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2:49am 13/12/2021

杂志

雪州志

杂志

雪州志

本地吹起杂志风

记者:白慧琪(整理)

编按:什么是?杂志是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定期发行的“连续出版物”。杂志内容驳杂丰富,可别小看其“杂”,杂志的前身竟然是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是极具有前瞻革命色彩的读物!

当然,杂志发展至今已有各种数不清的品种与面貌,本期【读家说书】不说书(尽管杂志也是广义上的书籍),我们来一场“读家说杂志”,说的是本地出版的中文杂志(包括《》、《无本》、《草稿》等)。

ADVERTISEMENT

如果你过去不曾读过或听说过,那就趁此机会一起来拓展视界吧。

2021年近尾声,各个经济领域陆续解封,路上车辆越来越多,城市、乡镇逐渐回温。这个年底,本地杂志圈也热闹起来,纷纷发行新刊,或开放预订最新一期刊物。

11月27日推介发行的《雪州志》发刊人是雪州行政议员邓章钦,专栏作者包括马华作家黎紫书、翁菀君、音乐人管启源等,可谓卡司强大。推介礼当天,邓章钦、黎紫书也连同马中总商会主席陈友信参与“为何雪兰莪需要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座谈会。邓章钦的答案是:“需要一份记录”,而《雪州志》定位在官、商、民的桥梁,内容要有别其他旅游杂志,更注重人文素养。

创刊号封面专题“跨越半个地球找新家”,找来9位来自亚洲、美洲、非洲的外国朋友分享移居雪州的故事。其实,初时读来仍像外国人移居大马的感受——大马人的热情、大马的美食。但雪隆本来就是马来西亚的大熔炉,不只外国人,许多外州人士也移居至此,落地生根。外国朋友眼中的雪州,其实在外州人读来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日本商人小林说,每一家购物商场其实都长得一样。雪州商场之密集、重复,真是让外州人如我读来默默点头。

令人惊喜的还有夹在其中的折页地图。配合首期地方志写巴生,这份“巴生文化旅游地图”详列各个景点,并整理成“巴生左岸老城散步路线”,方便读者捧着地图实地走一趟。雪州共有9个县,不知编辑团队接下来会否推出其他旅游地图?
◢电影前辈支持《无本》

2018年创刊的电影杂志《无本》,总是慢慢酝酿,一年一期。这个12月出版第四期已开放预订,团队在脸书专页“日以继夜”贴文宣传,活泼的语气颇有临场叫卖之感。新一期《无本》专访了本地旅台导演廖克发,以及凭《南巫》在多个国际影展大放异彩的张吉安。

从自资创刊开始,《无本》按照自己的步伐,每一刊照内容拟定页数,按制作成本计算合理售价。最新一期的赞助人包括金马执委会执行长闻天祥。创办人叶瑞良曾在专页分享,2020年金马影展期间,闻天祥交给他装有一叠100令吉的信封说道,“我将马来西亚对我的好意,转送给你的杂志,相信是最好的选择。绵薄之力,不用挂心。”电影前辈的支持与鼓励,想必为编辑团队注入满满温暖。

台湾金马奖从电影奖项发展成影展、学院,为电影事业垫下基础。金马不仅培养编剧、导演和摄影等电影创作者,更养成懂得欣赏好电影的观众支持国片。回看马来西亚,本土电影常常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甚至因为过时的审查制度而被删减、禁映,辜负一众电影人的苦心。本地电影人策划编采的电影纸本杂志,何尝不是一种养成读者、观众的方式?
偶尔一刊的还有本地组织业余者的小志。2017年7月首刊《知识分子》,到2019年1月才出版第二刊《进击的青年》。这个年底最新一期《疫中人》也开放预购,即将出版。取名《疫中人》顾名思义文章都围绕冠病疫情。例如:社会科学学者傅向红与翁诗钻医生对谈“瘟疫是一场社会病”,直视疫情撕开的种种社会议题。疫情两年,许多人都经历居家办公、上学的生活。李志勇以《安妮日记》、《黑日》和《方方日记》为例来谈〈危机时刻的日记书写〉。
◢《草稿》谈空间与人的关系

由本地中文建筑教育媒体草稿出版的马来西亚第一本建筑杂志《草稿:踏出来》,11月份开始预购,将于2022年1月全国发行。草稿由一群受东西方建筑教育的青年组成,执行总编张国强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建筑系;执行主编何凯晶则是清华大学EPMA建筑硕士。顾问导师也包括本地知名建筑学者张集强,以及新加坡的英殖民建筑研究者赖启健。

创刊号主题为“后疫情:空间革命”,从目录读来,这本建筑杂志不单单谈建筑,更多的是空间与人的关系。公共空间是谁的公共?谁能利用?能怎么利用?人们常说,不要政治化某某事件;校园不谈政治;运动场上不谈政治。试问,我们的生活大小事有什么无关政治?要知道,政治并非片面的政党政治。

一如杂志预告:当我们讨论这座城市……城市空间是资本的扩张,土地高楼是资产分配的结果;空间的本质是政治,当我们谈“建筑”,应谈“建筑究竟为谁而建”。疫情下政治乱象,国会不开,街道封锁,民众诉讼和商议的空间在哪里?

2020年应对冠病疫情,全国大封锁,一些纸媒无力再战,停止纸本,全心专攻网络;杂志集团关闭,编采人员甚至是在视讯会议中得知停刊消息。然而也是在这几年,本地吹起杂志风,不少地方青年选择用触摸得到的纸本,制作属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杂志,记录地方故事。信手拈来:槟城的《城视报》、麻坡的《麻河时光》,以及砂拉越的《砂州眼》。
延伸阅读:

槟城《城视报》
2014年5月就创刊了的《城视报》,每季一期,每期一万份,已经来到33期。这份由乔治市文创中心出版的杂志,刻在市内的咖啡馆、餐厅、书店、民宿、主题馆、人文空间等地方免费索取。

砂拉越《砂州眼》
《砂州眼》是砂拉越中文网络资讯平台,2019年起发行纸本杂志,供读者免费索取。那不只是一份属于当地人的杂志,也是让其他州属读者更认识砂拉越。唯,目前纸本还停留在2019年出版的第四期,脸书专页则持续更新。
麻坡《麻河时光》
2020年10月创刊,每半年一刊。今年10月发行的第四刊“再现辉煌的麻河”还售罄绝版。《麻河时光》是一群生活在麻河边上的人,以照片与文字呈现,与读者分享一些故事。发行总编和《草稿》是同一人——张国强,主编为蔡耀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