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47pm 11/06/2020

【防不住的心灵风暴/01】你的心灵状态就是你过的日子

作者: 白慧琪(副刊记者)

冒昧问一句,行动管制令期间,你和父母、伴侣、孩子是不是更常吵架了?

ADVERTISEMENT

疫情期间,兴许我们躲过Covid-19病毒的攻击,身体完好,心灵耗损呢?譬如,和家人几乎24小时都处在同一屋檐下,摩擦变多。分隔两地的亲人也不好过,或寂寞,或焦虑,或烦躁。

我们忙着“居家防疫”,是否忽略了心理变化,情绪频频爆发却不自知?行管结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新常态,新生活?

●报道:本刊 白慧琪
●图:法新社

行动管制令稍稍放松的时候,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资深讲师兼辅导督导陈云娟接到一名女性来电求助。她的家翁六十多岁退休了,平时待不住家,行管令一放松就常常往外跑。虽然外出有戴口罩,但回到家不习惯洗手,又爱抱孙子。

身为母亲,她很怕外头的细菌、病毒就此传染到孩子身上。尝试反映,家翁却回了一句“你怕死啊?死也不会你先死!”改请先生开口劝阻,先生反而埋怨“说了老爸也不会听”。她决定不再带孩子回公婆家,结果先生又不高兴,住得靠近实在没有理由不回去。

如此牵扯到防疫安全意识的家庭失和,是否也曾降临你家中?尤其,如果因为家中某个成员的防疫疏漏,造成其他成员染病,心理绝对过不去。

过程中,陈云娟都耐心聆听,不直接给意见。倒是那名女性一边生气一边骂,把所有情绪发现泄出来后冷静了,竟自己想到解决办法。

她趁帮忙家婆做菜时埋怨最近夫妻俩总是吵架。“都是因为你儿子防疫措施不做好,回家还直接抱小孩。现在外面确诊病例还那么多,你知道我有多怕吗?”家婆听后转述给家公,家公似乎察觉自己犯了同样错误,整个情况就改善。当然,那名女性也向先生坦白“诬告”他一状,不过事情获得圆满解决,先生一点也不介意。

透过辅导,很多求助者看似发泄情绪,其实也在梳理想法,最后心结打开,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居家办公,模糊了公私空间时间

2020年过了近半年,Covid-19疫情自中国爆发,席卷全球,马来西亚前所未有实行行动管制,所有人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或许我们幸免于冠病,但也别忘了关怀自己的内心。

长时间待在家中,家人不遵守防疫措施、家务分工不平均、居家办公模糊公私空间时间,都容易让人心烦气躁。这期间少了和亲戚朋友同事的基本社交,没有透透气的机会,每日起起伏伏的疫情报告也像追看股市行情,心情被牵动着。

对外我们忙着对抗病毒,情绪问题却也找上门。除了人际摩擦,还和我们所处的空间、所掌握的资讯息息相关。

新常态下,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环境压迫感

行管令期间,大部分人和家人几乎24小时同处一屋檐下,又或与家人分隔两地,独守偌大房子。无论太拥挤或太空旷,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陈云娟解释,环境拥挤压迫时相等于少了自由,视觉、听觉也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家中人多,有些人的行为言语并非自己所喜欢。又或者,家中时时刻刻有很多人在讲话,或看电视、听音乐,充满杂音。

当视觉、听觉都受到干扰,又被迫处在同一空间,无处可去,人们就容易变得烦躁,也更容易和他人产生冲突。尤其在行管期间,长辈在家看电视休闲,夫妻在家办公,小孩在家线上上课,其实不断上演着空间争夺战。

空旷环境少有环境压迫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身处房间、客厅、屋外,情绪会有些许不同。住在有地房产的人,还可以到屋外享受自由空气。相较起来,住在公寓、组屋或小租房的人,情绪压力就比较大了。

“宽敞给人舒畅的感觉,可是也会有寂寞感。”陈云娟说,比如说独立式大洋房只住3个人,喜欢窝在各自的角落,会少了人与人相互碰触产生出的活生生的味道,感觉是寂寞的。大自然空旷的环境不同,动植物都带来生命的感觉,不像四面墙围住的房子里,感觉死气沉沉。

“当然如果家庭和睦就会觉得温馨热闹。”陈云娟提醒,重点在于家庭互动。如果一向和睦,行管期间共处也会觉得很温暖,一起度过疫情,听到笑声都是愉悦的声调,不会觉得是噪音。如果平时就很冷漠,这期间产生的视觉和听觉干扰就很大,可能每个人都只想待在自己的房间。

