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导航

|
发布: 8:00am 02/01/2024

建筑

教育导航

人文社区

建筑设计

新纪元大学学院建筑系

Architor

合建社

建筑是壳文化是灵魂 人与建筑相辅相成

报道:本报 陈星彤 摄影:本报 蔡伟传
为了让户外风景形成一幅画,Architor侧重空间的改造,使用升降门取代传统门,模糊室内和室外,打造灰色地带。

求学时期,蔡佳宏受到讲师傅德发(Ambrose Poh)的影响,他和弟妹秉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创办了“”()。他们希望创造与人相契合、可持续发展的,让设计成为无限可能。

“我觉得建筑只是一个外壳,它真正的灵魂就是人的文化、人文。”他说。

ADVERTISEMENT

报道:本报 陈星彤
摄影:本报 蔡伟传

采访当日,蔡佳宏选在瓜拉雪兰莪的五号公路咖啡馆碰面。

正午的渔村艳阳高照,迎面拂来的风温热,不带一丝凉意。步入相约好的地点,丝毫没有想像中的闷热。

咖啡厅采取开放、通透的空间设计,走到尽头便是当地居民捕渔获的河畔。傍晚时分,访客亦能拿起放在一旁的折叠椅子,到户外享受日落余晖的美丽,享受渔村生活的休闲美好。

如是融入当地的设计,便是出自Architor的作品。Architor由蔡家手足共同经营,主要负责社区教育、人文艺术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建筑工程。

蔡佳宏表示改造社区建筑不容易,需要当地居民的配合,才能真正让人文与建筑相结合。位于巴西不南邦(Pasir Penambang)渔村河畔边的五号公路咖啡馆,便是社区与在地人文结合的最好例子。

童年渴望有个完整的家

哥哥蔡佳宏负责设计这块、老二蔡幸余处理文职工作、老三蔡易晨主要承包现场工程。何以不专注经营稳扎稳打的商业建筑,分身为社区打造注入人文的建筑物?老二和老三分别望向蔡佳宏,一切或许还得从他们儿时说起。

在3人的童年记忆中,家人总是不凑在一块。由于父母为生计忙碌,三兄妹被迫寄宿在亲戚家,对于彼此的了解不深。家中拥挤的空间,无法让一家五口拥有私人空间,因此打造“足够让家人拥有温馨幸福生活”的家,自蔡佳宏很小的时候便深植心中。

“小时候,家境不允许我们买玩具。母亲会教我们亲手做玩具。”无论是玩具枪、机器人,用纸皮做房子,兄弟俩的创造力由此培养。他说:“从小有基本的概念,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自然对制造领域越来越了解。”

蔡佳宏在新纪元大学学院求学期间,受到室内设计系的讲师傅德发的启发,对建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哥哥蔡佳宏(左)负责设计、老二蔡幸余(中)处理文职工作、老三蔡易晨(右)主要承包现场工程。

“我意识到,建筑不只是追求美观或满足人们的需求,它也是国家、社区的一部分。”他接着说:“建筑影响人,人也影响建筑。”毕业后,他曾到澳洲、新加坡等地开拓眼界。问起最终为何返马,更叫上弟妹一同经营Architor,他表示还是那句“以人为本”。

“回去原点吧。如果要影响社区,得先从身边的人开始影响,再通过他们影响外面的人。”

建造人文社区建筑物难度高

除了建筑本身,蔡佳宏也希望透过其作品,帮助社区保存以及发觉自身文化。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建筑物与个人的关系。”他进一步说明,主流的建筑趋向工业式,承包商大量生产,不会根据个人客制化居家设计。因此,Architor主打的是为屋主量身打造,“房子拥属于他的品味,按照他要的空间大小设计,完全出自个人的想法。”

在咖啡厅的空间改造上,Architor使用旋转门,让建筑物增添新意。

而“以人为本”的概念,除了套用在个人出发的设计,亦能用在社区、学校或俱乐部。他说:“人们离开家出来也需要场所,这个场所也会有各自的品味代表,所以也能针对群体客制化场地。”

建筑连接人与社区

但这样新颖的想法,在马来西亚并不普遍。在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空间,也需要屋主或店主,甚至社区的配合。

“社区这块是不能强求的,更倾向当地人的自发性,不是说今天我在你这里买块地,就可以了。我们更像是外来者,所以希望可以跟当地人一起进行。”

以开在渔村里的五号公路咖啡馆为例,这里曾是空置的海产加工厂,经过Architor的精心设计与改造下,这里转变为文艺气息浓厚的咖啡馆。有关工程背后的故事,他说:“老板来自渔村,对社区的大小角落非常了解。我们达成环保共识,也希望融入在地特色。因此,我们找来当地工匠,使用他们的技术。”

改造百年老房子:位于龙邦的一所老木屋被白蚁腐蚀严重,屋主要求保留内部结构,蔡易晨坦言这就是改造老屋的最大难度。(受访者提供)

过程中,他们也运用当地的材料,如咖啡厅地上的木板、餐桌、放置物品的铁架,甚至使用锅制成的洗手盆,都是二手的建材。看似创意无限,蔡佳宏无奈透露:“做社区通常资金都很不足,所以我们会尽量善用本地的资源,有什么就用什么。”

对此,负责启动工程这块的蔡易晨,要分享的故事可多了。

做人文社区挑战大

“因为我们做的东西很不一样,所以一般的工匠没有经验,他们会很怀疑(做法)真的可行吗?”指着后门的升降开关,蔡易晨阐明:“由于预算问题,只好放弃机器改手动。但这个门有一百多公斤重,升和降都是问题,只能不断跟铁匠讨论怎样让这个想法实现。”

看向最终成功造出的升降门,当下好奇,为何如此艰难Architor仍执着于最初的设计?蔡佳宏表示,在此咖啡厅的项目上,他更侧重在空间的改造。

“动线、光影、影子……日本古代建筑室内都是阴暗,外面比较亮,从室内看室外的风景就像在看一部电影,这样的想法套用在这里,在咖啡厅内看向外头的渔村风景,就像在欣赏一幅画。”话音刚落,户外下起了雨,坐在室内的客人吃着美食、喝着咖啡,望向开放式的尽头,风声和雨声交织,仿佛在看一副立体的画。

打造共享工作空间:在Architor的项目中,包括在一名议员的服务中心楼上打造活动空间。蔡佳宏使用废弃木,并用白色重新油漆,让该空间瞬间摩登起来。(受访者提供)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做传统、左右打开的门,如果你加两扇门,就不像一幅画了,一定会有东西卡那边,遮住户外风景。”他解释,以往建筑空间设计都会分室内和室外,但他对于模糊两者,创造出的灰色地带,深感兴趣。

“其实就是让室内融合室外,或者说半户外。这也跟‘以人为本’有关系,对我来说世界万物都有灰色地带。”而在施工完成后,店主亦会加上自身的设计,如画作、钢琴、当地历史故事等,为咖啡厅增添不少小心思。

蔡佳宏为此表示:“我觉得建筑只是一个外壳,它真正的灵魂就是人的文化、人文。”

相关稿件:
材料工程师点石成金制造优质产品
泥土墙壁会呼吸 邓文济深耕人类与土地连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