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文艺春秋

发布: 9:00am 09/05/2025

李忆莙

文艺春秋专栏

所见微尘

扬州

江南

王观

李忆莙

文艺春秋专栏

所见微尘

扬州

江南

王观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若到江南赶上春

作者:李忆莙

说到的春天,先想到的是送别友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是因为他太懂得江南春天是怎样的,故而临行殷殷叮嘱,深怕友人错过了遗憾,他自己也惋惜。然而这“赶上”一词,我怎么觉得惋惜的成分大于遗憾呢?是一种惜春之情吧。接着是“千万”,是要友人一定,务必,得“赶上”。这不仅是王观,也该是中国文人对春天一种深情的眷恋吧。

就这样,千百年来,诗人墨客为江南的春天写下无数诗词,不但丰富了春天的内涵,也包含了个人内心的情感与向往。随着气温一天天回暖,万物苏醒,大地一派欣欣向荣,风流而多才思的诗人能不受感染吗?都说江南的春天有千种态,万种色。但是李白让声名远扬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其实写的是离情别绪,而不是说扬州的春天有多旑旎。 可是那意境与文字之美,让人们对扬州无限向往。还衍生了“即使没能腰缠十万贯,扬州是一定要去看看的”这么一种及时行乐思想。由此可见诗歌的影响不可小觑,特别是李白。而那个王观,就更具体了:若然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务必把春天的美景留住啊。

ADVERTISEMENT

当我们来到江南时,到处都是桃红柳绿,到处都是游春看花人。才意识到此时正是江南最美最惬意的时候;因为春雪兼雨的“春寒料峭”过去了,而春寒未尽的“乍暖还寒”,却更让人觉得舒服。

江南春,不用赶,施施然地我们便到了镇江。拜会阔别8年的老朋友王川,他见面即说,时值野菜遍地三月天,春光正好,春食正俏,是吃野菜的季节。已给你们订好了一桌时令菜。并说江南人是“不时不食”的,所以无论怎么巧思妙手,时令始终是主题。除了富有春日气息的山林野菜,还有来自长江的味道。至于是什么味道,先卖个关子。总之是一席时令宴,让你们品味品味江南的温婉与水气。

说到吃野菜,想到现时城市人的饮食习惯已然倾向大鱼大肉,早已不知野菜为何物,更别说记得野菜的滋味了。即便是因健康故,也不过是稍为“吃得清淡点”,还真没见到野菜的影子,充其量来个“马来盏炒蕃薯叶”。倒是二妹,她率先想到巴菇菜,问:“巴菇算是野菜么?”我说是吧,可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了。随即还是记起小时候曾挖过马齿苋来玩家家酒,但不是到山野林间,只是在新村的小泥路旁,还不容易找到呢。

衡量满桌时令菜时,最被惊吓到的是那道红烧河豚!原来这就是老友先前卖关子的所谓 “长江的味道”。任我再孤陋寡闻也知道河豚有剧毒,吃了会致命。虽然多年前曾尝过河豚剌身,但人家是由持有执照的专业人员处理的,当时我还在现场亲眼看着呢。但事隔多年已不复当年勇。然而环顾周围,每桌都上了一大盘河豚,正在大快朵颐呢。看来真有“不吃河豚你来这里干嘛”的意思。老友是学者,一番科普理论下来,明白了河豚本身没有毒,之所以有毒,是吃食了江海深水里的藻类及贝类,再通过自身的转化而产生一种神经毒素,分布在血液、卵巢、肝脏、眼、脑等部位。所以只要是人工养殖,便解决了河豚有毒的问题,普罗大众便纷纷尝到河豚的滋味了。于是乎河豚成了季节里的风味。要问河豚是什么滋味,就是一个“鲜” 字;肉质细腻,嫩滑而有弹性,入口即鲜到心坎里,教人回味无穷。

除却河豚,时令席顾名思义尝的就是季节。故此撷取吸满节气的食材为首要。所以什么季节吃什么是江南的饮食习惯。一桌翠绿的春之色,光看已赏心悦目。况且每上一道都先报上菜名,什么香椿拌豆腐、灰灰菜炒腊肉、枸杞头凉拌黒木耳、荠菜肉卷、清炒马兰头、玉笋饺子、荠菜虾肉馄饨等等,数数近十道,全是葱茏的小清新。最后隆重登场的一道,唤作“山珍蕨菜”,介绍说此乃满汉全席九白宴中的一道。一看,不就是巴菇菜吗?忙请教做法,竟跟我们没两样:虾米洗净泡软,猛火爆香辣椒蒜末,放入巴菇菜一起炒。(不知有放马来盏吗?)最后撒些白芝麻。

徜说人间味,至此我觉得算是尝到了——首先是食物赋予民生富庶,然后才有承平与安定。

相关文章: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冬日琐记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米兰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查理卓别林博物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