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8:01pm 30/05/2022

马尼尼为

赖殖康

马尼尼为

赖殖康

赖殖康 / 挣扎的路

作者:赖殖康(马华诗人)

《没有大路》是我的第一本(下称马),书腰上虽然明确写着这是一部长篇散文,但内容却更像是一篇破碎记忆与感受的纪录,而贯穿其中的主题是母亲以及不被理解的灾厄。

ADVERTISEMENT

“这些年,我为了写作成为一位不务正业的人……我不再是母亲口里的谁。”我搜索马的简历,留学台湾毕业于美术系——如果她没有如此“反叛”,估计不久后便也会是当今社会下人文学科的又一牺牲品。马在书中不止一次利用文字“杀人”,这并不是指她的文字攻击欲望强烈,而是直接把人给写死,而那人是她的丈夫(还是前夫?)。一种把亲人写死写残的心境,全来自于现实中的不被理解,甚至是,排挤。

我们看看马在书中所写唯一一个和她有差不多相同境况的小阿姨是如何被对待:

“我的小阿姨靠打零工为生。她衣着不光鲜。没有车。没有房子。骑脚踏车行动。她的工作和女佣没两样。但我觉得她是最接近我的人。母辈们都认为她没出息。不稳定。自我放弃……她也看书。也养猫。所有来到我家里的人,包含来来往往的蓝衣队成员,没人会看上狗一眼,更不谈摸狗、喂狗。只有她会看见狗。跟我一样看见狗。”

我们再看看作者在后记里的自白:

“我的人生没有大路。对有用的事我都热衷不起来。我被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先生。也许未来自己的儿子看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懒。没用。只会吃饭。”

“那个在舞台上弹琴的少女已经成为母亲。不在弹琴。她的孩子都交给保姆。她去上班。这些故事听起来都一败涂地。所有杰出的少女都成为母亲。成为母亲后就没有大路。”

“同化”的灾厄,如何形成?

书中实在还有太多类似的描述,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便是一种“呢喃”、“情绪下的产物”,因此会看见许多零碎的书写。同为写作者,可以深深理解到在哪种境况下会产生出如此的笔法,而且连绵百多页——这是一种不吐不快的心境,一种想要对抗自身环境或压迫的急切。

而这种不被理解甚至是必须被“同化”的灾厄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篇短文无力探讨,但常常遭遇这种对待的却多数来自人文学科领域的人。用最常见的说法便是:读了这么多书,赚那么少钱。又或者是无法再全心全意进行自己喜爱之事,因为我们学的都是“无用之学”,负担不起家庭开销。

《没有大路》的红色书衣封底右上角处巧妙的印了书中的3行诗句:

我要去一趟图书馆
把书还清
把我妈妈找出来
我们常常陷入自我挣扎,到底是必须必须放弃所爱之事去爱所爱之人,还是失去所爱之人的爱,去成全自己所爱之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