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5/03/2024

Chingay

黎维雄

妆艺

洪敏芝

演变

宝福社

起源

杜忠全

国家文化遗产

大旗鼓

黄天发

游神

大游行

槟城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丁祖兴 视频:本刊 陈愐壮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每年12月份,槟州会有截然不同的街道氛围,因为会上演一场热闹喧腾的艺术文化表演——同乐会龙狮。这个盛大的游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称,那就是“”。

有些人会将“Chingay”简单地理解为大旗鼓,事实上,它是指整个大旗鼓游行。为何民众会有这种“错觉”?因为整个游行最高潮的部分正是大旗鼓队的特技表演。

ADVERTISEMENT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2012年,槟城大旗鼓已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

每年12月份,槟州会有截然不同的街道氛围,因为会上演一场热闹喧腾的艺术文化表演——同乐会大旗鼓龙狮大游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纷纷涌入岛屿一起共襄盛举,体验这座城市所保存的传统民俗文化与艺术之美。

随着锣鼓声响彻云霄,民众早已占据街道两旁,静候舞龙与舞狮队伍经过。接下来,踩高跷、单轮脚车队、印度族群舞蹈、马来歌舞剧Boria、学校铜乐队、花车游行陆续登场,最备受万众期待的莫过于大旗鼓特技表演。

或许你不知道,这个盛大的游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称,那就是“Chingay”。对于这个词,有人说是指大旗鼓表演,亦有人说它是游行的名称。究竟“Chingay”这个词从何而来?为什么大旗鼓会成为游行的焦点?

在早期华人社会,民间信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能活络整个新村,还能凝聚社区的联系。每当神诞或重要节庆,神庙便会香火鼎盛,轻烟绕梁。信徒忙得不可开交,热心张罗供品布置供桌,民众会一批接一批进庙燃香祈愿。

“Chingay”在大马拥有超过百年历史,最初的游行形态是以敬神为出发点,既是宗教仪式,也是民间庙会的文娱表演活动。那么,为何会称为“Chingay”呢?槟州大旗鼓公会副总务解释,“Chingay”的发音肯定源自闽南话,但在传承过程中,这个词汇衍生出不同的定义解读。

大多数人的印象是“”,指的是游行者悉心打扮,在游行队伍呈现表演;另一个解释是“真艺”,表示游行者展示了令人拍手叫好的技艺;而道地的人则将其诠释为“jin eh”,用闽南话来解读就是“真的很厉害”。毫无疑问,“Chingay”的表演者真的身手不凡,尤其大旗鼓队的特技表演,会令人捏一把冷汗。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根据黄天发提供的老照片,以前的大旗顶端会有羽毛装饰。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黄天发说,从旅游角度而言,大旗鼓表演能招徕游客,让所有人认识这门独特的民俗表演技艺。

“Chingay”一词何时初现?

翻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档案库,原来“Chingay”一词最早出现在1883年9月20日的《海峡时报》。那篇报道内容讲述槟城举行了“Chingay”游行,并吸引海外华裔前来观看。报道还将“Chingay”称之为“Thanksgiving Procession”(感恩游行),相等于将其重要程度与西方国家的感恩节相提并论。

熟悉槟城民俗文化的拉曼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金宝校区系主任博士说,依据老一辈的记忆,在19世纪末,每逢元宵节,槟岛本头公巷会有请火仪式,随后会展开妆艺游行(即神辇巡境游行),参与游行者会化身戏曲经典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等,一起上街游行。

相传宝福社的神辇巡境游行分成两种:一、 元宵节当晚举行的大伯公请火游行;二、每4年一次的大伯公请火大游行,以及每12年1次的虎年香花车大游行。在殖民时期,民间组织想筹办任何活动都要向殖民政府申请,且需用英文书写。据他所采集的口述历史,“Chingay”这个词汇便是出自宝福社申请游行的官方文件上面。

宝福社早年以闽南人居多,理事多为受英文教育的峇峇娘惹。那么要如何用英文来形容这个游行呢?既然闽南话为“zheng geh”(妆艺),他们就音译为“Chingay”,该闽南音的英文词汇也就流传至今。现在,除了槟城,柔佛活动和新加坡的妆艺大游行演出亦采用这个词汇。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大旗鼓队怎么可以少得了“鼓”?游行时,他们的鼓会安置在三轮车上面,并尾随队伍后面;或者跟随旗手行走,然后在一旁奏乐。
首支大旗鼓队诞生

无独有偶,大旗鼓队与宝福社有着密切的关系。杜忠全说,即便宝福社举办盛大的请火大游行,当时游行队伍也不曾出现大旗鼓队。直至1905年,宝福社请火大游行首次出现大旗鼓表演。从那时起,大旗鼓队便成为了游行的一部分,施展耍大旗功夫。

