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00am 31/12/2023

安焕然

边缘评论

安焕然

边缘评论

安焕然教授.写评论.写论文.讲座讲故事

如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治学心得普及化,这是我近年来觉得能够做,也着实深感那是更有意义的事。毕竟,人生的志业不仅仅在于写论文来拼职称,也不是埋头猛写,却仅将自己的论文论著高傲的束之高阁、藏之名山。

年终总结这一年来的书写和讲话,和往年一样,还是每周一篇。今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有好几篇,基本达标。而讲座教学今年则是承接的更多,那是一种普及教育和知性交流。自在,回馈也颇多,教学相长,愉悦讲学。仅线上开讲的系列课程,即包括八讲的嘉庚学堂“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讲座系列.上篇”、四讲马来西亚季风带讲座系列“‘马华’的迷思”,以及三讲法情学堂系列“历史是我们的镜与窗”,其他的受邀线上线下讲座也有十几场。

ADVERTISEMENT

如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治学心得普及化,这是我近年来觉得能够做,也着实深感那是更有意义的事。毕竟,人生的志业不仅仅在于写论文来拼职称,也不是埋头猛写,却仅将自己的论文论著高傲的束之高阁、藏之名山。你的淑世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实践,亦不应只是文人骚客无所作为的怨天慨叹,掬一把辛酸泪而已。

但,写报章的边缘评论,和写学术论文,和演讲教学,呈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写边缘评论,必须自觉,要与主流观点和主流声势(包括盲从、专断、霸道的声势,无论是官方的或是民间的)要保持距离。趋同于乡愿和民粹的课题及观点,文章或许可以讨得高点击率,却不是边缘评论专栏在乎的事。过于趋向于主流观点的泛泛而谈,没有意思。边缘评论专栏没有必要人云亦云。反正就是“边缘”评论,没有必要去附和主流声势。当然,或因如此,有时讲的话难免会让某些人很不舒服。一些人在意不在意,记恨与否,关键还在于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而已。君子看花,心矌神怡;小人看花,醋意横生。

然而,若是写学术论文,则必须严谨和严肃,重在分析,不好太感情用事,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急下论断。以史论证的学术论文撰写,其主轴必须以史料和史料解读,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回应于当下之学术研究(而不是套理论),没有新史料或新视角的文献解读,缺乏问题意识,这篇论文还是不写比较好。

至于讲座和教学,我以为呈现方式需要适度的切换。虽然要以相应史实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但你不能照著书稿照念呀!太闷了。2023年12月19日,新纪元大学学院校庆重点系列活动“中文系人的一周课”,我有幸参与,负责主讲其中的一堂课,讲题是《籍贯与饮食文化》。一名参与的学员Lew Yung Ping在其脸书贴文说:“这位博士把中文系人的气质给串出了另一个pattern,他不是那种温文尔雅派系,而是风趣幽默的”。

而同样有参与“中文系人的一周课”的写作人锺雪芬,当晚亦在其脸书贴文(脸书文字皆经脸书主人同意,允予摘录),说:“我对安焕然老师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电视报章这些媒体上。时常看他侃侃而谈地介绍着马来西亚的文化,还以为他是个正经八百,严谨严肃的学者。真人其实一点都不严肃。今天下午,就有机会听听安老师对本地不同籍贯饮食文化的看法。我们差点被他笑死。这是一场很有趣的分享会。老师非常用心地将不同籍贯的饮食文化以说故事及分享美食的方式,让大家更容易产生共鸣。”

论述主轴不变,我演讲的稿本其实主要是整合我写过的几篇饮食文化的学术论文。谈饮食文化,不只是为了吃,更不是提供食谱,教你如何煮“正宗”菜,而是从饮食文化,你看到了不同籍贯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你又看到了多少华人饮食文化的在地演变(涵化)和再创造。这其中涉及饮食与身份认同。从横向寻根与纵向寻根,探讨的是饮食的籍贯品牌和南洋品牌为何以及如何塑造。但在演讲时,你要考虑到你的听众。这不是论文发表会,不能光讲研究理论和你的研究成果。是的,就如锺雪芬所说的,我会习惯性以“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来讲演分享,这样比较自在,也更能引起共鸣。同样的主旨,呈现方式会有不同。这是这些年来教学和做学问的领悟。谨于此与大家分享心得。新年进步,喜乐安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