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2/04/2021

【瞎摸盲盒/03】盲盒,一盘斗智斗勇的心理游戏?

作者: 本刊 叶洢颖;摄影:本报 黄志汉

5351YYY202146203208293056.JPG

小时候总是很期待生日的到来,因为在这一天,能拆开无数个一层层精美包装纸包裹的盒子。

ADVERTISEMENT

打开盒子后,也许是收到惊喜的喜悦、惊吓的魂不附体,又或是平平无奇的失落,当然往往是后者最多,只是每次偶然的惊喜,都会成为下一次生日的期待。

仔细想想,实际上除了生日,我们在生活中也一直在寻找这些小惊喜,比如年代久远的Tikam、闪卡、扭蛋、夹娃娃、福袋,到现在的盲盒。

只是,为什么明知道你付出的金钱,换回的东西不一定是心头好,甚至有可能是重复或不喜的物品,为了微乎其微的几率,还愿意博一把?

人为什么热衷于追寻这种未知?又或者明知这场“赌局”未必会赢,仍愿意尝试?这是否也是一种“赌博”心理?

吉隆坡中央医院临床心理治疗师陈碧霞提到,其实这种“盲盒”式的商品文化存在已久,只是形式不同。

“除了Tikam、闪卡、扭蛋、盲盒,一些奢侈品牌也会做类似的活动,你给一定数额的钱,买到什么看运气,不能退换的。还包括《阴阳师》、《神魔之塔》等游戏也有这样的环节。”

犹记得早前曾经在商场或店屋外,都能看到一台台幸运盒子自动贩售机器。每次大约10令吉,可能抽到价值数千令吉的苹果手机、百多令吉的YSL唇膏,也有可能是让人大翻白眼的纸巾。

还有曾经掀起购买那些无人认领的“快递盲包”风潮,尽管可能面对法律风险,可是群众亦抢购得不亦乐乎。

花了那么多钱,下一个应该会抽中

陈碧霞说,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某些商品的单价高,但盲盒或盲包的价格一般较低,激发了人们“碰运气”的心理。

于是大家抱着“10块钱买不了上当”、“10块钱买不了吃亏”心态去试手气,即便得不到“大奖”,10块钱终归还是能换回点东西,不至于一无所得。

倘若是普通的“幸运盒子”或盲包,也许仅是一次性的消费,真正让人欲罢不能是“系列”式的扭蛋或盲盒。

“很多时候有些人会有收集的习惯,当(他)已经买到一个,就会想要多收藏几个不同款式的,却又偏偏抽不到。所以又会不断地继续买,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拿到,这其实就是一种盲目的乐观。”

“(它)会让我们有一个认知偏差,觉得‘我花了那么多,下一个就一定拿到’。”

她补充,有的人会追求完整,尤其是在我们已经收集了相同系列的绝大多数产品时,会更倾向于“齐齐整整”。

“而且对于专业的玩家而言,如果不是收藏整套的话,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此刻,我脑海中闪出了那套放在书柜上的《哈利波特》,即便我的热爱已经消退,但是当第7本出版时,依然会下意识地购买,哪怕只是摆放在书柜上从未翻开过。

陈碧霞说,人们会有一种盲目的乐观,觉得“我花了那么多,下一个就一定拿到”。
陈碧霞说,人们会有一种盲目的乐观,觉得“我花了那么多,下一个就一定拿到”。

商家的小心机,让你花钱不手软

陈碧霞比喻,开盲盒就与赌博一样,但凡需要“碰运气”,带有赌博性质的东西,会提升人们的肾上腺素。

“虽然知道这些活动是随机性,但会让我们觉得‘可以的’,会不断地去追求‘刺激感’。”

她认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心理,也许是因为生活在压力底下,事事都要思虑周全,就算上网购物,也要逐一比价考虑性价比,然而购买“盲盒”却免掉了上述的顾虑。

“我只需要花钱,然后等待惊喜的到来,在打开的那一刻,会觉得很开心。而且很多时候,你已经清楚知道‘奖品名单’(List of reward),你会认为自己将得到最好的(奖赏)。”

尽管理智上明白得到“大奖”的几率不高,感情上又抱着一丝丝的侥幸花钱去买一个希望,这是人类的本能。

陈碧霞也曾有过这种被本能驱使消费的经历,她与朋友到一个商场逛街,路过一个大型的扭蛋机,在周遭氛围的感染下,她们便上前参与扭蛋活动。

“当你去扭(蛋),一心期待会扭到大奖,最后开出来的结果让人无语时,真的会有冲动让你再去排队,再尝试一次,反正价格也不贵。”