然而,要追溯大旗鼓的历史渊源却不容易。黎维雄称,当年的先贤有可能借鉴中国民间传统杂技“中幡”。这类表演同样使用长达30呎的竹竿,但与大旗鼓不同,它采用长型幡旗,并在旗面上绣有吉祥图案和祝福语。此外,幡杆的顶端还会装饰各种装饰品、小旗和铃铛。

在槟城落地生根的大旗鼓是个全新的表演品类,更考验旗手的胆识。他们需要顶起至少32呎长的竹竿,再搭配25呎宽的大旗帜,稍有不慎就会失控,少一点力量都会“hold”不住。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杜忠全说,小时候观看大旗鼓游行时,觉得非常精彩,有马来同胞玩羊皮鼓、华人舞狮舞龙,还有“墓碑兄和墓碑嫂”的吵架演出。最高潮的部分莫过于大旗鼓队的高难度演出。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大旗鼓的旗手需要有过人胆识,他们需要顶起至少32呎长的竹竿,再搭配25呎宽的大旗帜,稍有不慎就会失控。

突破万难,再现失传项目

槟州大旗鼓公会主席提到,数十年前,政府曾因种族骚乱事件而禁止大旗鼓游行。回到1957年1月1日,乔治市升格为市,成为大马首个升格为市的城市。乔治市市议会为此策划了长达6天的活动,其中包括花车和大旗鼓游行。

不料,在1月2日突然发生种族冲突悲剧,为这场庆典蒙上阴影。政府4天后宣布戒严,一直到13日才解除。随后政府全面禁止大旗鼓游行,直至1980年代初期,大旗鼓才重见天日,并列入槟州同乐会花车游行的其中一个表演项目。

在漫长岁月里,大旗鼓游行曾面临各种挑战与困境。黎维雄坦言,资金是最大的痛点,以前每个街区会有人出资制作花车,参与大旗鼓游行,竞相展示巧思和创意。无奈现在制作成本太高了,一辆花车动辄要四五万令吉。社区居民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设计花车。

此外,因为一些演出者年事已高或已经逝世,加上没有传承者,有些经典的表演项目已经“消失”。不过,经过多番努力,在2023年的同乐会大旗鼓龙狮大游行,他们成功重现一些失传已久的项目,如“墓碑兄与墓碑嫂”的短剧演出、槟城杂货行文化杂技团的单轮脚车队。

“已经失去的,我们就想办法把它带回来。”黎维雄坚定地说道。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舞动大旗/01】大游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与演变
最近的同乐会大旗鼓龙狮大游行,民众观赏到暌违已久的“墓碑兄与墓碑嫂”的短剧演出,以及槟城杂货行文化杂技团的单轮脚车队。
转型全民活动,展现多元文化

有些人会将“Chingay”简单地理解为大旗鼓,事实上,它是指整个大旗鼓游行。为何民众会有这种“错觉”?因为整个游行最高潮的部分正是大旗鼓队的特技表演。

杜忠全补充说,除了宝福社的大游行,椰脚街广福宫观音亭每60年举办一次的巡境仪式也有大旗鼓表演。在殖民时期,一些官方活动如英女王加冕和乔治市日的庆典游行,同样会有妆艺和大旗鼓游行。“那时大旗已经成为槟城华社具代表的出队(演出)形式。”

乔治市世遗机构总经理博士说,过去大旗鼓游行只在12月份举行,但现在大旗鼓表演随处可见,无论是神诞游行、大年初一还是元宵节。对槟城人来说,大旗鼓已经成为槟城特有的文化象征。

早年大旗鼓游行充满华人信仰色彩,随后“转型”为槟州政府推动的旅游活动,并成功汇聚各民族的歌舞表演,逐渐成新型的文化庆祝活动,展现多元族群的斑斓文化。尽管大旗鼓表演看似由华裔主导,但近年越来越多友族喜欢上大旗鼓活动,并想跃跃一试,学习大旗鼓的技艺。

“‘Chingay’是属于全部人的,无论什么文化或经济背景,每个人都有权利参加‘Chingay’。”

相关报道:
【舞动大旗/02】踏上申遗之路,大旗鼓文化要如何传承创新?
【舞动大旗/03】耍旗接旗传旗,如何练就神乎其技的功夫?

延伸阅读:
【渡轮复来/01】槟城渡轮复航,槟城人旧情怀回来了?
【渡轮复来/02】再见渡轮!我们会不会再次说再见?
【渡轮复来/03】漫画家甘承耀|以纪实漫画,记载消失的风景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