着想要的。 第一天的课讨论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与儿童,关于伦理规范与真实社会生活的距离。讲章上有古代诗人如李商隐、杜甫、王冕的诗句名言,有近代的胡兰成、鲁迅再到现代的高彦颐教授的思想理论,我提出来的是略懂的人物,没提出来的还有好多。老师还用了《孟子》《周易》《礼记》《论语》等典籍强调讲题,愚钝如我在短时间内实在难以消化晦涩的文言文。 正题记不住多少,开始讲课前聊起的寻常小事倒让我难忘。某天上着课,窗外忽然飘雪,课室里的孩子们开心得不住扭头张望,口中亦是惊叹声不绝。望着一颗颗蠢动的脑袋,老师下一句就说:“我们下一堂课去看雪吧!”话语刚落,我仿佛看见一群孩子蹦跳着奔出课室,欢快的笑声在雪地上开出朵朵洁白的小花。若老师把躁动不安分的心力压在小课室里上课,那不光是难受的事,我想,当天的教学成效也会苍白似窗外片片的雪花。老师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后来再把孩子们圈回温暖的课室,他们上课的目光才会专注在前方。第一堂课结束后,我无法不回想雪地中盛开的纯真笑靥。 有一堂儿童诗的创作教学课,主讲者是年轻的女老师,甜美柔和的声音听着如沐春风。课间屏幕展示老师和学生班级活动的照片,还有一首首孩子们自己书写的诗歌。老师告诉我们,儿童诗就是孩子灵魂的歌唱。女老师给我们读孩子们的作品,她的声音跳着喜悦的音符,让诗歌的意境都变成了一首首动听的歌。老师后来还跟我们分享一本由三年级学生一手包办的班级刊物。刊物内容是孩子们一年来用心书写的童诗和文章,连设计绘图也是孩子们的创意,老师扮演的只是挑选作品及监督进展的角色。那是一本融合了努力与希望的刊物,里头有重量,有温度。对孩子们的才华与创意,老师讲课的脸上有无法掩饰的快乐与自豪。除了诗,认真且用心的老师也让孩子的灵魂快乐歌唱。 保有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 在儿童文学课堂上,主讲老师叮咛教育工作者必要保有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这样才能带领孩子们一同阅读,一同感受生活的美。若在教育圈子丢失了初心,教学会变得麻木无感甚至厌烦愤恨,总要记得适时清扫心灵的灰尘,让它回到执教当初的窗明几净。除了教学知识,还有姓氏文化、美食、景点、茶道甚至养生的指导,字正腔圆的老师都认真积极,甚至抱恙仍坚持讲完两小时的课。 几天的线上课程结束后,中午搓了汤圆迎冬至,裹上花生粉的糯米丸子在糖水中滚动,甜甜的香气弥漫厨房。汤圆出锅和家人围桌同吃,感恩一年将逝,一家人仍安康,圆满。当晚边回忆学习点滴边书写学习心得,再把邮件发送到遥远的另一端,学习旅程也得到了圆满的落幕。 再过几天就要迈开步伐跨入新一年,期许短暂的充电与学习给自己和孩子们带来一些改变。
1年前
2022年12月15日那天,网络上传来一则噩耗,诗人草风往生了,顿时,心头一阵难受,久久不能平息。几天前,他还传来早上问候信息。记得2022年12月2日,在《南洋商报》【商余】版,还发表了他一篇散文〈听老歌,勾起许多回忆〉。 据我知道,他太太往生后,过了一段日子,他却因为中风跌倒,行动不便,无法自我照顾,只好安排进入怡保的一间安老院。疫情期间,不便去探望他。在2022年11月28日,才和胡友平校长及一介文友到安老院探访,我一见到他,几乎认不出来。他本是身材高大,面庞丰满润滑,竟然瘦得只有一把骨,面庞两眼深陷,让人看了一阵心酸。他舌头转动不来,不能说话,只有用纸笔与我们沟通。看到他,深感生老病死,人生无常! 认识草风,记得那是80年代,知道他喜爱写诗,也写童诗;我也爱写作,自然地,大家就有了联络,他没有瞧不起我这个没有正式进过学校的工人。那时,他住金宝,在怡保旧街场兴业银行任职。我住怡保甘榜斗华新村,在他昔工业工厂当员工,有空闲时间,就会联络他,到怡保旧街场咖啡厅喝茶,谈文说艺,常常一聊就一两个钟。文艺的情缘就这样培养起来。我到金宝去,一定会联络他,到茶餐室喝茶,大家都是谈文说艺,非常开心! 草风出生于1944年,原名是陈永安,笔名除了草风,还有花非花、龙族、沈曼华、陈剑怀等。出版有新诗集《 异乡寒夜曲》、《纸船》、《一片慈爱》,及另一本合集《第一道曙光》。 当他退休后,我们就比较少见面,不过,不时还会在电话上联络,聊天。不久就知道他太太患上了肾病,每个月要到怡保医院洗肾,他一人在医院,等太太洗肾时间很长,他就会通知我,说在医院很无聊,约我见面。那时我已半退休,所以就会到医院餐室,喝茶吃饭,我们很少谈个人琐事,谈的都是文学创作,一些文坛事。 记得,有一年,继程法师来怡保般若岩办大专佛学讲座,草风知道了,邀约我一同去见他。继程法师也爱创作,曾经协助我出版过书,我也应该去见见他,感恩这一分情缘。于是,我们到般若岩见法师,法师就请我们喝茶,他亲自泡了一壶普洱茶,大家坐下来也就是谈写作、文坛事。同时,我们还见到了一位热爱写作的女生,叫雅琳的,大家很高兴拍下一张照。 回首,认识草风已三十多年,我们保持着联络,那就因为是文学的因缘!今天他走了,在文学道上留下了星光,生命留下光彩! 诗人草风,我们永远怀念你……
