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7/05/2024

独立

文化

打包

音乐

多元

马来文

乐团

马来文化

法里斯

独立音乐

Ahmad Faris

打包音乐节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报道:本刊特约 叶蓬玲 摄影:本报 谭湘璇

在大马圈,马来语创作常有佳作,单是创作型的摇滚乐队,1990年代就有备受瞩目的OAG、Butterfingers、Laila Lounge等;千禧年后爆红至今的,则有Hujan、Bittersweet、Bunkface。这批信手拈来的名单,还不包括民谣、庞克、死亡金属等其他曲风。

2014年,年轻的)在槟城举办第一届音乐节(Tapau Fest)后,仿佛只是一觉醒来,便已38岁。所幸,推广本地独立创作的旅途尚未走完。

ADVERTISEMENT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打包音乐节将连续5年驻点玲珑,今年料在10月19及20日登场。法里斯希望在这5年里能让音乐节逐渐與在地社群深入合作,融合玲珑在地特色,包括历史遗迹、户外活动、露营社群等。(照片来源:TAPAUfest 脸书)

2022年及2023年,在因缘际会下,打包音乐节远离都市、“搬”到了拉班湖畔。虽然失去地缘便利,去年仍吸引两三千人到场,在大自然的包围下享受演出。

法里斯说,由于与地方政府合作,打包音乐节将连续5年驻点玲珑,今年料在10月19及20日登场。他希望在这5年里,让音乐节逐渐深入在地社群,融合玲珑在地特色,包括历史遗迹、户外活动、露营社群等。

对法里斯而言,音乐节的卖点不应停留在演出阵容,反之现场氛围及周边的地方,才是音乐节的价值重心。因此,他往往会在表演开始前,安排独立电影放映、艺术工作坊、讲座,也设有文创市集,打造多个独立艺术社群聚集的平台。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法里斯原是电视台新闻主播,为了推广独立音乐,辞职后专注制作独立音乐网络节目和备受欢迎的打包音乐节。
坚持必须有在地代表

为时两天的活动通常只邀12组乐团,其中6组名额保留给本地乐团,其余则邀请印尼、泰国、新加坡等邻国音乐人,同时确保有女性代表。2022年,他们曾邀请大马少见的雷鬼乐团Salammusik;而2023年的压轴嘉宾是曾获金马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的季小薇(Zee Avi)。到玲珑举办后,法里斯也坚持必须邀请霹雳在地的乐团代表。

提到“霹雳”与“音乐”这组合,就不得不提怡保在2023年因其特有的独立音乐场域,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音乐之城”名单。

法里斯说,怡保一直是大马独立创作行动的前线,曾有过最早的本地独立音乐厂牌BodySurf Music,旗下乐队Muck、Free Love等都是马来西亚首批独立乐团。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怡保与独立音乐有那么深的渊源)。但怡保人或霹雳人常让人感觉很有创意、个性悠哉,他们非常喜欢独立创作和摇滚精神,这趋势至今仍在持续。怡保常有新的乐团冒出,比如2019年成立的Raksar,就是我很推荐的乐团,因此打包音乐节,我们也坚持要有霹雳乐团代表。”

除了独立乐团,许多艺术家、艺人都来自这座山城,像杨紫琼与光良,怡保地方政府也常年资助怡保音乐研讨会(Ipoh Music Symposium)。

麦伟豪推荐的本地独立乐团: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Yonlapa:来自泰国清迈,音乐风格汇集了梦幻、浪漫、流行、清新等特质,深受青年欢迎。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Ali:印尼乐团,作品带有中东曲风、节奏感十足,今年受邀到日本富士摇滚音乐节演出。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Raksar:霹雳新晋摇滚乐团,出道不久便备受瞩目。

从打包电视到音乐节,为独立音乐开垦荒土

创业前,法里斯曾是Astro Awani新闻主播,身边有许多独立音乐人朋友,耳濡目染下,开始在业余时间协助办演出。一阵子后,他为这些精彩的本地创作无法在电视上看到而可惜。

“许多有才华的人就这样浪费了,创作者有时可以忍受报酬不佳,但若连讨论的声音和反馈都没有,他们很快便会觉得无聊而不再创作。”

法里斯决定辞职,启动“打包网络电视”(Tapau TV),制作网络节目介绍独立乐团,逐渐地衍生出音乐节及“打包奖”(Tapau Award)等项目,在乐迷间打开知名度。在之后的十数年,他一直全职经营打包品牌,高峰时期曾组建8人摄制团队,边接商业拍摄案,边做独立音乐推广。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Tapau Asia网站。

一直到疫情来袭重创娱乐产业,法里斯才解散团队。然而他没有就此放弃,独立经营品牌的这段期间,他决定发展“打包亚洲”(Tapau Asia)计划,争取与东南亚各国音乐人合作,并在2021年10月封城期间,联手印尼及新加坡举办首个线上音乐节。

那也是打包音乐节首次纳入国外乐团,背后的构想是透过区域合作,将大马乐团介绍给更多观众。

“疫情期间,我才深刻领悟到,本地独立音乐的最大问题是市场太小。但你看看印尼,尽管消费力不大,但具有巨大的市场;而新加坡则是市场小、消费力强大。更酷的是,马、印、新、汶某程度上都能说同样的语言,也有各自的独立音乐圈,何不一起合作呢?”

疫情结束后,这构思继续成为法里斯经营“打包”的新方向。他现专注发展打包亚洲,放眼建立区域性的独立音乐资料库,希望成为新一批听众走入本地独立音乐圈的指南针。短期的目标,自然是能尽快筹组新的团队,展开更多计划。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做自己相信的事

回首来时路,法里形容这是一段“疯狂”的旅程。但我想,一个品牌能走过十来年,想必也证明了这是可行的方向。

他点头赞同,“这也是我不放弃的原因之一。我知道这件事其实能赚到收入,对本地独立音乐圈也有所贡献,不少听众是透过我们首次认识本地独立乐团。现在的问题是我要如何让它再次运转,说不定只差最后一里路就成功了。”

“我并不富裕,但至少我在做着我所相信的事……我认为独立创作真的能够给世界带来不一样的改变,因为这些作品和创意的原动力,是人们对表达自我的渴望。本地音乐人不比邻国差,只是大马消费者尚未建立文化消费和欣赏的习惯,缺乏给创作者的支援体系。”

相关报道:
【马来文化场域/01】出版社Fixi:小说题材多元百无禁忌,不怕书被禁,最怕没人读
【马来文化场域/02】Tokosue:主打小志刊物Zine,让你书写自己的故事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马来文化场域/05】扩音版图:引进外国乐团,奠基马来独立音乐圈
【马来文化场域/06】新时代古物市场,让年轻人爱上古玩收藏古玩!

延伸阅读:
【校园音乐创作01】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游子吟”:校园音乐逾30年原创精神不变
【校园音乐创作02】马来西亚工艺大学“螺丝钉音乐创作坊”:主修音乐社团 副修本科现在不玩何时玩?
【校园音乐创作03】独立音乐人汪荣木:激盪与新韵滋养的一代 回看那年青春
【校园音乐创作04】新纪元大学学院《起飞》系列专辑:校长带头收录青春可否再掀音乐浪潮?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