甚至有些商家的扭蛋、盲盒活动是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捐出部分收益作慈善用途,更会合理化人们的消费冲动,换言之就是给人们找到了消费的合理借口。

“大家会觉得我是在做好事,多做一点也没关系。”

她提到,“荣耀感”亦是吸引扭蛋、盲盒玩家或消费者的要素。

“比如在游戏或扭蛋机器,我抽到稀有的东西,系统也许还会配合音效公告天下,瞬间获得其他人的关注;当我收集了整个系列的商品,摆放出来炫耀时,会收获许多艳羡的声音。”

物以稀为贵是永恒的真理,商家自然明白此道,于是无论哪些品牌哪些系列的盲盒或备有抽卡环节的游戏,均设置隐藏款或“稀有”的角色、配备,以满足人们对于“荣耀感”的心理需求。

“‘稀有’是必须要具备的元素,不然你无法吸引人。假设稀有款的价格是5000令吉,可是现在我只需要20令吉开盒子就有机会得到它了,可能我好运呢?再不然花2000令吉就能得到呢?很值得。这类型的心态也会有。”

当然,商品的设计和包装精致必然是重中之重的要素,足够精致才会让人感受到被“奖赏”,试想想打开盒子一看,发现是一支普通的圆珠笔,是否就会大大地叫停你心中的冲动?

“此外,人的眼睛会本能地看鲜明的物体,因此盒子的设计多以红色、橙色等鲜艳的颜色,令人感到开心的元素为主。软件方面的话,还会伴随着音效、广告、NPC(非玩家角色)传递‘打开’的讯息。”

“有时候不是盒子里面的东西吸引了你,而是外在这些包装促使你忍不住想要去碰一下。”

5351YYY202146203188293046.jpg

陈碧霞说,从经济上的角度来看,某些商品的单价高,但盲盒或盲包的价格一般较低,激发了人们“碰运气”的心理。
陈碧霞说,从经济上的角度来看,某些商品的单价高,但盲盒或盲包的价格一般较低,激发了人们“碰运气”的心理。

奖赏机制──冲动消费的祸首?

多巴胺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陈碧霞指出,在不固定的情况下,人们会分泌出更高的多巴胺。

“冲动会引起很多兴奋感。”

她以面试为例,在未知面试的精准时间和顺序的情况下,每次有工作人员出入房间,会令面试者的精神更为紧张,但如果已知面试的精准时间,心中早已做好准备,将会大大地减低紧张感。

盲盒亦同理。一个小小的密封盒子,你永远不知道你开出的是什么,这种未知便带来了小小的刺激感,增加多巴胺的分泌,进而令人感到快乐,但同时也有可能令人成瘾。

陈碧霞介绍,在心理学领域里,学者将此称为“变率增强”(variable ratio reinforcement)。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叫斯金纳箱(Skinner box)。将一只老鼠关进一个笼子里,里面设置一个机关,老鼠每按一次就会掉一次食物,老鼠便会固定地去按那个机关。”

“然后他们再把机关设定成随机掉食物的模式,老鼠为了得到食物,会比之前更努力地去触碰机关。因为它知道按机关的次数越多,得到食物的几率会越高。”

她说,人们会认为“我越抽,幸运值越高”,因此为了等到“幸运值”降临,可能会一次性开许多盒或抽很多卡。

“这会导致人们冲动消费,为了换取那一刻的兴奋感。因为日常生活的压力已经很大,觉得只要开心就很好了。不过亦会造成盲目跟风或上瘾,这才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每次消费不高,你不会意识到自己花了多少钱。”

她建议,每次消费之前,不妨先停下来5秒,深呼吸,再稍微思考眼前的物品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倘若发现自己或身边的至亲无法自控,可先尝试换位思考以及体会对方的心情,再引导他们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或购买的初衷是什么?是否超越自己能力可承担?

如果盲盒能为你枯燥的生活增添些趣味和期待,只要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花小钱寻开心试手气亦未尝不可,但切勿影响生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感情,否则就本末倒置了哦!

5351YYY202146203178293040.JPG

陈碧霞提到,其实这种“盲盒”式的商品文化存在已久,只是形式不同,像是这种几块钱就有几率抽中手机,何尝不是盲盒的一种?
陈碧霞提到,其实这种“盲盒”式的商品文化存在已久,只是形式不同,像是这种几块钱就有几率抽中手机,何尝不是盲盒的一种?

更多文字报道:

【瞎摸盲盒/01】小小的盲盒,藏着上瘾的魔法

【瞎摸盲盒/02】大马盲盒市场看俏,摇一摇,摇出宝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