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26am 23/06/2023

丧亲悲伤

生命使命

如何处理悲伤

处理悲伤

寻求支援

正视悲伤

丧夫

台湾亲子沟通学作家

创新教学讲师

宋慧慈

生命价值

丧父

丧亲

退休老师

宋慧慈/重拾學生身分,學習如何從喪親悲傷中走出來

报道:本刊 张露华、摄影:本报 黄志汉
宋慧慈/重拾學生身分,學習如何從喪親悲傷中走出來
走過悲傷的日子,宋慧慈為自己設定生命價值,用自己的能力去關愛別人,就是她這輩子的使命。

在網絡上搜索“”關鍵詞,出現的是創新教學講師、臺灣親子溝通學作家、退休老師,她大半輩子都是扮演春風化雨的角色;突然有一天一直在她身邊支持她的大樹倒下了,她開始不再是老師了,而是變回“學生”,學習如何處理悲傷,如何從至痛的喪親悲傷中重新站起來。

宋慧慈/重拾學生身分,學習如何從喪親悲傷中走出來

ADVERTISEMENT

丈夫8年前罹癌去世,從丈夫確診、治療、復發到離世,宋慧慈一直陪伴左右,對她而言丈夫是她最堅強的堡壘與後盾。當丈夫最終還是不敵癌症去世後,她說:“我的確有怨恨,我怨恨為什麼給了我一個希望(第一次抗癌療程成功),又這麼快帶走他!”

正視自己的悲傷,尋求支援

她形容,喪父與喪夫都是非常悲痛,但兩種痛還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中年以後失親的痛,是100分的最大傷痛,其他的失親之痛是60至80分左右。

“這種傷痛直到我先生離開後,我才知道那有多痛,但我女兒比較體會不到那個痛 ,所以剛開始她回來家裡,我的壓力更大,因為我必須把自己武裝起來,讓她覺得我很好。陪她處理好她的事情後,我才回房間放聲大哭。大概半年後她才終於明白我的傷痛。”

宋慧慈把她陪伴先生走過最後一段路的感受分享到她的臉書,一位跟他們相熟的心理醫師看後替她感到擔心,因為醫師覺得她是用理智在處理悲痛。直至兩個月後,她終於打電話給醫師哭訴,醫師覺得很高興,因為她開始找到感性的一面,而不是隻有理性,因為只有理性一旦崩潰了會很可怕。

之後她調整好心理去見那位醫師,治療心中的傷痛。當她第二次掛門診時,拉著女兒一起去見醫師,因為她認為女兒也需要見醫師。果然醫師見到她們後,就說並不擔心她,反而比較擔心她跟女兒的關係。

她坦言,在她先生離世之前,她跟女兒的關係是很緊張的,女兒很有主見,而她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沒有學好情緒管理,先生就是她們之間的潤滑劑。因此先生剛離開的時候 ,她跟女兒之間有很大的距離。

“醫師叫我要跟女兒和解,那時候我女兒已經開始工作,接觸了人情世故,變得比較成熟,所以才有更多機會和解。現在我跟她的關係很密切,每天都會互通簡訊,最近她還說要養貓,我在臉書上寫要當外婆了,朋友還真以為我女兒懷孕了!”

儘管已經跟女兒和解了,但宋慧慈覺得,即使有孩子也不要依賴孩子,因為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與生活,特別是年輕人正在打拼的時候,所以有好朋友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要只是單一區域的好朋友,讓自己的生活有不同樂趣。

宋慧慈/重拾學生身分,學習如何從喪親悲傷中走出來

走出低潮的不二法門,朋友與興趣

她表示,不管是實體好朋友,或是在社交平臺上跟人互動都是很好的,最重要是走出家門,走出心門,不要一個人關在家裡,這必須靠朋友與興趣,才有辦法讓你走出“二門”。

她重申,懂得求救是很重要的,要很誠實的讓人家知道“我現在不行”,讓朋友拉你一把。

“不過,交朋友跟人格特質也有關係,有些人是比較內向,可能在朋友資源上比較缺乏,一旦他們面對失親之痛時就很容易崩壞或走不出來。我很能夠理解他們為什麼走不出來,所以當我自覺怎麼又關在家裡超過一天了,就會鼓勵自己無論如何都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不一樣。”

她強力建議每個人至少要有一兩位好朋友,甚至越多越好,在你需要走出來時,好朋友是重要的資源。

宋慧慈/重拾學生身分,學習如何從喪親悲傷中走出來

她表示,每個人都要允許自己悲傷,也要允許我們身邊的人哀傷,不要自責為何過了這麼長的時間還沉浸在哀傷中。如果有所謂走出悲傷的方法,就那是3個T:

Time(時間):時間不是藥,但是在時間裡面,告訴自己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一樣;

