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8/05/2020

【瘟疫蔓延時的你和我/01】即使疫情過去,也回不去的生活

作者: 叶洢颖(副刊记者)

疫情驟然來襲,殺得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有的人影響了生活節奏;有的人打亂了未來規劃;有的人公司面臨倒閉;有的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工作;有的人甚至失去至親摯愛。
你不知道經常去的餐廳還在不在?你不知道你的公司還能支撐多久?
即使疫情過去,我們的人生或生活可能再也回不去從前。
疫情之後,又該何去何從?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葉洢穎
●圖:法新社、受訪者提供

國家統計局在5月8日發表文告指出,政府落實行動管制令之後,3月份的失業率激增至61萬500人,相較起去年同期的52萬1300人,提高了17.1%。

胡秋金便是3月失業的其中一分子。在行管令實施後,許多公司的員工接獲通知扣薪或只獲半薪,有法律保障的正式員工尚且如此,而她僅是一名超市的兼職促銷員,儘管這段時間超市“生意興隆”,卻與她無關,只能在家裡坐困愁城。

她的情況也許是我國低收入群體的寫照,但可能因為她是單親媽媽,狀況更為艱難。家裡有兩個兒子,長子剛剛大學畢業,小兒子還在上中學。

為了照顧兒子和母親,她無法從事薪資、福利穩定可是需長時間上班的全職工作,因此一直以來都是兼職打工,做超市的產品促銷員,家裡靠她一人的收入苦苦支撐,當行動管制令實施後,超市的促銷活動全數停止,她成了失業大軍的一員,從3月中開始便零收入至今,無疑對原本就不容易的她來說是雪上加霜。

所幸的是她的兄長們還在工作,加上是她在照顧母親,因此每個月會給她一些錢作為母親的伙食費,疫情期間省吃儉用地過活,偶爾會收到大山腳國會議員沈志強派發給當地居民的物資,暫時緩解一時的“生存危機”。

“我有工作的時候就不會去領這些物資,我勉強還可以過活,因為有許多人比我更需要。”她說。

談及長子正在找工作的問題,她感嘆現在發生疫情,蠻擔心就業困難,只是擔心亦於事無補,只能見一步走一步。

“(他)應該是有工作就要做了啦,不能講一定要選特定的工作。”在現實面前,夢想顯得有些不堪一擊,有些生不逢時。

下個路口有轉機

“民以食為天”,日子再難也要填飽肚子,於是這段時間選擇轉向飲食業尋找另一條出路的人也不少,比如報章廣告代理葉碧琪和服裝設計師何國隆。

葉碧琪的丈夫葉宸和是專門帶中國團的導遊,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1月份中國疫情暴發時,他已經為她打了預防針,預料年初七後就沒有團可帶。

“當時中國還沒有完全封鎖,所以我先生跟我講年初一到年初三是還有團的,突然間就收到消息說所有團要取消了,我們就很緊張,趕快就去買東西(準備開業)。”

雖然事出突然,可是葉碧琪卻認為這是“神的安排”。

“因為我以前就很想做(開檔),一直不敢去做。因為家庭的經濟是老公在負擔,我只是做廣告代理,車貸房貸是丈夫在還,所以是沒有壓力。”

葉宸和與葉碧琪早在1月份已經為自己鋪好了後路,展開了賣咖哩面生意。
葉宸和與葉碧琪早在1月份已經為自己鋪好了後路,展開了賣咖哩面生意。

但是疫情暴發後,旅遊業首當其衝受到衝擊,夫妻倆迅速推進開檔賣面的計劃,談下早已物色好的檔位,年十四即2月14日開張大吉。

“其實我一開始是想賣豬肉粉,因為賣咖哩面的話要很多工,但是那間茶室東主不允許我賣豬肉粉,反建議我賣咖哩面。”

本來她還在考慮,可是丈夫初一就無團可帶,促使她必須儘快決定,結果在購買碗碟等器具為開業做準備時,轉賣碗碟給她的陌生人居然與茶室東主不謀而合地提出同樣的建議,彷彿冥冥中自有註定。

實際上在開業前一天,她還不知道咖哩怎麼煮,一直邊學邊做,又不斷地調整改善,獲得捧場的朋友們一致好評,回頭客也不少。

“雖然開檔一個多月後就宣佈行動管制,但這一個多月真的學到很多。”從對如何煮麵、如何做生意一無所知,他們用了一個多月從零開始,到現在算是應付自如。

“在馬來西亞只要做事情用心,不要偷工減料,顧客會給予好的反饋。”

