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火在烧(三) | 学会识别孩子“沉默讯号” 李英华:建立信任鼓励说出来



“我们必须承认,学校制度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与身心安全,是问题根源之一。”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教育业者公会主席暨教育发展与转型理事会主席李英华博士说,家长与教师必须学会识别孩子的“沉默讯号”,和他们建立信任基础,鼓励孩子说出原因。

“孩子通常会通过非语言方式求助,如突然不愿上学、成绩退步、脾气暴躁、避开特定人士或空间等。家长与教师必须更敏锐地观察到他们遇到问题。”
他表示,当学生受伤害时,关键在于他是否相信有人会倾听、有人会保护、有人会出手。
他说,许多受害者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校园文化与社会氛围不鼓励他们“说出来”。
他直言,在一些家庭教育中,性被视为禁忌,孩子从小缺乏表达身体界限的训练,长大后自然不懂如何拒绝、不懂如何求助。
“连身边的大人都常劝他们‘不要闹大’、‘忍一下就过去’,这其实是一种系统性的否认。”
他强调,预防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开始,以符合儿童认知的方式,教导身体界限、表达不适、辨识不当行为,并鼓励孩子勇于寻求协助。
建议学校推动匿名申诉
他建议学校推动匿名申诉、第三方调查机制在内的有效处理程序,并透过戏剧治疗、心理韧性训练、角色扮演等软性手法,建立“敢说文化”。
李英华说,多数学校的辅导机制,尚未建立应对“创伤性事件”的标准作业程序。辅导老师往往人手不足、专业训练有限,甚至不知道如何处理涉及刑事的性骚扰举报。
他表示,若学生得不到适当辅导,后果是长期性的心理阴影,包括自我怀疑、人际冷漠、甚至出现自伤行为。
他指诸如深伪影片、匿名群组传播等数字暴力正在成为校园安全的“新战线”。
“这类骚扰形式更隐匿、更具扩散性,受害者可能在一夜之间面临‘网络死亡’般的社交崩解,甚至无从证明其清白。这不仅破坏人际信任,可能摧毁学生的自我认同。”
他呼吁教育单位与家长、警方、网络监管机构合作,设立“数字伤害紧急通报系统”,强化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也主张推动校园心理健康政策转型,把“心理支持”纳入教育基本服务,为学生筑起一道“防火墙”。

受害者自揭疮疤
此事,不能沉!
野火燃原的MeToo事件也揭开一些人的伤疤,有些会选择把自己的黑暗面收起来,也有一些人决定勇敢站出来自揭疮疤,希望可以换来制度改革。
社交媒体有不少性骚扰事件的受害者的自述,她们当年保持沉默和息事宁人,是因为没有选择;如今她们想告诉社会:此事,不能沉!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