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08/05/2023

辅导员

辅导

心理辅导

988

陈峰

周刊专题

听众

大城心事

call-in

【心理辅导/03】陈峰《大城心事》:我们谈心事,不是辅导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赖国华
【心理辅导/03】陈峰《大城心事》:我们谈心事,不是辅导
自《阿峰日记》开始,陈峰接收听众的心事,从鼓励几句话、严厉骂醒听众,到现在劝导听众也回看自身问题。

谈到分享心事,不得不提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每周五守在直播间,接听来电,聆听心事,再给予意见。

《大城心事》节目长青二十多年,自然有其受欢迎的理由,不过专业提醒,节目并不是。那么,主持人陈峰怎么定位节目?你我对类似谈心事的平台应该有什么想像与期待?

ADVERTISEMENT

“现在我儿子也在读心理学, 他就已经跟我讲了,‘你这个方式是不允许的’。”电台节目《大城心事》主持人陈峰也说,“他们(专业员)不能这样子给那么多suggestion(建议)的。”

每个星期五晚上,陈峰在988电台主持《大城心事》,接听听众call-in聊心事。很多时候,听众拨电进来分享的是感情、婚姻、家庭问题或职场难题。“陈峰大哥你好,我有XX问题,想要聆听你的意见……”“好,你说。”陈峰用他浑厚且具穿透力的声音,承接住许多听众的崩溃、发泄、烦恼、牢骚。

“时间久了发现其实这个节目有它的意义存在,他(听众)可以当我这边是去找心理师还是辅导员的前奏。”陈峰清楚明白,自己当然不是专业的辅导员,电台节目的本质当然是电台节目,而不是辅导平台。

他分享,有时拨电进来的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广东话却要求华语对话,有些一听就是捏着鼻子“手动变声”,一个小动作就透露想要隐去某一部分的自己。“有时你没有胆量,还是怕人家看到你啊,那透过一支电话一把声音,你把心事说一次后,可能就有胆量和勇气去做第二次(告诉专业辅导员)。”陈峰这么看待《大城心事》。

先谈谈专业辅导与电台节目、社交媒体“告白专页”有何不同。社会福利局心理与辅导组主任莉亚(Liah Pariuk)说,电台节目较像是激励、鼓励形式。马来西亚华社辅导协会主席余碧韵则点出,辅导非常重视保密,而电台节目或网络贴文即便隐去真实姓名,但声音和情节都公开了。另外,辅导是长期关系,透过几次会面来分析情况,电台节目只有一通电话,收集的资料可能不够完整,即便听众想跟进自己的情况,也未必能顺利拨通热线。

陈峰自认,以辅导角度来看《大城心事》,操作是“越规”的。专业辅导员不能给太多建议,只能引导。论广播节目,20分钟已经很长,他常常得在短时间内帮听众过滤,让他们做出选择。

他也坦言,“很久之前就提醒自己,电话盖上就不关我事,我尽可能都不follow up跟进(个案)。”每一次短短十几二十分钟的对谈,电话盖上后,陈峰会提醒自己放下了。一来,电台节目时间有限,确实也不可能一一跟进。再者,对电台广播员而言,这也不是他的角色。“我们只透过一个空间,让大家发泄,然后可能安慰、安抚、交流,给他一些建议,我们不是follow up个案的工作者。”

那么听众是否有这样的默契,知道自己寻求的并非专业辅导吗?“听了那么多年……”陈峰说。当然,节目也已注明“参与者在节目中与主持人的交流与倾谈内容只属参考。本台促请听众酌情寻求以下团体辅导热线的专业意见与协助。”

【心理辅导/03】陈峰《大城心事》:我们谈心事,不是辅导
《大城心事》已经成了陈峰的品牌,他截取听众的故事,一共出了3本书。
【心理辅导/03】陈峰《大城心事》:我们谈心事,不是辅导
二十多年来,《大城心事》节目陪伴许多人度过周五夜晚。

从分享心情的《阿峰日记》,到聆听故事《大城心事》

《大城心事》是988电台的长青节目,更是陈峰的招牌代表作。问起这档节目的缘由,故事要说回近30年前丽的呼声时期的单元《阿峰日记》。一改白天搞笑热闹的形象,陈峰在晚间时段分享自己的日记,开场白定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晴/雨”。

他说,那个年代流行感性散文,剖白一天发生的事,分享自己的心情后,跟着邀请听众,有什么心情、故事或日记,可以写信来分享。“那时候真的是写信耶!”兴许是当年的发声平台并不多,写信给陈峰的人越来越多,一周几十封,多到自己的日记都没时间分享了。而他总会在念完信件后随口几句安慰、鼓励的话。

“从那边开始,只是这样子讲几句,就发现源源不绝。人的心事就是这样子,感觉上他们总要找地方去发泄。”

