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用心教育

|
发布: 9:00am 16/06/2021

【读者回响】性平教育教什么?——1名18岁女学生的看法

作者: 梁慧颖

编按:【新教育】上星期封面报道〈性平教育教什么?〉,文章刊出的当天下午即收到读者林予薇的来函,内容关于她对性平教育的所思所想还有建议。本刊特此刊登与读者分享,希望更多人跟她一样,反思我们社会缺乏的性平教育。

ADVERTISEMENT

性平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身为一名18岁女学生的我从亲身经历领悟到了这一点。

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会跟公公观看一些较老派的连续剧。剧中的女生不是秘书就是护士,再不然就是从事很刻板的“女性化”职业。年幼的我因此潜意识地把自己限制在这些框架里,直到我念IGCSE*时,接触到了社会学(Sociology)才对潜伏性的性别歧视意识有所提升,并开始思考所谓的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到底是什么,是拥有平等的机会吗?还是拥有平等的结果?在一场企业讨论会上我很庆幸和一位女企业家同台。身为企业界少数的女性,她成功背后的故事让我牢记在心;她说 “其实我走进董事会议时,不会去看 ‘男人’ ‘女人’ 的身分标签。”

也许一些人会认为性平像是把男女放到一个秤的两端,然后为弱势的性别加点优势。要是我们反思一下,人与人有很多不同之处,如肤色、宗教、经济背景等。用加加减减的方式真能达到性别平等吗?真正的性平应该是像那位女企业家说的——看破性别的身分标签。要是我没有接触过社会学的性平课程,也许即将踏入社会的我还会被框架绑着呢!可惜的是,被性别标签限制经历的不仅我一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早期有接触性平课题的机会。

默默接受不同等待遇

还记得在念华小的6年,男生的朋友圈与女生的朋友圈有着明显的切割,因为年幼的我们对与异性相处都毫无头绪。如果和异性走得太近,朋友就会开始闹唱“XXX and XXX sitting under a tree, K.I.S.S.I.N.G” 了。另外,班上吵闹的时候,老师会把座位排成男女男女坐,把被异性围绕来当作一个惩罚。自然的,在这样教育模式下长大的我们就对性平之类的概念毫无意识,也因为不理解而觉得男女不同等的待遇是理所当然的。就举个例子吧——男生和女生犯同样的错时,男同学遭受的惩罚通常都会比较严厉。教育系统对性平课题的沉默只会让孩子默默接受此类不同等的待遇。

但值得庆幸的是,性平课题逐渐得到大众的重视。虽然如此,在这初步阶段,我们对性平教育的理想、计划与实行还没有很明确的方针。我们究竟可以以什么方式传授性平教育呢?

其中一个方式是通过专属的副课来传达,但我觉得以实践及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塑造性平意识会更有效地让这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建议1:佳节时的特别节目

在一年的平凡校园生活,学生们对佳节可感兴趣了!因此,教育局及校方可借此机会提倡一些性平相关的活动。我曾参加一个生命教育营,营里所有学员及志工,无论男生或女生,都必须“怀胎”一整天进行活动。那“胎儿”由水气球制成,在易破的情况下督促了大家要细心地呵护。这个简单的活动很适合在5月母亲节时举办,让学生了解到妇女对家庭与社会的贡献。

建议2:在现有课程注入性平元素

如果性平教育只是一个副课,学生对此课的关心度和学习热忱也许会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现有的课程注入一些性平意识。举例来说,学生可在语文课书写关于性平的议论文。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考模式,学生也能在语文老师的辅导下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话题的观点。若是让学生死板接受“性平很重要”的理念,我们会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因此,灌输学生思考与沟通的能力是性平教育成功的基石。况且,间接提倡性平理念也能避免在马来西亚较保守的教育系统做大幅度的改革。

建议3:提倡校园里正面的男女互动

校园犹如一个培育幼苗的小社会,因此性平的精神应该在学生的校园生活里提倡。首先,老师可以在分组活动时,均衡分配让男女有互动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不会一直被捆绑在跟同性相处的小世界里。毕竟,性平教育不应该把男女的界限划得更深,而是应该让学生们通过与异性相处共事的机会,了解到 “也许我们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互补和睦共处”的精神。老师可以在学生互动时叮咛他们互相尊重,也可以让男女学生都有领导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性别的框架。

上体育课时,老师需要观察学生是否有以性别划分的现象,例如男生都去踢足球,女生都去跳绳。在这方面,芬兰的互补制度很值得参考,因为芬兰依据男女生理的不同来打造体育课。根据研究,男生较常会有攻击(aggression)倾向,因此老师会鼓励他们尝试一些较斯文的活动;女生则生性比较保守,因此会鼓励她们做一些大胆的尝试,这样双性特质的发展可达成一个平衡点,获得互补与合作的好处,而并非需要一性牺牲什么来达到表面的平等。

教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的典范。在我们提倡学生的性平意识之前,我们是不是已经错过了关键的一步?从艾因事件来看,也许有些教师本身的性平意识也不强。可是如果我们以同理心来思考,这些教师毕竟也是在一个性平教育未发达的马来西亚长大的,因此,教育部最优先的考量应该是教师群体的性平意识。

无论性平课程编写得多好,如果教师没有内化性平的意识,学生也不会跟着内化,这样的话性平教育便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如果教师群体有更多的平台来探讨性平课题,他们也许会更重视此课题。接着,教师在跟学生互动的时候,这些潜意识就会传达给学生,达成所谓的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举个例子,性平意识强的教师在平时讲课时,不会为了方便而举性别刻板印象的例子;性平意识强的老师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性别偏见,如“女生比较乖,男生比较顽皮”。我们不能小看这些互动,因为这些偏见会积少成多,渐渐塑造成学生的态度。

从小到老全面贯彻

总结来说,性平意识应该用全面方式来提倡。这是因为性平最终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不能单靠死背文字或强烈灌输而成。况且在较保守体系的限制下,大幅度的改革不简单。第一,如果性平课程引起争议,马来西亚会在反反复复的情况下消磨光阴,但请问我们还要牺牲多少个在等着我们滋润的幼苗?

第二,如果把性平课程当作是额外的副课,我们能保证这些教导会渗透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吗?如果我们仅仅灌输一个空虚的理念,却没有教师的良好身教、反复叮咛和想把此知识扩展到生活的意识,这样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性平教育的重点不是要做给谁看,而是要真正内化这个生活态度。

因此我们要从小做起——小的活动,小的学生,也要从老做起——加强老师的性平意识,作为此教育的基础。

虽然目前看来,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性平这事已经被打发了太久。如今大众及媒体对此事的关注是一个积极的迹象,所以真心希望大家可以打铁趁热,一起为国民素质的发展踏步前进。

*IGCSE: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

更多文章:

【教育科普】动物学与兽医学

【居家课堂】新加坡旅游局网上活动,宅家学习的美好时光

高教部2学院招生,2017及以前SPM可申请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