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文艺春秋

|
发布: 9:01am 11/03/2022

散文

李忆莙

文艺春秋专栏

所见微尘

郭良蕙

散文

李忆莙

文艺春秋专栏

所见微尘

郭良蕙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文学女子(上)——郭良蕙

作者:李忆莙

红颜易老,青春转瞬即逝。

很难忘记曾经年轻貌美过的女子,这些老去的红颜当中,又以文艺界的最萦绕我心。例如莎冈和。她们崛起时,我还是个小孩子,如今我也老了。可她们不是更老,而是已经离世多年了。远在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花月正青春的她们,已经名成利就,在文坛上呼风唤雨、制造舆论、引领风騒 ……

ADVERTISEMENT

吾生晚矣,赶不上那连番热闹。对于被此间前辈们誉为最美丽女作家的那位东方美女——台湾作家郭良蕙,就只能是听闻。就像听人家谈论中外古今历史那么地遥远,那么地不清不楚——最美丽?到底怎样才算是“最”美丽呢?以什么为标准?直到后来看到照片,除了娟秀的容貌以外,第一个印象是青春逼人,是她的气势与自信!觉得世人真的不必多事妄加论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比如闺秀与名媛,就像一本书,摊开来,墨香撩不撩人,合不合心意,难道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判断么?

据说,60年代的台湾社会风气是两极分化的。西风东渐,有人趋之若鹜,推崇备至;有人顽强抵抗,苦苦坚守,近乎迂腐。然而,如果是有才气的文学女子涉及其中,则另当别论;不但事态微妙,而且趣味横生,为文坛增添舆论之余,更让一般读者以大众观瞻获得话语权——一线绾连的群众心理,巴不得所有的“文学女子”都是运笔大胆,无拘无束,心志放逸不羁的;最好还兼备妖娆妩媚,姿态风情万种,好让大家有事可忙——忙着拥护推戴或口诛笔伐啊。尽管两极化,其实并无差别,都是不自觉的意气之争,为自己的好恶制造烦恼。而论性情风标,赞扬的文笔或许比较温和些吧,但都纯属个人禀性和气习。所以再群情高涨,终竟只是一场无谓的争执。然而,守旧观念也好,新思想也罢,都得配合现实才能有所调整。而实际情况是,不论褒贬是如何综合大众趣味,却因此而成就了郭良蕙这个“文学女子”。不仅为她那部具争议性的长篇小说《心锁》,作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更辉煌了她的人生。

《心锁》1962年在台湾《征信新闻报》的〈人间〉副刊甫一连载,就在文坛上引起轰动。接着以单行本推出,愈加令舆论哗然,像引爆了一颗炸弹。针对这部小说的议论,褒贬皆有。贬者,认为她的小说败坏社会风气。除了大胆的性描写,乱伦是最大的“罪名”;是“败坏纲常”的最坏示范,必须受到严厉批判。为免损害作协的声誉,台湾师大教授,女作家苏雪林率先在“中国文艺协会”理事会议上提出开除郭良蕙的会籍,并且获得通过。随之其他相关文艺团体,也相继开除了郭良蕙的会籍。不久内政部亦下令把《心锁》列为禁书。在台湾,声援郭良蕙的作家,男女皆有,女的如尹雪曼和艾雯等。男的如高阳、陈纪滢、张道藩等。香港《亚洲画报》还专文呼吁尊重作家的创作自由。

当然,这些都是“听回来”的,积少成多。前辈作家们谈起时,语气中带点微微的惆怅,想必是连带也忆起自己的青涩岁月罢。而我却要迟至80年代才读到《心锁》,并在在书页里看到作者玉照。郭良蕙的美,美在气质高雅。那是一张侧脸,轮廓分明,五官清丽;一头长长的黑发像瀑布似的直泻到腰际,嘴角微扬,牵出一抹心不在焉的微笑。她神情自若,芳华绝代。

无疑郭良蕙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文艺界美女,她风华正茂,出道早,成名快。最大的成就是制造舆论,把教授学究们搞得昏头转向,骂骂咧咧的,花了时间似乎又没得到什么。惟不论在任何时代,必有其趣味与风向。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感慨万千的是她的身后寂寞。台湾媒体对她的死讯只字不提—— 台湾人都忘记她了?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郭良蕙倾情于文物,钻研玉器,鉴定古董。她的集《青花青》,写的都是文物,都是收藏与鉴赏的学问。早已远离文坛纷扰事的她,想必也不会在乎了。

延伸阅读: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文学女子(下)——莎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