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旅游

发布: 7:00am 23/06/2025

旅游

徒步

尼泊尔

国外

博卡拉

Pokhara

甘德鲁克

Ghandruk

安纳普尔纳

Annapurna Base Camp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文/图:梁馨元

者的天堂,当然也有人是为了看湖去的。我们到博卡拉,从Nayapul穿越Ghorepani,再走一天到Tadapani上Poon Hill看日出。城市里的我们,5分钟的路程也想搭Grab,到底为了什么来徒步6天?

来尼泊尔除了到加德满都看烧尸庙及杜巴广场,更多人会到博卡拉()。

ADVERTISEMENT

博卡拉位于尼泊尔中部,共有8座湖泊,许多西伯利亚、印度和阿富汗的鸟类都会来这里避寒。

从加德满都出发,沿途都是道路维修工程的石堆与沙尘,当然也少不了浩瀚的山景。窄小的道路,两辆反方向的巴士几近擦身,摇晃了将近7小时——抵步那刻,车站的叔叔便热情地问:来徒步吗?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遗落的甘德鲁克村庄。

博卡拉是徒步者的天堂,当然也有人是为了看湖去的。如镜的费瓦湖面波光粼粼,有人在上面泛舟,再走一小时山路上白色肃穆的克拉和平塔。我们到博卡拉,从Nayapul穿越Ghorepani,再走一天到Tadapani上Poon Hill看日出。城市里的我们,5分钟的路程也想搭Grab,到底为了什么来尼泊尔徒步6天?

徒步最后一日,我们走了一段很长的阶梯来到)村庄。如果非得让徒步有个目的,亲临甘德鲁克,看看遗落的古隆族(Gurung)的生活方式,便是其中之一。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尼泊尔拥挤的当地巴士,一路颠簸。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每位背夫可承重最高20公斤,但他们走起来依然步伐矫健,且丝毫不喘气。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背送货物的驴子。

离开甘德鲁克村的那个上午,我们在山腰巴士站等车。烈日高照,巴士站旁边有个尼泊尔少年拉着马,给人试着骑。马儿不用长途奔走,仅仅载着好奇的人们徘徊与拍照;哒哒的马蹄扬起沙尘,不远处就有一个戴着Dhaka帽的老人正看着我们。

他问我们,要骑马吗?

在相对落后的农村,马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沿途可见许多尼泊尔人养马。山路极窄,马发起脾气可能伤人,因此他们在马身上系了铃铛,远远听见古老乐器般幽深的响铃声,山导便会让登山客统一往右边靠。马群汹涌,有点像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的景象;它们背上货物给山里的茶屋补给物资,或是把遇上紧急状况的登山客载下山。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沿路可见许多登山客,尽管只是经过彼此,但都会热情问候。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有时沉默无语,与自己的身体抗衡;有时大声欢歌,我们的歌声传遍山林。

时代更迭,古老消失,新生临幸

相比马来西亚,尼泊尔有更丰富的种族、语言与文化,其中一个古老的民族便是古隆族。他们土生土长于甘德基省山区,生来身材较为矮小却英勇好战,是廓尔喀士兵主要招募对象。

在这里,开启话题的第一句往往是:Where are you from?老人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当了24年的山导,带过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地的登山客在博卡拉徒步,英文便是与他们学的。老人不高,但身材矫健;他说自己的名字是Zirpasad Gurung,古隆族的姓名永远伴随民族的印记。

他说:“以前这里是甘德鲁克村,现在已经是市镇了。”1971年,甘德鲁克开了第一家酒店“鱼尾”;在那之前只有当地居民的石头屋,更不用说餐厅与旅馆。因甘德鲁克的地理位置,往往登山客前往)都会经过,从借宿一晚到遍地民宿酒店,不过50年时间。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位于博卡拉市西北部的甘德鲁克,可将安纳普尔纳山脉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身后即悬崖与高山。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在怡人山景前享用早餐。因气候寒冷,且消耗体力,几乎每一餐都吃下许多。

