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地】哦,它真就叫达玛树啊!/海凡(寄自新加坡)



树木曾经是人类的家园,庇护所,先民从那里取得各类基本的生活所需:果实、嫩叶充饥;树叶、树皮蔽体;以树枝为器械工具;从树身获得减轻病痛的物质……从人类诞生,树就与人相栖共生,须臾不离。后来知道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我们提供二氧化碳,它为我们制造生命必需的氧气,彼此为生存最基本的活动——呼吸——密切协调与配合。

在文明社会的进化过程中,树木为人类的福祉,奉献了一切,几乎是粉身碎骨。木材成为各种建材,纸浆的材料。从树根、树皮、树叶萃取医药制品。它的汁液:树液,被陆续发现多种用途。比如桦树汁是公认的营养丰富的生理活性水,还有药用功能;南美洲和中国的贵州,云南一带有一种牛乳树(Couma macrocarpa或Brosimum utile),割开树皮流出白色乳汁,色、味、营养都和牛奶近似;巴西还有一种能长石油的香胶树,也称柴油树(Copaifera langsdorffii)树液简单过滤,直接可当柴油使用。而甘蔗的汁液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甜美,橡胶树的胶乳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这些都是生活常识了。
ADVERTISEMENT
树木还守护着地球,抵挡各种天灾,防止水土流失,使生灵拥有一片赖以生存的绿色沃土。
而它有自己的生命历程。长年伫立野地,遭受雷电风雨,虫豸鸟兽的侵袭,它的躯体避免不了损伤。当树身出现断裂,树木会启动自身的防护机制,分泌某种树脂密封伤口,防止真菌入侵和杀死昆虫。在高等植物中,据知约有10%的科属能分泌树脂,其中2/3分布在热带。松香、琥珀、安息香(甘文烟石),沉香等都是人们熟知的树脂种类。
许多土著唯一的光源
有一种被我们叫做“达玛”的树脂,曾经做为游击队在雨林坚持斗争不可少的天然物质之一,因为我们藏粮缺少不了它。
为什么游击队的藏粮能够下地秘藏超过10年不坏?主要靠“达玛”的树脂起着与外界的水分、潮气的绝对隔绝。我们以白铁板和不锈钢打制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四方桶。存入米、糖、盐、油、药物,甚至枪械等。铁桶制成后用砸碎的“达玛”树脂,加入适量的柴油,混合后烈火煮成乌黑而粘稠的,类似铺路的沥青油膏,趁热将油膏均匀涂遍铁桶,再把事先裁剪好的塑料布贴在铁桶外皮。确保桶和塑料布之间熨帖没有气泡。这样的藏粮桶埋入地底十余年不会锈蚀腐坏,粮食得以完好保存。

能源源不断获得“达玛”树脂,是因为热带雨林里有一种达玛(Agathis dammara)的巨树,属于龙脑香科或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的特殊树种,也被称为达玛脂树、南洋达玛树。生长在海拔300至1600米的山地。树高可达40至65米。树干笔直,圆柱形,直径达2米以上;树皮呈灰色或红褐色。表面光滑或呈鳞片状剥落。达玛树受伤时,会流出液体封闭裂口,树脂沿着树干流下,接触空气后产生化学作用,凝固硬化,有的附在树干,有的掉落泥土里,长期埋藏后部分硬化或呈半石化形态,属于柯巴树脂(Copal)的一种。这种被称为达玛石(Damar Batu)的树脂分散在树头周围,黄褐色和棕黑色,大小各异(从1厘米到20厘米),质地坚硬。我们曾经在一棵达玛树头,采集到几十公斤的达玛石。
除了藏粮用途外,在缺乏照明器材时,它曾为我们点亮雨林的暗夜。有一回我作为山路交通队的一员,突破重重险阻,在半岛密林里和突击队成功接头。在欢庆晚会上,我们把达玛石捣得粉碎,在火塘旁烘干,装入十余支人头高,手臂般粗的干竹筒里,逐一点着,游击山头,霎时环绕着营火般的光明。
我们都知道,达玛石是游击生活中极为有用的东西。但对它名称的由来,却不甚了了。我甚至以为,达玛树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对它的命名,好像把黑桫椤叫做“山萝卜”,把鸟巢蕨叫做“马骝爪”一样。直到我阅读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的《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里头写道:“山丘上部有一大片树林,内有许多生产达玛树脂的树。巴占岛上有几个小村的村民完全靠搜寻这种树脂维生,他们将树脂敲碎,填入棕榈叶制成的一码长管子中,制成火炬,是许多土著唯一的光源。有时这种树脂会聚成10或20磅重脂团,或附在树干上,或埋藏在树脚地下。”
哦,它真就叫达玛树啊!达玛在印尼文里就是树脂的意思。达玛石的用途不单是照明,还是油漆和清漆的原料;防腐涂料;处理成糊状,能涂在木制渔船上作为防水密封剂和防污填缝剂;还可制作熏香、天然驱蚊剂等。
作为藏粮铁桶的涂料,却只能是雨林游击生活赋予它的特殊功用了。
由于对雨林的乱砍滥伐,达玛树的数量正在急遽减少。因此,达玛树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色名录(IUCN Redlist),并被列为易危物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