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牙齿

2星期前
4星期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我是政府诊所工作的小牙医,热爱分享日常生活点滴,普及教育,改变护牙迷思,志在“show”牙解惑也,希望能改变人们对牙医的既定印象,看牙医不再是心惊胆跳,魂飞魄散的经历。 在政府牙医诊所做工会遇到各种奇葩的病人。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个80岁的老太太,老人家虽年纪大,可牙齿齐全,堪称老人甚至是年轻人的典范,我不禁赞扬老太太护牙有功,老人家一脸骄傲地说“当然,我每晚都用线来清牙缝”,说完从兜里拿出缝衣线。 她老伴见我脸一沉,忙说:“我跟她说了好多次,要用牙签,这货肯定不行,哪像我牙签清理得多干净。”我头脑嗡嗡作响,整个人傻掉了,连忙解释缝衣线可能会损伤牙龈,不干净甚至会导致牙龈发炎;牙签则会导致牙缝加宽,更容易嵌塞食物,导致恶性循环。经过一番解说,两老也答应会购买牙线和适合他们的齿间刷来清理牙齿,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上帝叫她去拔牙 还有一次,我在为一个5岁小女孩看诊后,转向她7岁的姐姐时,她俩的妈妈突然看着我,问我;“你会广东话吗?等下问诊我大女儿时,你说广东话吧!”我暗暗惊呼:“怎么俩娃不同人带的?”就在我用那半咸不淡的广东话问候姐姐时,她妈妈在旁已笑得东歪西到,接着用广东话说:“你跟我说广东话,不是对大女儿说。”我瞬间明白怎么回事,尴尬地一笑,继续用华语跟小妹妹沟通。原来妈妈担心女儿听到打针拔牙的单词会哭,就想用女儿听不懂的语言与我沟通,怎料我摆了大乌龙,闹了笑话。 当然我这半桶水的广东话弄出的笑话何止一桩,病人来登记的时候都需循例问病史,有的老人家只懂方言,我硬着头皮操着那TVB戏学来的广东话问:“阿姨,你食乜yuk?(你吃什么药)”老人家说,“我啊,我乜嘢肉都食,羊肉、猪肉、牛肉……”(我啊,我什么肉都吃,羊肉、猪肉、牛肉……)整个把我愣呆了,而一旁的同事早已笑弯了腰。 还有一次,一个老人来见我同事,我同事看着那满口烂牙,好奇病人怎么拖到现在才来拔牙,她跟我同事说是“它”叫她来拔牙。同事吓得魂飞魄散,以为病人可以通灵,经仔细询问才发现病人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有天上帝“传话”给她让她把牙给拔了,这才让她下定决心顺从祂的旨意前来看诊。我这同事还打趣道,上帝真忙,连牙齿都归祂管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特别的,有一次,一个三十多四十岁的妇女来检查牙齿,得知要拔牙时,跟我示意她要出去拨电话问过丈夫意见。我一脸震惊,怎么结婚后另一半管得那么宽。类似的事件还不少,除了要问过丈夫的,还有的老人家拔个牙得经过儿子的同意。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从第一次检查牙齿时妈妈全程陪伴,并在询问牙痛病史时小伙子俨然一副不管事的模样,全程不发一言,妈妈却好似小伙子肚里的虫,图文并茂地解释那牙如何折磨她儿子,到第二次小伙子来拔智慧牙时更是全家人在外紧张守候,那大阵仗还真叫人难忘。 牙医真的一点都不可怕,只是很多人都妖魔化看牙经历。还有的男士一身魁梧,却在拔牙时拿出自备的麻醉牙膏,示意要同事打针时先涂抹一番,并在针头还没扎进牙龈前已喊声连连。娇小玲珑的女同事和那一米八的彪形行大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还是建议大家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千万不要等到蛀牙变大到难以修补时才来看诊,毕竟小蛀不治,大蛀难救呀……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8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2月前
(新加坡27日讯)女子动3次手术矫正下巴和牙齿,却始终觉得成果不理想,因此起诉两名动刀的医生失责,手术前也没通知她相关风险,要求超过160万新元赔偿,最终因证据不足败诉。 《联合早报》报道,现年39岁的梁秀婷于2018年,起诉在伊丽莎白诺维娜专科医疗中心一家诊所行医的两名口腔外科医生陈光绅和赖国颖。 根据判词,2015年7月,当年32岁的梁秀婷因为牙齿咬合不齐以及下巴突出,由另一名医生推荐去被起诉的诊所。医生陈光绅建议她动手术切除和移位部分颚骨,同年12月与另一医生赖国颖为她进行第一次手术。 手术后,梁秀婷的牙齿情况明显改善,康复正常也没有发炎的迹象。但接下来半年,梁秀婷称她的下颚骨疼痛、笑起来嘴歪、左边下巴比右边低1.5毫米,脸部不对称。尽管医生解释这是可接受的,但梁秀婷仍要进行第二次手术。 陈光绅觉得她反应过度,也观察她消瘦许多,建议她看两名心理医生。梁秀婷起初称有自己的心理医生,后来却改口说不需要看心理医生。她坚持要脸部“完美对称”,陈光绅提醒她这个目标不实际,鼓励她三思才决定再动刀。 