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地方DNA

发布: 7:00am 24/02/2025

地方DNA

卓衍豪

华语

华人

广东话

路牌

地方创生

福建话

方言

潮州话

卓衍豪/从方言、地方语汇到路牌

作者:卓衍豪

从语言到文字,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有时也会藏匿在各种生活的细节当中,习惯了,你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能在你生活的地方,重新看到或听到什么地方的特色吗?

早在AI降临世界之前,马来西亚就有不亚于AI的能力。我们到不同城市、地区遇到另一个陌生华人时,普遍上都能在脑袋里自动切换不同语言()系统来作开场沟通的认知能力:在吉隆玻的庶民社区是(市中心的商场会说英语);在槟城是;在新山是;在怡保是广东话;在诗巫、实兆远是福州话……这个认知建立在不同地方的多数方言族群背景上,诸如此类的还有去到渔村说准没错;怡保往北就是福建话的地盘,怡保往南到芙蓉则是广东话的世界;到登嘉楼、吉兰丹说福建话比说华语还要普遍,族繁不及备载。

ADVERTISEMENT

结合地方性语汇,则能让人有更多线索认出某人来自什么地方。以怡保为例,“雪茶”(唐茶加冰)会被称为“茶雪”、1毛钱会被称为1钱(而非1角)等等,这种像暗语般存在的生活用语,让很多商家光用几句话就能判断出眼前人是不是怡保当地人这个重要讯息。

在我家乡居銮,早期人们使用的“居銮华语”则是一种变语调的华语,许多字都以第三音发音,不少五六十岁以上的居銮男性,仍然能够使用流利的“居銮华语”来沟通,每每听到总是让我倍感亲切。

卓衍豪/从方言、地方语汇到路牌

卓衍豪/从方言、地方语汇到路牌
在怡保不同地方发现的路牌。

马来人的世界同样有类似情况,登嘉楼和吉兰丹就有各自的马来语方言Kecek Ganu和Kecek Kelate。以登嘉楼马来语为例,他们会将马来语中的a发成o的音,因此pakcik就会发音成pokcik;an就会发成ang的音,例如makan ikan就会变成makang ikang。其实不只是发音,连文字都有所不同,登嘉楼方言中存在一些标准马来语中没有的词汇,例如guane其实是bagaimana;tak bok代表tak nak;nyior指的是kelapa。登嘉楼马来语方言受到周边地区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融合了部分泰语、阿拉伯语和其他本地语言的元素,使它在某些表达上独具特色,我甚至见识过一本记录登嘉楼马来语的字典。所以,请不要怀疑即使是马来人,西海岸马来人听不懂东海岸马来人说的马来话,只不过就像是我们不一定都会说每一种方言一样。

声音,不仅具有穿透空气的力量,方言等地方性语言作为一种乡音,在空气中缭绕也能让人穿越时空,勾起思念之情;这种事就像你在国外旅行不小心听到说着马来西亚口音华语的人,就会按捺不住偷瞄,甚至会有想去搭讪的道理一样。

除了语言上的运用,文字在地方上可能因为不同的呈现方式,也会让人留下印象。我在怡保看见的另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它或许是全马拥有最多不同公路叫法的地方。我们一般见过的路名开头有Jalan、Lorong、Persiaran、Lebuh等,在怡保,你能在路上绿色的开头见到Hala、Laluan、Lintasan、Lengkok、Regat、Solok、Selasar、Tingkat等,简直就是一道路名拼盘的风景线;开车时偶尔到了陌生地区,这些路名常常会让我以为走入了某个寻宝游戏的场景当中,提升开车的乐趣。

从语言到文字,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有时也会藏匿在各种生活的细节当中,习惯了,你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能在你生活的地方,重新看到或听到什么地方的特色吗?

延伸阅读:
卓衍豪/APW创意产业聚落背后的设计思维
卓衍豪/“落后”也是一种优势
卓衍豪/“三合一”打造地方共好生态系
卓衍豪/每一个老地方,都是一本教科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