进入988,陈峰开过新节目《乐在1102》(即晚间11时至凌晨2时)和《咖啡、棉被、不设防》,都持续着聆听心事的风格,最后才是《大城心事》。这期间,听众来函的方式也随着科技转变,由最初的手写信,到传真、电邮,直到约1998年开放call-in电话热线,到现在脸书、微信、WhatsApp社交通讯平台。想当年,传真已经够即时了,每天一叠一叠进来,工作人员看谁的故事比较好,选来让陈峰念出。

说来,陈峰当年只是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啊。“那时也并不是劝告听众,更多是像朋友那样给予安慰。”

提起《大城心事》,很多人仍对不客气骂醒听众的陈峰印象深刻。“可能大群人喜欢比较凶的啊,人家听到爽啊。”陈峰举例,听众来电倾诉丈夫出轨,以前会一起同仇敌忾认为是男人的错。而且大部分人也认为,有错就是对方的问题,所以听众都听得很兴奋。

“但是久了之后我发现其实不是这样子。”忠实听众也许听出陈峰风格的转变,他开始也让拨电进来的听众想想自己的态度和做法。回到听众倾诉丈夫出轨的例子,他请对方回看自己,结果隔天在巴刹就被安娣叫住,说他检讨受害者。

广大听众有他们的期盼,而陈峰也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透过节目尽量感染大家重新思考,有时问题不一定出在对方身上,双方都有责任。

【心理辅导/03】陈峰《大城心事》:我们谈心事,不是辅导
陈峰认为,《大城心事》可以是听众寻求专业辅导或心理治疗的前奏,对他说了一遍后也许就有胆量向专业的诉说。
时刻提醒自己,以正道引导听众

这么多年,陈峰接听过各种来电,年龄层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都有,其中以35岁以上居多。谈论的心事也很多元,包括爱情、家庭、家人关系、事业等。“打来问事业的人很多, 但是听众不喜欢听,因为(听众有)很多是家庭主妇、退休的,就可能不想听你谈事业,但是感情就横跨全部的年龄层。”

《大城心事》是现场call-in节目,陈峰直接接起电话,并不会经过事前筛选。他说,往往前面几通电话会影响到后面的来电。好比第一通拨电谈的是事业,听众有感而发,就会拨电进来。同理,一开始call-in进来谈的是感情问题,后面几通来电就都是相关问题。

该不该给予意见,陈峰这么看,“通常拨电话来的人,那一刻他就好像在讲,‘你给我一些东西吧’。”如果不给一些具体的意见,他可能觉得打来好像没有拿到东西。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给到正确的劝告?”陈峰说,“大部分其实只要你抓着一个‘正’的字,正道。”他常在演讲中以捡到钱为例,听众常常给出很多答案,但其实只要交到警察局,自己问心无愧便是。

当然,有时网络上还是有人抨击陈峰给予听众的回应,也有专业人士批评。他认为,大部分民众都接受节目,而又没有带来严重的后果,就还可以继续。“所以我会觉得,回答跟给建议的时候,时常提醒自己是用‘正’来引导大家。”

如今网络发达,越来越多不同的平台、网络关键意见领袖(KOL)、所谓的“心灵导师”都公开接收心事。陈峰看来,这个现象只会越来越蓬勃发展,“到最后大家就会找他觉得思维match(相符)的人去对接。”

【心理辅导/03】陈峰《大城心事》:我们谈心事,不是辅导

普及辅导,从教育著手

社会福利局心理与辅导组主任莉亚提醒民众,电台节目不是辅导,若有需求,民众应寻求专业辅导资源。她以福利局的辅导服务为例,民众拨电或面谈辅导后,当局还会视情况提供配套服务。例如,受辅者若面对经济问题,影响生计、子女教育,福利局官员还会帮忙引介申请经济援助、子女托管等。

马来西亚华社辅导协会主席余碧韵认为,也许是非政府组织的辅导热线服务时间有限,宣传得还不够广。而想要被聆听的民众,接触到什么管道就直接采用了,才不选择正规辅导。

她认为,首先应教育民众,辅导并不恐怖或神秘。现在大学和中小学都开始设立辅导处,目的就是让新一代人认识辅导,将来有需求自然懂得寻求辅导资源。如果学生犯错的话,训导处惩处,送来辅导处是为了了解自己的行为,下次发生雷同的状况可以怎么处理。余碧韵相信,一代代传下去,未来大众就能普遍接受辅导了。

相关文章:
【心理辅导/01】有烦心事,该向谁诉说?
【心理辅导/02】打破负面标签,咨询辅导不可怕

延申阅读:
【广播的转变/01】自媒体当道,电台如何求变?
【广播的转变/02】露脸的时代,广播人如何扛起收听流量大旗?
【广播的转变/03】我的人生我负责,勇敢转道当上播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