内心隐忧

尽管我国疫情趋缓,病例逐渐变少,但人们的“怀疑心理”也很容易造成恐慌。一向对政府资讯不完全信任的人,看到确诊数字越来越低,相对邻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确诊数居高不下,也许会怀疑我国的情况,进而产生恐慌。

另外,行管初期,居家防疫,大部分事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当经济活动逐步开放,常常看到外面很多人并没有做好防疫措施,也见到某些场所人潮较多,也会心生恐慌。

外界资讯

疫情期间,你是否照三餐追踪疫情数字,今天又有多少新增确诊病例、多少人康复出院、多少人病逝?早上翻开报纸,开车收听收音机,吃饭看电视新闻,就连随手刷刷手机,都是疫情相关资讯,而且内容不局限马来西亚,全世界的新闻都和疫情相关。

陈云娟表示,这不是媒体的错,媒体扮演的角色就是传达讯息,重点在于我们要聪明选择,摄取足够讯息即可。

“很多人一开始非常关心疫情,每天非常专注看这些资讯,最后迷失自己的判断,情绪很容易被负面影响。”例如,一直很担忧接下来该怎么办,设想万一染病留下家人怎么办,最后越想越负面。当负面资讯越来越多,情绪被牵着走,就开始烦躁,甚至觉得“这么努力干嘛,今天不知明天事”,最终深深陷入负面情绪。

陷入这种“资讯中毒”的特征是,一直处于追踪疫情资讯,准时等待新闻,等不到病例数字更新就不自在,而且会因这些资讯导致闷闷不乐,少了积极动力。“如果打开收音机刚好听一听,过后不会长时间陷入负面情绪,是没问题的。”

不满要说出,沟通需要技巧

“今天就是一个大环境变化影响到个体,如果个体有些不积极或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不用太紧张。”陈云娟语重心长提醒,重要的是察觉到自己的心理变化,有意识地重新调整。不二法门当然是保持身心灵健康,早睡早起,饮食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养足抵抗力。多做运动,晒晒太阳,如此,正面能量会比总是躲在房间里不肯动的人更多。

如今行管令似乎来到尾声,该以什么心态迎接新常态?陈云娟整理出5大要点:

1. 接纳现况

2. 以适当心态面对疫情消息

3.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4. 保持积极的心态,自我调适

5. 面对困难时积极求助

她提醒,最重要的是“接受”。“我们要接受大环境就是这样改变,它不是暂时的,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要改变过去所有的生活习惯和观念,比如戴口罩、不能握手拥抱等。”

陈云娟:迎接新常态最重要的是接纳现况,调整自己的习惯去配合大环境变化。(图:陈云娟提供)
陈云娟:迎接新常态最重要的是接纳现况,调整自己的习惯去配合大环境变化。(图:陈云娟提供)

再来,改变生活形式。从前,我们可能每年规划一次外出旅行,现在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能出国,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园、商场。然而,适当的休闲活动还是有必要的,陈云娟建议,不妨策划一些待在家又能维持家人互动的活动。“接纳的心态很重要,我们要允许自己在目前的情况调整基本生活。”

进入新常态,人人的工作模式都改变,一家人也应相互配合,调整家庭分工。比方说,疫情尚未散去,需要减少在外用餐,该由谁外出打包或在家煮饭,用餐完毕又由谁清洗厨具和餐具?

“我们把生活上有很多小事当作理所当然,如果没有沟通调整,很可能重复累积到发生口角。” 以用餐为例,夫妻俩在一起,其中一人饿了就该顺便问问对方;要轮流煮还是外出打包,且一起讨论出定案。“遇到不满一定要说出来,而不是强忍,忍多几次很容易‘爆炸’。”

陈云娟提醒,把不满说出来时,别忘了沟通技巧。同样一句“为什么每次都是我煮,你不可以煮的咩?”撒娇和严厉语气就有差别。过于严厉听起来像指责,会慢慢累积成负面情绪。

当行管令一点点解封,开始有些人懈怠防疫措施。“如果家里两个人一个谨慎,一个随性,会形成两个人的压力拔河。”陈云娟分析,没做完整套防疫措施的会引起另一个情绪波动。发生这种情况,双方试着改变,前提是都要认同防疫措施很重要,不是迁就对方,而是调整自己的习惯去配合大环境变化。

延伸阅读:

【防不住的心灵风暴/02】正视心灵呐喊 勇敢求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