Tear(眼淚):不要害怕哭,有時候哭就是一種抒發,甚至在洗滌我們的一些哀傷 ,是效果非常好的自我療愈的方法;

Talk(說話):即使沒有朋友,也可以用四層次提問跟自己對話,如果你意識到要用四層次對話,就代表你已經覺察到情緒有波動。四層次的自我對話分別是:發生什麼事(第一層次問事實);有哪些心情(第二層次問感覺);撩起了哪些舊經驗(第三層次問故事);下一步準備怎麼走(第四層次問決定)。

自覺是非常重要的,當人會說出自己問題,就代表他處理不了自己的問題,所以這時候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怕被拒絕或嫌棄,之後就是找對的人來說,勇敢的把問題說出來。

你有你的歸處,我還有我的任務

宋慧慈是馬來西亞的常客,經常受邀來主講教育課程,而她的丈夫在未離世前,曾答應過退休後要陪她來度假,可是這個承諾卻永遠無法實現。

今年6月她再次來馬展開約一個月長的課程,當步出機場的那一刻,她心中不無感傷,經過跟丈夫一起走過的角落都是想起丈夫。

她回想,過去那段8年時間,的確是很傷心很難過,但是現在她已經“打包”好哀傷,重新出發。

宋慧慈/重拾學生身分,學習如何從喪親悲傷中走出來

她強調,她不是忽視它(哀傷),也不是拒絕去面對它,她知道那個思念、哀傷都還在,需要“慢慢、慢慢”用時間去治癒它。

“我最近收到一個好朋友給我的鼓勵,他說時間不是藥,但是藥在時間裡。我沉澱了8年了,才終於抓到怎麼樣不要抱怨,怎麼樣不要呻吟,然後很誠實的把這段慢慢、慢慢的恢復過程分享出來。”

她輕唱了一段姜育恆的歌〈驛動的心〉來比喻她現在的心情:“曾經以為我的家是一張張的票根,撕開後展開旅程,投入另外一個陌生;這樣飄蕩多少天,這樣孤獨多少年,終點又回到起點,到現在才發覺”。

“每次唱到那一段,這樣孤獨了多少年,我的眼淚都還是會流,我跟先生的感情連結很深,我們都共同為臺灣的教育改革,所以他生病的時候,我拒絕了一切工作邀約,在他動手術的那個月一直在身邊照顧他。”

她很慶幸那時候她已經提早退休,否則在照顧丈夫與工作中兩頭忙,一定會垮掉。她在醫院陪伴丈夫期間,看到很多家屬晚上來陪病,第二天一早就跟看護交接,然後趕著去上班,有的時候聽到家屬打電話籌措醫藥費,非常辛苦。

“在他離開之後,我還是會問到底這一場劫難是要教會我什麼?就是在他週年對年的時候,我說了一句‘你有你的歸處,我還有我的任務’,重新再規劃我的人生腳步。”

她提到,在丈夫做完頭七後,隔天她就“打包”情緒,第三天就開始演講,她很誠實的讓人家知道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在臺上如實的掉眼淚,哭完擦乾眼淚,就可以再往前走 。

她認為,要走出傷情,不能用忙碌來麻痺自己,因為當忙過之後就會覺得很茫然,沒有時間去備戰,去戰勝傷痛。

“你很清楚自己還留下來,而留下來的生命價值是什麼?你要去完成,我認為這是撐到今天的原因,不然再怎麼工作,再怎麼忙到一段落以後,你還是會累垮,然後就會更哀傷。所以我給自己設定的生命價值,就是去關愛扶持別人。我能給的就是教育的議題,所以我就來了一趟(大馬),帶給大家生命教育。”

宋慧慈/重拾學生身分,學習如何從喪親悲傷中走出來

講座資訊

校園場次
陪孩子穿越情緒風暴
主辦: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日期:6月22日(星期四),7:30PM~9PM
地點:吉隆坡中華獨中再春大講堂
對象:父母、教育工作者
報名:https://forms.gle/PmFSUbAH4D58GfJT6(報名者優先入座)
免費入場

公開場次
痛痛的勇敢:學習處理悲傷,擁抱無常,活出自己的精彩
主辦:富貴集團、生命咖啡館、星洲日報
日期:6月23日(星期五),8PM~10PM
地點:吉隆坡富貴生命館
對象:公眾人士(免費入場)

相關文章:

May子/現在只能自爽的父親節
文平強/“孝”是雙向的,小時候父母為孩子遮風擋雨,父母老了輪到孩子背起父母
改變“廢物式養老”思維/鼓勵長者獨立自主,維護長者尊嚴
畫家吳亞鴻/順父母的心讓他們更安心,就是給父母最大的回饋
富貴集團創辦人丹斯里鄺漢光/老年人要思想獨立、經濟獨立,才能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一起來實踐孝道新定義
Kaigo長者介護課程,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