许多山里的古隆人已经搬去博卡拉,他轻声说。与其他乡村一样面对年轻人外流、人口老化的问题,但吊诡的是随着业发展,这个村庄越来越年轻。我们前几天在Ghorepani与Tadapani这两个村子居住,山中物资匮乏,热水澡、Wi-fi、吹风筒都需要购买。但这里一切都较为便利,源源不绝的电热水澡、被水泥覆盖的古老墙面、沙尘飞扬的吉普车道路、电插座……

“这里已经不再与古老的甘德鲁克相同,它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技术的影响,原本的徒步路线甚至濒临消失。”

你看——道路尘土飞扬,泥泞不堪。

一体两面:古老的消失,也意味着新生临幸。也许建筑总会历经切割、敲打?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现代茶屋遍布博卡拉,许多旧式建筑遭淘汰。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每家茶屋都有一杯Raksi,尼泊尔人道地酿酒。

山间岁月,时光慢慢,信仰仍在

从Tadapani走到Ghandruk,不过一小时半的路程。沿途可见油绿的水稻梯田,还有辟出一条阶梯长长的泥路。山里的时间很慢,我们有余裕把一盘永远吃不完的饭一口一口咀嚼。那种慢,有点像星期一不想上班的驴子,背着米粮与物资从山脚缓缓走上。一切极为原始,由动物到背夫,把60公斤的建筑材料、货品绑在背上;穿过峡谷,翻越雪山,所有事物才有所抵达。

正如古隆人抵达尼泊尔。相传古隆人的祖先在公元6世纪左右穿越西藏,通过木斯塘进入尼泊尔。他们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抵达尼泊尔,并在后来皈依了藏传佛教。因此,他们的宗教信仰结合了萨满教的仪式和佛教的信仰。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甘德鲁克山腰的藏传佛教寺庙。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藏传佛教五色经旗。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藏传佛教相信,转经筒可以让信徒摆脱轮回的苦难。

晚风吹来,山的另一端有几个老古隆人坐在坡道上,看着山脚下的中学生打篮球。我们走进位于甘德鲁克山腰的藏传佛教寺庙,一般上寺庙周围的走道上安置了挂在木架子上铜铸的转经筒,顺着时针方向,我们转动一圈,经筒内藏有“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每转动一次就等于念诵经文一次。藏传佛教相信,转经筒可以让信徒摆脱轮回的苦难。

位于博卡拉市西北部的甘德鲁克,可将安纳普尔纳山脉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包括安纳普尔纳南峰(7219公尺)、鱼尾峰(6993公尺)和喜马拉雅山脉Hiunchuli峰(6441公尺)等等。然而除了优美的景色,也有人为了丰富的文化而来,一进村子,便能看到泥土石块砌成的传统房屋,镶嵌上古隆人的传统木制门窗。

他们与大地的距离非常靠近。

离开甘德鲁克,我们搭上颠簸不已的当地巴士。车上播着不停重复的尼泊尔民谣,那时我们欢快地跟着打拍子,事到如今却已经不太记得那旋律。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传统房屋,以石头与木板建成。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山中双人间旅舍,环境算整洁。

【后记】3月甘德鲁克村,风雪一身行……

甘德鲁克村不在尼泊尔大城市,若想前往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在传统房屋居住一至两晚,可从加德满都乘坐公共巴士或飞机前往博卡拉,再搭吉普车前往Nayapul。

3-5月是徒步旺季,也有许多登山客前往甘德鲁克探访。3月初,冬季的冰雪还未完全融化,有一小段复上薄薄一层冰雪,下坡路容易滑倒。若是走到海拔更高的安娜普尔纳大本营(Annapurna Base Camp),还有可能遇上暴风雪;两双鞋套上冰爪,双脚往前都会陷入厚厚一层雪中。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尼泊尔及西藏食物让人想念,徒步期间最期待的便是吃饭时间。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尼泊尔】徒步博卡拉高原,走进遗落的甘达鲁克村庄

延伸阅读:
【尼泊尔】骑行‧读山‧安娜普尔纳大环线
【尼泊尔】喜马拉雅,一次永远不够
【尼泊尔】加德满都,与神同在的众神之都
【尼泊尔】蓝毗尼──佛陀的故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