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年刊

|
发布: 7:04am 01/02/2022

2022年刊专题

珍惜团圆

吉隆坡人就地过年

2022年刊专题

珍惜团圆

吉隆坡人就地过年

【2022年刊专题/01】留不住的城市面貌,留得住的团圆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林明辉
今年疫情好转,刘秀雯已经准备好带着女儿跟丈夫一起回乡过年。

过去一年多,大家坐困城中,吉隆坡的游子大小节日都在这个城市度过,甚至在更小范围的自己蜗居中,过着居家办公的生活。身为游子,或许是第一次羡慕吉隆坡人,因为每天都可以回家,不用每逢佳节倍思亲,不必在除夕夜隔着手机与家乡的亲人一起吃团圆饭。

因为疫情,令我们更懂得感念可以跟家人团聚的日子,更学会珍惜当下,也真正体会到“久別重逢”的感觉,亲人、家乡在过去两年都有了改变,与记忆中的印象有所不同。

ADVERTISEMENT

而吉隆坡人虽然没有“有家归不得”的感慨,但这个城市没有因为疫情而停顿下来,各种硬体设施不断的“长高”,摩天楼在我们不经意中悄悄耸立在云霄中,曾经在世界级大城市或电影画面的看到一层叠一层的天桥已经在这个城市搭建起来,铁轨交通的车站也建起来了。

相对的,一些非常熟悉的老街道、老字号,却突然“消失”了,他们没有在时间洪流中消失,却在汹涌的疫情中退役,所以对吉隆坡人而言,这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的改变。

今年的农历新年,对思乡情切的游子来说,或许是他们最期盼回家过年的新年,而吉隆坡人依旧过着自己的年,只是可能多了一份感恩与珍惜──感恩即便在疫情底下,一家人还可以庆团圆;而在疫情中有了缺角的家庭,虽然会感伤饭桌上少了一个人,但也更珍惜眼前人,细细感受这个城市的改变;这是疫情教会我们所有人的事。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林明辉
●图:本报资料中心、受访者提供

音乐老师刘秀雯是道地的吉隆坡人,过去的两个新年,她与这座城市一样,有了很大的改变,让她更懂得珍惜当下,全力去感受眼前所拥有的幸福。

在这之前,她跟很多吉隆坡人一样,对新年没有太大的感受,买年货、团圆饭必备的几道菜、年初二到阿姨家拜年,一年见一次的亲友,三十多年来如一日,只是多了一些新年的仪式感。然而从前年农历新年开始,她有了新的身分,新年也变得不一样了。

两年前她刚为人妻,第一年离开自己的家,跟随丈夫回乡过年。在那段路程中,她不断想像:“如果现在我在家里的话,应该在做着……”、“年初二去阿姨家拜年会见到……”人在路途中,但思绪已经飘到娘家。所以当她从夫家回到吉隆坡时,就跟丈夫建议“可否以后每3年就留在吉隆坡过一个新年?”当然丈夫也答应了她的这个小小心愿。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刘秀雯没有想过,她所许的愿望,竟然在一年后就实现!也就是去年疫情严峻,所有人都必须在地过年,不必等3年就可以留在吉隆坡过年,让她格外珍惜那个新年。

过去两个农历新年,刘秀雯从单身切换成人妻、人母,让她对回家过年有更深的体会,感恩与珍惜每一个能够与家人相聚的机会。右为其丈夫方清伟。

“我并不是抗拒跟丈夫回乡过年,只是过去三十多年一直都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过年,当身分切换时,尤其是第一年无法在自己家过年,感触很深,缺少了对新年的参与感,所以才会有了3年一次留在这里过年的愿望,只是没有想到第二年就实现了,而且当时我已经怀孕了,那种既不是单身,但又可以在家过年,继续享受做女儿的幸福,尤其是疫情之下,一家团圆的意义更深,让我学会珍惜还能与家人一起过年的机会!”

