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东西

发布: 7:00am 03/06/2025

东西

自画像

速写

黎农生

天籁——黎农生手稿与近作展

手稿簿

天籁系列

81岁画家黎农生/我感觉,我的一生就是一个作品

报道:本刊 李淑仪、摄影:本报 林明辉

81岁的展出多年积累的手稿,他说:“其实这些不是草稿,它是独立的作品。一纸手稿是一个独立作品,一本也是一个作品,整堆手稿摆在一起也是一个作品……

ADVERTISEMENT

听黎农生闲谈作画的心情,贸然地问,81岁的心境,原来还是会有很多无解的疑惑?

“是啊,其实疑问是好事,生命是在疑问里进步的。我的画不追求快乐,我追求苦涩,这种苦涩能够让人反思,反思什么呢,最终还是你的生命。”与其把生命活成一条平静无波的河,他要拥抱每一块人生暗礁,“有暗礁才有浪花,不同的浪花激荡不同的生命智慧。”

这些生命智慧,像是天地合奏的声乐,也是藏于心中的絮语,有如天籁。

”于马来西亚创价学会综合文化中心展至6月8日,首次展出黎农生自2017年积累的76本手稿真迹;手稿是一幅画作的前身,有它的私密与随性,却在某个瞬间黎农生明白过来,不是的,这些手稿也有它的厚度与重量,每一张都已是成品。

本是什么,就让它是什么

赴约当天,黎农生携着第77与78本手稿簿前来,“这两本是最新的,你可以看看。”翻开最新那页,不过落款于昨夜,画的是一只鸟。独居生活的屋外常有布谷鸟鸣叫,“我很喜欢,想接近,但它们不给你接近,怕你伤害它。”是在说鸟,也不只是在说鸟。

他把这些鸟称作呆鸟,呆的不会是鸟。

“我这一世人,就是讲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过自己的生活;我画画,没有关系到外面市场,不靠它谋生,也不懂是好还是不好。某种角度看,很呆。”

展览现场设有模拟家里作画场景的装置,摄影师提出要求,让他握笔假装涂涂点点,他不从,因为那幅画早已完成,“我说话直一点,不好意思,这样不自然,不真实。”搬个凳子坐着拍吧,还是造作。干脆双手垂落站在画前照相,坦率些。

本是什么,就让它是什么。——这也是学画初期的基础训练。

生命的审判 不在殿堂 不在刑场……让灵魂穿过肉身 走出黑暗……
黎农生对环境议题很是关怀。
抗议……我们这里不要电讯塔……

遇到想画的,先下来以免遗忘

高二寄宿见着同学画水墨,心里钦羡又胆怯,忍住一段时间,才开口借画临摹,画到今天。毕业后在报馆工作,两三年后才有老师在吉隆坡开艺术学院,有时夜班结束四更睡去,晨早7点又得爬起来上课,“那时我24岁了,才正式从基本学起。我很注重基本功夫,这样以后才能随心所欲,眼看什么就画什么。”

速写也是扎稳基本功的一环。

出外旅行,黎农生习惯带着簿子,速写喜欢的景观。“有些地方不能久留,必须用很快的速度画,反而出现另一种效果。”自2017年没再出国,两年后疫情袭来,将人囚困屋中。没有远行的日子,灵感却翻涌,“生啊,病啊,死啊,那时感觉更强。”

想画的很多,时间却总是不够,“作一幅油画、水墨要很长时间,画不及,”暂且搁置的话,两三天后就会遗忘,“就先用速写把它们勾起来,再加上简单的文字。有时一天会画两三张(手稿),偶尔没感觉就停,累积百多本,自然而然,”走出一条新路径。

这些手稿都用什么画的?黎农生从背包掏出那支他口中的“烂笔”,是钢笔,是美工笔,他说,用了二十多年,墨汁干硬在笔尖,试过用硬物去敲,敲坏了,却又生出独特的美感。这样的一支笔,“必须画到够纯熟才能用好。”
作品主要围绕生命、人性、环境、空间打转

挂在心上,匆匆记下的都是些什么?有时画人,有时画物,有时画景;“表面上,题材不同,可是作品内涵都是围绕生命、人性、环境、空间这4个大前提。”

图1:“我要更多……人类在争夺梦幻中走向集体自我毁灭……融不入梦幻时空……走入了生存死角?”

