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大牌档

|

编采手记

发布: 11:00am 23/06/2025

编采手记

奥地利

奥地利印象中的“冷”

火车静音车厢

编采手记

奥地利

奥地利印象中的“冷”

火车静音车厢

陈愐壮/奥地利印象中的“冷”

作者:陈愐壮(副刊【读家】编辑)

有一趟火车,我们坐在“静音车厢”,大家说话也轻声细语,静看窗外一帧帧田园风景。隔着一条走道,老人读着德语小说《Melnitz》。他睡醒之间读一下书,刷一下手机。当他起身走动,发现自己的行李跟其他乘客的行李靠得太近,竟找对方大吵起……

ADVERTISEMENT

前些天出差到,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冲出亚洲,踏足欧洲。这里就写一些印象吧(正经报道日后刊登在【悠游自在】)。

很多人认识奥地利这个国家,大概都是因为1965年的美国电影《The Sound of Music》。就算没看过电影,套用时兴的一个网络梗“也许你不认识我,但你一定听过”诸如〈My Favorite Things〉、〈Edelweiss〉、〈Do-Re-Mi〉等等,尤其后者哼出来你会懂:Doe, a deer, a female deer……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你听到的是英语,但道地的奥地利人,说的是德语。Austria当然不是Australia,也许经常被误认,在这里你偶尔会看到印着No Kangaroos in Austria的明信片或纪念品,借以幽自己一默。

6月的奥地利不冷,偶雨。天气放晴时甚至有点热,需涂防晒,根本不用御寒;我后悔没带短裤短袖,多走几步路就流汗;没戴帽子,我脸还给晒焦黑了。6月的马来西亚阳光明媚,回来这几天我常笑说“今天的天空好维也纳”。尽管如此,维也纳每一阵风都是凉快,无怪乎这里的人(尤其是在Salzburg),常常在草地上席地而坐,顶着大太阳下读书,非常惬意。

身为大马人,我开始明白国人为何这么喜欢逛mall,吹冷气消暑嘛!就连到过马来西亚的奥地利人也跟我们说:“大马的室内太冷了,进出一冷一热之下,孩子也病了。” 看来马来西亚的“冷”,名不虚传呀。

新加坡也“冷”,或者说是有意识地“制冷”,当年李光耀担任总理时,为了保持头脑冷静,就把政府大楼温度设定为22℃。反观奥地利的室内和公共交通的空调,就算是夏天,也没刻意把温度调得更低。

人在户外热了一整天,想躲进室内吹冷气时你会抱怨不够冷;但在维也纳淋过雨的我(连当地人都说是罕见的大雨),一上巴士就明白这温度恰到好处。扯远了,只是想到要是天天都凉快,我应该可以读完更多书,在草地上滚着读也愿意。当然,前提是要干净。奥地利街道和草地的干净,就连同行的新加坡朋友也自叹不如。

室内室外,大都有人在读书。有一趟火车,我们坐在“静音车厢”,于是大家说话也轻声细语,静看窗外一帧帧田园风景。隔着一条走道,有老人读着瑞士作家Charles Lewinsky的德语小说《Melnitz》,写的是犹太人在动荡欧洲中寻找身分认同的故事(这些书籍资料是后来才查到的)。

老人读了一下,刷手机一下,再睡一下。醒来,继续读。当他起身走动,发现自己的行李跟其他乘客的行李靠得太近,竟找对方大吵起来,也忘了这里是Quiet Zone。听当地人说,这就是典型的奥地利人——有点脾气。

也许,这也是奥地利的“冷”,有边界感的“冷”吧。(关于其他印象,找天再谈哦。)

相关文章:
李依芳/时尚记者该是什么样?
林德成/​采访最怕“石沉大海”
林芷桑/你多久没提笔写字了?
林佳莹/到底是谁不卫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