今年疫情好转,刘秀雯已经准备好要跟丈夫一起回乡过年;更特别的是,她今年多了一个身分,除了是媳妇,她已经是孩子的妈──去年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所以今年是一家三口一起回乡过年。

她表示,其实婚后已经有家庭计划,打算去了非洲旅行后就备孕,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就提前有了现在已经7个月大的女儿,少了一趟理想旅行,毕竟有孩子之后安排旅行就变得复杂多了。

回家,原来不是理所当然的

刘秀雯的娘家在吉隆坡市中心,跟很多吉隆坡人一样,茨厂街是她每天上学放学都会经过的地方,虽没有每一家店铺都光顾过,但都知道有它们的存在。疫情高峰期间,加上怀孕,她鲜少出门,当情况好转、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时,她经过那熟悉的茨厂街,发现一些老店已经熄灯了,心中不无感慨,没有想到这些老店会不敌疫情,而不是被时代淘汰。

她直言,以前不觉得“家”的比重有多重,因为是本地人,每天都回家是这么的理所当然。而“家”对当时的她而言,只要有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就足够,大家都各忙各的,很少跟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谈心。

行管期间,往日人潮汹涌、热闹的茨厂街也变得冷冷清清。

“可是这两年我跟丈夫搬到新家居住,接着孩子出生,我们就一直陪伴孩子成长。离开了家后,才觉得家真的重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生产出院的那天,爸爸把妈妈煲的红枣水拿到医院给我,他很想见一见孙女,但又担心孩子刚出世免疫力低,所以不敢进去看我们,只是在医院外面把红枣水交给我。

“当时我想过坐在车里,打开车窗让爸爸看一看孩子,但最终他还是拒绝了。当下的心情是非常难过,疫情令我们见一面都难,哪怕他老人家是多么想抱抱孩子也都不敢!”

人与人相处的时间减少,珍惜相聚的机会

疫情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冲击,除了感叹物转星移,最难接受的莫过于永别,它可以是一家非常熟悉的店铺,也可以是非常亲近的亲人。比起不能回家过年,回家后再也见不到,更让人感慨,但也可能更懂得珍惜。

刘秀雯表示,珍惜是她这两年里最大的体会,身边也有亲友染疫去世,令她突然意识到,与一个人相处的时间可能很少,在可以相聚的时间与机会,就必须好好把握,想做的事、能做的事,当下就赶紧去做,想给家人买好吃的东西就让他们尝“鲜”,不要等到将来以祭品的方式来让他们“品尝”,变成永远后悔或遗憾的事。

开放跨州后,刘秀雯(左二)与丈夫方清伟带着孩子回乡,让爷爷与奶奶抱抱孙女。

“无论是经过的风景、人、事、物,都需要好好珍惜,这是我过去两年来最大的体会。因为疫情,很多时间都留在家里,让自己可以静下心来好好了解自己、家人与父母。以前我们很少坐下来聊天,虽然每天都可以见到,但父母并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明白父母,加上身分的改变(成为人妻与人母),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跟家人有更多时间互相了解,这是过去忙碌生活所无法体会的。”

她觉得,这两年改变的不只是环境与生活习惯,想法也有了很大改变,人生规划也要改变,因为怕留不住,所以更要懂得珍惜当下,想做而又可以做的就付诸行动,因为疫情充满变数,没有人知道下一波的疫情会不会更猛烈。

“原本我丈夫说等今年农历新年才带孩子回乡看父母,但我说可以跨州时就把握机会,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又有变数,所以去年12月开放跨州后,我们就回了老家一趟,让老人家见见孙女。”

刘秀雯认为,疫情改变我们很多,一些以前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都变得难能可贵,回家过年的路途变得遥远,即使她的新家与娘家同在一个城市,但在行管期间,10公里行动范围限制下,她也无法回家。幸好在最后一分钟10公里限制取消了,他们一家三口去年才可以回家过年,这对刘秀雯犹如花红,更或许是她有生以来最珍惜的一个新年。

刘秀雯在丈夫方清伟和女儿陪伴下接受访问。

延伸阅读:

【2022年刊专题/02】一水之隔的味蕾差异,近乡滋味在心头

【2022年刊专題/03】1米之远难阻相依,爱永不失联

【2022年刊专题/04】我想追回那些错过的新年——只为还将怜旧意,惜取眼前人!

【2022年刊专题/05】曾经失去,才懂珍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