1年前
曾经有一年,忘了是哪一个单位主办的全国小学生童诗创作比赛,学校的老师鼓励同学们参加,收集的作品有二十多篇,华文主任把作品交给我过目,叫我遴选有资格参赛的作品。我一篇一篇仔细地读,有些平铺直叙,没有童趣,有些则像记叙文般,没有一点儿诗的韵味,正感到有点儿失望时,一首题为〈伞〉的小诗,跃进我眼帘,虽然是三言两语,却叫我心情亮丽起来! 诗的文字我当然无法记得,但内容至今印象深刻,写的是一个下雨天,一把伞替主人遮风挡雨,主人走进屋里后,便把伞搁在墙角,头也不回,也不多看一眼就离开了,而孤单寂寞的伞,流下了伤心泪!当时我好惊讶,一位小女生,竟把“孤单寂寞”的情怀,寄托在一把伞的身上,以纯朴的文字,表露无遗。我拍案叫绝,即刻喊她的科任老师过来读:“你的学生真厉害呀!那把伞的泪,不就是落在它身上的雨水吗?多形象化呀!” “你真会赏诗,我可没那么深的体会啊!”科任老师笑呵呵。“被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这位女生真的很安静,很内向。” 愿普天下的老师们都是伯乐 我毫不犹豫地把这首诗,连同其他作品,寄出去参赛了,虽然不敢期望太高,却非常看好它。 几个月过去了,我几乎已把此事搁之脑后。某日,恰逢我在外参加课程,接到那位科任老师的信息:“杨老师,你几时把嘉雯的童诗拿去投稿?她的妈妈收到主办当局的获奖通知书,获第三等奖,叫她去西马领奖,我莫名其妙,呵呵!” “江老师,是你把作品交给我呀!” 江老师说真是忘了此事,感到很意外。 大家皆大欢喜,我恭贺小女孩。学生妈妈根本不知道女儿会写童诗,也不知她参赛的事,原来,小女生在家里,也是安安静静的,很内向。 虽然已是陈年往事,我依然记忆深刻。我不敢自诩“伯乐”,但这一匹千里马,的确是被我“相中”了,无不感到雀跃万分!我倒希望教师群中,出现多一些伯乐,发掘学生潜在的才华,不管是哪一个领域,让小小的心灵,获得肯定,让有天分的孩童们,有机会施展他们的才能。 唐朝学者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愿普天下的老师们都是伯乐,那该多美好!
1年前
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感化本心被蒙蔽的成人,例如《小王子》就常被誉为“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故事”。许多诗人包括西西、顾城和海子的某些诗作写得接近真纯状态时,其用语和意境,亦会与童诗相近。艾默生说过:“自然的爱好者……即使进入成年,他仍然保有孩童的心灵。”《带很多的行李箱去海边:马华童诗集2022》有不少想像力非凡的作品,借着童眼让读者换个角度欣赏地球美景。比如梁志庆的〈一杯大海的橙汁〉把大海比喻成橙汁,夕阳成为香橙切片,甚为清新。 另有一批童诗作者借孩子的口吻挑战大人的思想定见。林健文的〈壁虎〉反思害虫和益虫的分类不过是人类自私的思考方式。刘雅琳的〈猫〉呈现不同宗教的天堂想像,但在孩子眼中,猫的天堂一定是有鱼的地方。周锦聪的〈我的星期八〉写孩子幻想拥有星期八,好让自己接近大自然,母亲却想要在这一天安插心算班。这些诗俨然是一首首“儿童抗议诗”,以孩子的纯洁对比大人的狭隘。 《带》也有许多抒发思念之情的童诗。尼雅的两首童诗先以轻盈的童真铺垫,再于诗的结尾处流露款款真情。我们无法断定“妈妈”何时离开了诗人,抑或这两首诗其实是诗人的午夜梦回,以当年的孩子气对多年不见的母亲表述思情。无论事实为何,这些深情的童诗,都会让读者心中隐隐浮现某个特别想珍惜的人。 事实证明,童诗也能处理很多大人的问题。杨梹把世界这个权力场比喻成重复接合拆解的方块。无花把生命比作不断转圈的陀螺,生活则是原地打转的木马。本是童趣的游戏,到了大人那里怎么就变成乏味的生活写照?大人为了什么晕头转向?作为“发问者”的孩子是不是罪魁祸首?这首诗衍生的讨论可以既有趣又深远。 小孩是天生的诗人 被分成成人组和幼儿组二辑的《带》,让我们看见两个年龄层的诗人趋近童心的不同路径。其中最小的诗人只有3岁,编者借其诗说明小孩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写的童诗浑然天成,无需过多修辞。 主编林健文在序文写道,马来西亚缺少童诗的发表园地,许多小学老师找不到好的朗诵诗稿。随着时代变迁,童诗也不该只停留在对大自然的歌颂中。在这个背景之下,我认为《带》可以成为绝佳的参考诗集,让2022年的孩子重新接触新时代的童诗。其实,心灵麻痹的大人们更应该拥有这本诗集,以便在营营役役的人生中借几首篇幅很短的童诗,找回生命的原初悸动。于此仿拟刘育龙的〈神奇的世界〉,邀请大家一起寻回失落的赤子之心: 可不可以请你找一个星期天 带着诗集到我家来 让我们一起被吸引进 诗集那神奇的世界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