呆鸟看人间,他看到人类因为贪念宣战,俄乌中东印巴都有硝烟笼罩,美国也发起关税战,“我不悲观,但我对人类前景是悲观的,我对人间的看法是很灰色的。这些杀戮武器从哪里来,都是从地底挖出来,每发射一颗导弹,都是地球的损伤。”人类永不满足,不断挖空资源,企图打造梦幻之境。在他眼里,那是人类正在慢性自杀,“这是我对这个世界的中心思想。”

图2:“带着几分原罪 几分苦涩 几分无奈……生命进入人间……”
从用眼睛画画,到用心来画画

一本手稿簿有30页,要他从自己带来的簿子选一张展开聊聊,他选了这幅一男一女颠倒悬浮的近作。情感的创伤,也是黎农生多年作画的重要命题。“之前我的作品很现实主义,都是民生题材,经过这件事,我对生命改观,慢慢接触哲学、宗教的书籍。我本来是用眼睛来画画,后来转成用心来画画。”犹如沙粒侵入蚌身,蚌壳分泌珍珠质包裹异物,慢慢裹成晶莹珍珠,“我视自己为蚌人,将痛苦转化成画作,不幸也是大幸。”

图3:“毒稀土 洋垃圾 人间本就如此? …… 绘画只是脏了双手?自己能醒么? …… 若以绘画得渡者 则以绘画而渡之?”

黎农生作品不乏,时而画自己在客厅作画,时而画自己睡在板床,想像自己独自离世的画面。阅读他的手稿文句,常是沉重又空荡的连番叩问,通通不得解。

“这句话是一名泰国苦行僧跟我说的:绘画就是弄脏双手啊;我就想,是不是啊,自己能醒吗?其实画画在某个角度看,人间是一个假象,那么绘画也是假的?不是,有真的意义。”他是皈依佛教徒,相信每个人总会找到方法自渡,“我这生人,是不是通过绘画来渡我自己?绘画不是为了卖,是为了我内心需要而做。这幅画会烂会假,但这个心态和精神是很真实的。我这个躯体也会烂掉,但这份情感是真诚的。”

画于大选成绩公布之后。
生命落入了这个人间是一种无可选择的无奈!千百年来,除了自嘲与自我释怀,生命何时曾活得自在?看普选后乱象有感
常听人说要搞数字经济,他不懂这有什么好让人着迷。
人间数字与天籁 我以墨色洗涤自己的灵魂

一纸手稿是一个独立作品,一本手稿簿也是一个作品
图4:“天籁组曲 …… 一个失去痛觉的时空 一具不会哭泣的灵魂 发自灵魂深处的那一滴眼泪 是多么的珍贵呀……”

有段时间,夜里经常失眠,黎农生空坐屋旁,静听虫声、风声,画了系列以“天籁”为名的作品。这次展览也唤作“天籁”,他说,回首作画的一生,有种难以言喻的不可思议。

“起先我做版画,很多人说做得不错,后来转画油画,我就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30岁的时候,想不到40岁会做什么,40岁想不到60岁会怎样,60岁想不到80岁我会画出这些东西,那些线条、文字,我都觉得很满意。现在回头一看,好像都不是我做的。同样的,现在我81岁,也不知道前面会怎样。”

他想起柏拉图的灵感说,“他说诗不是人写的,是诗神通过朗诵人带到人间;就像这些画不是我画的,是上天通过音讯给我,通过我的手我的脑,把它画出来。”

81岁展出多年积累的手稿,也不是他在动笔当下就设想好的结果。画着画着,他才缓缓看见,“其实这些不是草稿,它是独立的作品。一纸手稿是一个独立作品,一本手稿簿也是一个作品,整堆手稿摆在一起也是一个作品。”

就像他把手稿视为日记,日复一日作画题字,犹如一种行为艺术、虔诚的仪式,如今叫黎农生深深感慨,“我感觉,我的一生就是一个作品,我本身就是一个作品。”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