梁秀婷于2016年6月接受第二次手术,复诊时医生发现她右边下颚骨有点突出,但不影响正常功能,也属于手术预期内的现象,因此建议不必再动刀,但梁秀婷坚持在2017年5月进行第三次手术。 2018年3月,梁秀婷向诊所投诉她的嘴唇变薄和下垂,长期疼痛,但又不肯去复诊。她传信息飙脏话骂诊所职员,还威胁到诊所大闹一番,当医生说案件将交由律师处理时,梁秀婷同年11月决定起诉两名医生。 梁秀婷指医生们未通知她手术风险、没有妥善纠正她下巴的问题,导致她得接受3次手术。她称如今无法完全张开嘴巴、长期疼痛、口齿不清和患上牙周炎,索偿9万9722新元的医疗费用和6万新元银行利息。另外,她为了第二次手术申请两个月病假,但因为公司不批准而决定辞去工作,因此要求160万新元的收入损失。 法官陈梅娣指医生在每次手术前清楚解释程序和风险,同时提议手术以外的治疗方法,梁秀婷也自愿签下手术同意书。医生们在首次手术后已告诉她不必再动刀,是她自己接受不了些许“不完美”才有第二和第三次手术。 另一名资深口腔外科医生也为法庭提供专业意见,指案件中的治疗方法无误。法官说没证据显示梁秀婷的症状由手术导致,指牙周炎很可能是因为她口腔不卫生,也说她在审讯中显然没有口齿不清的问题。 法官指梁秀婷的医药费由保险支付,她自愿辞职也意味收入损失也与医生们无关。由于她的指控都站不住脚,因此驳回她的诉求。(人名译音)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新年前我拔了一颗牙。那是长在第一大臼齿内侧的牙,左右对称,与我和平共处数十载,既不疼也不痒,我也没把它们放在心上。最近做口腔检查时,遇到一名戴着口罩只露出眼睛也很漂亮的女医,她说若不拔掉导致牙髓坏死就糟了。为免后患,于是答应连根拔起。 拔牙后留下的血窟窿恢复良好,不知不觉就愈合了。 我没长过智齿,心想这两颗错位牙会不会是它的化身。女医建议我3个月后再来拔掉另外那颗无用之牙,永绝后患。 牙齿是人体中最硬的器官,除了咬嚼食物,对于辅助发音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话说“齿白七分俏”,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笑起来更有底气。 想起一些关于牙齿的成语:张牙舞爪、龇牙咧嘴、明眸皓齿、以牙还牙……还有古诗词中描述牙齿的诗句,如李白的“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李贺的“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卢照邻的“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陆龟蒙的“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可见古人皆以女子牙齿洁白为美。 《山海经》中有黒齿国的记载。相传唐高宗宠幸过两名来自东瀛的妃子,第二天发现她们笑的时候露出黑黑的牙齿,加上没有眉毛,脸上涂满白粉,活像百鬼夜行中的女鬼。皇帝被吓得半死,遂将她们打入冷宫。黑齿国应该就是古代的日本。 日本的染黑齿习俗延续了千年,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就有染齿的描述。当时的黑齿是贵族女子的身分象征,形成日本特有的物哀美学。 牙齿二字在日文是分开使用的,“牙”(kiba)一般用来形容动物,如獠牙;人类的用“歯”(ha)。因此牙科在日本叫齿科,牙医是齿医。 日文的智齿相当奇葩,叫“亲不知”(亲知らず),意即“父母也不知道”。一般人的智齿是在25岁之前长出来的,因古时日人寿命较短,孩子长智齿时父母大多已经去世,故而得名。智齿的生长期因人而异,也有终生不长智齿的。智齿似乎性格不太好,总以各种奇怪的姿态出现,躺着、斜着或横着长的大有人在。有些脾气不好的还会骚扰邻牙,形成龋洞,让人体会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是怎么回事 。 日本厚生省从1989年起大力提倡“8020”运动,据说2016年已达成50%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于2001年提出80岁20颗牙口腔保健指标。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若要达到目标,还得从重视口腔卫生开始,养成定期检查口腔的习惯。若是忽略了牙齿发出的讯号,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好牙变坏牙,可能铸(蛀)成大错,为时晚矣。 倘若我能活到80岁,还能用一口真牙吃东西,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更多文章: 叶蕙/像她这样的一位作家 叶蕙/名为初恋的咏叹调 叶蕙/谁可以当网红? 叶蕙/我也是雨晒子 叶蕙/驾驶我的车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