從時裝到燒肉

何國隆是The Mod House的創辦人,曾經率領團隊參加紐約時裝週,更在去年5月的第72屆康城影展獲頒“2019年傑出時裝設計獎”,事業呈一片大好勢頭。

但是在一年後的今天,疫情蔓延導致很多大型宴會、活動停擺,專門為客戶量身定製服裝的他,業務自然也就大受影響,店鋪的業主在店租的問題並未讓步,讓他深陷蠟燭兩頭燒的境地。

但是在這段期間,他開啟了人生另一個可能:網上銷售燒肉。從服裝設計師轉向賣燒肉,堪稱是急轉彎,連秋名山車神藤原拓海也可能一時反應不過來。

不過外人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行業,這種跨界發展對何國隆來說是水到渠成,因為芙蓉“何全記”燒肉本就是其家族生意。

何國隆的父親是“何全記”的靈魂人物,燒肉均出自他的手,而何國隆則負責網上銷售的環節。

在行動管制令正式落實前一天,他從吉隆坡趕回家鄉芙蓉晏鬥與家人團聚,然後考慮到一家人往後的生計,在妹妹的提議下,兄弟姐妹們決定幫忙銷售燒肉。

何國隆的服裝設計事業蒸蒸日上,無奈遭遇疫情打擊,只得暫時停下腳步轉換跑道。
何國隆的服裝設計事業蒸蒸日上,無奈遭遇疫情打擊,只得暫時停下腳步轉換跑道。

“畢竟我做時裝這個行業,面對疫情的到來,讓我對自己的前途有點擔心,現在每個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要先滿足,對於衣服可能就不會放在最首要的選擇。我妹妹是做大型活動的,她的工作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於是就想著另找出路。

“後來我跟爸爸商量,我認為大家對吃的比較關心,就決定賣燒肉。”

他將“何全記”的銷售模式數碼化,在臉書上開設專頁宣傳、招攬客戶,將市場拓展到吉隆坡和馬六甲,效果亦頗為理想,並笑說衣服和燒肉的銷售模式於他而言並無太大區別,只要秉持“真誠”二字即可。

當然,何國隆不會就此放棄自己的夢想,出於現實的考量,即使行管令期限完結,他也會選擇幹回老本行,同時繼續銷售燒肉的副業。

“我覺得就算明天開放(自由活動),我所在的行業短期內也不會復甦,可能要等到年尾,大家可能才會比較安心來試衣服。現在你看什麼婚宴、晚宴等各種活動都取消,這方面的需求就降到很低了。我也跟業主提到這些,但至今還沒有答案。”

MCO期間的人情味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行管令期間有許多人收入減少或者失業,有的人苦笑說不是病死就是餓死,但是對葉碧琪和何國隆而言,前者是疫情逼著她實現拖延已久的計劃,後者則是重溫自己的青春歲月。

何國隆自中學畢業後,就到吉隆坡升學闖蕩,離鄉背井已經三十多年。雖然吉隆坡與芙蓉的距離不遠,但平時也不會特意安排時間回鄉。

“因為我們做時尚的,客戶在休息時候要為他們提供服務,我們無法在公共假期時回鄉和家人團聚,所以真的錯過很多和家人相聚的時光。因此我個人是蠻享受這段時間,可以回到父母親身邊,就好像變回學生模樣,感覺很幸福。

何國隆在MCO期間服裝業停擺之際,開啟了人生另一個可能:網上銷售燒肉。
何國隆在MCO期間服裝業停擺之際,開啟了人生另一個可能:網上銷售燒肉。

“早上去巴剎幫忙父母親,中午回來聽歌、做家務,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

此外,網絡銷售燒肉也將他與久未聯絡的中學同學再次串聯起來,不再只是在臉書hi、bye簡單而沒有溫度的寒暄。

“當我把燒肉送到他們家時,我們會聊兩句,有時他們會準備涼茶或吃的給我。我每次去送燒肉,總能滿載而歸。如果不是因為MCO,我相信我這輩子不會再感受得到這麼濃的人情味。”

他嘆,他從事的時裝行業較“冷門”,很多人不瞭解,所以不會跟他交流相關的內容。可是燒肉接“地氣”,大家會覺得比較有親切感,彼此能自然地交流起來,藉此傳達對他的關心。

“還有就是左鄰右里也會彼此關心,交換食物。這種人情味已經很多年沒有感受到,所以很珍貴。”

在看似愁雲慘霧的日子裡,你是否也發現久違的溫暖?是否讓你終於將延宕已久的計劃提上日程?

延伸閱讀:

【瘟疫蔓延時的你和我/02】經濟嚴冬  堅韌、多功能決定生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