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艺文

|
发布: 7:35am 25/03/2024

西北孤鸟

陈伟光

双人表演艺术节

洪绣晴

像我这样一个怪胎

武林50

西北孤鸟

陈伟光

双人表演艺术节

洪绣晴

像我这样一个怪胎

武林50

西北孤鸟/以实验之名的武林怪胎──双人表演艺术节(表演篇)

作者:西北孤鸟

西北孤鸟/以实验之名的武林怪胎──双人表演艺术节(表演篇)

1 行销与卖点:凭什么叫人家买票?

ADVERTISEMENT

演出要做宣传,让作品找到观众,也让观众找到想看的演出。行销人都知道要找到观众,得先找出卖点,然后在宣传文案中强化这些卖点,最后把读者变成观众。通常一个演出最大的卖点就是编、导、演的其中一项或全部。但如果以这些卖点的角度来看《》的节目,例如《》(下称《武林》)或《》(下称《怪胎》),就令人不禁疑惑。因为,《武林》的编与演,是红姐姐工作室的,她是一位前广播员、现儿童剧制作人;而《怪胎》中身兼编、导、演的,对很多人的认知来说,就是一位资深剧评人。那么,当他们踏上舞台演戏时,行销的卖点是什么?文宣用“内在的解构”标示《武林》: 这部剧将带您深入探讨中年女性的情感与心态变化,窥见她们内心的迷惘,以及如何面对人生转折的复杂性;用“怪胎的奇迹” 标示《怪胎》:观察一个特立独行的性格如何在人生中造就独特的成就和魅力。制作方后来又提出一个关键词:实验。不限一个剧,指整个艺术节。持平而论,这样的文宣对部分观众,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是那些想亲眼见证洪绣晴或陈伟光会不会编剧和演戏的人。只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为什么要去看一个制作人或剧评人编剧或演戏呢?此说非指一个制作人或一个艺评人就不懂编剧或演戏。相反在本地,全才型的戏剧人也是有的。只是术业有专攻,尤其是表演。我们不曾听闻这两位戏剧人有过哪怕是一次很一般的舞台表演经历,却突然间要自编自导上台演戏了,这就难免要让人抱着怀疑眼光来看这些“卖点”了。

据说此演出票房不佳,一再的优惠求售最后只售出五成票。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卖点模糊或无吸引力。在戏票涨价,演出井喷的时期,人们不会跟自己的钱包过意不去,面对像《武林》或《怪胎》这样的“卖点”,要先过自己那一关:为何我要掏钱看一个制作人或剧评家演戏?

2 是戏非戏:残缺剧场

对一个观众来说,当他买了《双人表演艺术节》的票,走入剧院时,他想看到什么或会看到什么?表演艺术的外延很大,它可以是音乐演奏或演唱、舞蹈、戏剧、曲艺等。宣传中说明这是“四个剧目”,那观众也就带着看“戏”的心情入场了。但观众可能要乘兴而来败兴而返:因为看到的要不是一个“残缺”的戏剧,要不就干脆是一个与戏无关的表演。说的就是《武林》及《怪胎》。

西北孤鸟/以实验之名的武林怪胎──双人表演艺术节(表演篇)

西北孤鸟/以实验之名的武林怪胎──双人表演艺术节(表演篇)

《武林》:一个中年妇女在家做饭带孩子,过程中她对着观众像对朋友那样吐露心声:自己一生几乎就是围绕着丈夫,孩子和家庭转。年届五十才惊觉人生错过了许多,想要奋力追起,却无奈青丝为霜,芳华不再。演员通过声音动作模仿几个角色:丈夫、儿子、邻居、邻居的帮佣、工作上的客户,并不时“转到”一个武侠世界——在“电台录音室”里录制武侠小说故事,或唱歌献艺。《武林》其实是个不错的题材立意,但编导没把它做全做完。所以说它是个残缺的戏剧。戏的两个内容:做饭与广播在处理上,厨房(和前厅)是真实的现在时的处理;而广播,却不明确表现那是真实还是幻想。这很让人费解。《武林》说是戏,表现却比较接近脱口秀,却又没有脱口秀的严谨结构。有观众说它是一个没经过艺术处理和完整创作的戏,这个看法比较严厉,但也和我的“残缺”一说接近。那《武林》残缺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作为戏剧艺术的“行动”。而戏剧的另一要素:冲突,还是有的:在主人公埋怨孩子与丈夫的过程里就显露出她的内心冲突,但可惜没有抓住这个冲突连接到人物的行动。《武林》说是双人表演艺术节目,实际上更接近一个单人剧,美其名合作的音乐家浩子已沦为配乐师,虽然乐曲是他亲自原创,且曲曲动听不假。

西北孤鸟/以实验之名的武林怪胎──双人表演艺术节(表演篇)

《怪胎》就是一个声音和视觉效果的呈现,实际上是一个行为艺术冒充戏剧的表演。从表演艺术的角度来说作品是成立的,只是相对而言声音呈现比视觉呈现——陈伟光的打字——“像我这样一个怪胎”的各种排版更为“艺术”,而陈伟光可能也自觉自己部分的“戏”不够,便拿出大声公来反复凑一段“汉语词类规范说明”,临了来一句“你妈的”表示对这些规则的蔑视否定。一些观众为这个结尾喝彩。陈伟光演出后在脸书说明:最后那一句则是我看了中文教科书后,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么多的规范,我可以理解为何越来越少人报考中文这一科了。

西北孤鸟/以实验之名的武林怪胎──双人表演艺术节(表演篇)

陈伟光是我很尊敬与欣赏的剧评人,因为他的评论作品,月旦人物,常能一针见血,切中弊病要害。但他这个作品尤其是他个人表演的最后部分,我觉得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当他批评汉语的规范时,他不免陷入一种对语言价值的严重误解。语言只是为了有趣吗?规范的语言就肯定是无趣的吗?规范不是什么现象,是语言赖以完善和发展的轨道。规范不是现代才有的,汉语是世上唯一延续几千年的语言,今天我们还能用汉语,是历代语言学家对汉语规划的心血结果。包括最早秦始皇的“书同文”,唐代的“俗、通、正”,中华民国时期的“国音”及后来的“国语”,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话”、“规范汉字”。饮水莫忘掘井人,坐享其成时切勿夸夸奇谈,说规范造成了越来越少人报考中文?这岂不张口就来吗?

《双人表演艺术节》,暴露了戏剧人对演出制作、选材卖点的盲区,最后又以误导性言论画下句点,颇为遗憾。

更多文章:

生命的枯荣漾起生命意义——《交界线》双剧目演
吴伟才/活在想像中的美丽 
用舞蹈跟自己谈一场恋爱——叶忠文《黄昏之恋》独舞展 
追求极致的音乐享受 创新传统民乐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