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7/05/2024

独立

希山

文化

多元

马来文

杂志

马来文化

Svara

Badrul Hisham Ismail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报道:本刊特约 叶蓬玲 摄影:本报 黄志汉

》是本季刊,一年出版4期,今年5月刚刚推出了第14期,踏入第四个年头。不同于情节扣人心弦的虚构小说,或抒情创作的小志,《Svara》要做的是复兴书写中,针对时下社会、、历史、政治等严肃课题的讨论,或称非虚构书写。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Svara”是我们熟知马来文单词“Suara”的梵文。希山说,使用梵文,乃因它正是马来文的起源。

39岁的研究员暨电影导演巴德鲁),成长时最常看的是《Massa》,一本讨论国内外时事课题的周刊,由《前锋报》出版于1995年9月发行,2004年6月停刊。

ADVERTISEMENT

同时期的马来文时事杂志还有伊党发布的双周刊《Siasah》,更早一些则有偏学术性质、放眼东南亚区域课题的《Jurnal Tenggara》(1980年代停刊)、经济学家佐摩主编的进步刊物《Nadi Insan》等。

反观今日大马,要找到一本深入讨论社会、文化或政治课题的刊物已相当困难,以马来文书写的,恐怕只剩下有官方背景与观点、由《语文出版局》出版的社会月刊(Dewan Masyarakat)和文化月刊(Dewan Sastera)了。

希山担任内容编辑的《Svara》于2020年诞生时,便是有意填补这个空缺。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希山:《Svara》的概念是发表区域观点和建立认同,而不只是讨论大马本地的内容和课题。东南亚各国发生的事会给邻国带来影响,邻国之间的关系也很有趣。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Svara》目前每期平均可卖出500至1000份,主要读者仍以城市马来读者为主,偶尔会有来自吉打或彭亨乡镇地区的订单。(照片来源:Svara脸书)

发表区域观点,讨论东南亚关系

《Svara》是本季刊,一年出版4期,今年5月刚刚推出了第14期,踏入第四个年头。不同于情节扣人心弦的虚构小说,或抒情创作的小志,《Svara》要做的是复兴马来文书写中,针对时下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严肃课题的讨论,或称非虚构书写。

过去数年,《Svara》的封面选题包含大选、绿潮、疫情、音乐、文学等,每期也会刊登针对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以及部分虚构小说及诗作。它的命名也相当有趣——“Svara”是我们熟知的马来文单词“Suara”的梵文。希山说,使用梵文,乃因它正是马来文的起源。

除了大马议题,《Svara》也不时收录印尼、泰南等邻国作者的作品。希山也希望未来能找到新加坡作者供稿,并考虑将他国作者的好文章作品翻译成马来文。

“简言之,《Svara》的概念是发表区域观点和建立认同,而不只是讨论大马本地的内容和课题。东南亚各国发生的事会给邻国带来影响,邻国的关系也很有趣。”

从来没想过做杂志的希山,是在杂志总编辑哈菲兹(Hafiz Hamzah)及杂志行销纳西尔(Nazir Harith Fadzilah)的招揽下加入这个计划。当时,哈菲兹和纳西尔已为杂志的发行筹备了一阵子。

“成长时期,许多这类型的杂志带领我们思考国家课题,如今也有区域(英文)刊物,如《Mekong Review》及《New Narrative》。而我们觉得许多马来文读者及作者现在也会需要这样的读物和平台。”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过去数年,《Svara》的封面选题包含大选、绿潮、疫情、音乐、文学等,每期也会刊登针对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以及部分虚构小说及诗作。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讨论国内外时事课题的周刊《Massa》,《前锋报》出版,1995年9月发行,2004年6月停刊。(图片来源:Carousell拍卖平台)

只发行实体大开本,相信“慢读”文化

4年来,《Svara》坚持只发行实体刊物,不把内容放到网络,且做成不那么方便携带但相当显眼的大开本。杂志的“网络曝光率”只限于网购链接,以及在每期发行后举办数次实体的主题分享会,与读者见面。

希山说,这一切都是团队相信“慢读”文化(slow reading)的体现。

“这也是为何我们只收录2000字以上的长篇文章,抵抗网络速食阅读,摆脱对社媒按赞、分享、评论的依赖,那些即时的反馈未必是真正的讨论课题。”

“出版物的重点不仅仅是文章内容,排版、照片、设计也很重要。实体刊物让读者可以真正坐下来,花时间阅读和欣赏。”

“我们希望读者可以花几个月的时间去读这份杂志,并享受其中。大开本设计背后的思考也是如此,希望读者真正地坐下来阅读。”

意想不到的是,发行实体刊物也正是团队的盈利策略。

“我们不只是售卖内容,而是在销售实体的产品。大家认为做网络内容的成本更低、触及的读者更多,却忘了读者在网络浏览时通常只想选择阅读免费内容,而内容生产者只能依赖广告。”

“你的触及率要够高才能有不错的广告收益,在那之前要怎么生存?特别是我们这类出版品,没有任何投资者。”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偏学术性质、放眼东南亚区域课题的刊物包括由经济学家佐摩主编的进步刊物《Nadi Insan》。(图片来源:Carousell拍卖平台)
 【马来文化场域/03】独立杂志《Svara》:走非虚构书写方向,复兴马来文针砭时事议题
《Svara》内页排版,该团队相信,出版物的重点不仅仅是文章内容,排版、照片、设计也很重要。实体刊物让读者可以真正坐下来,花时间阅读和欣赏。(照片来源:Svara脸书)

最大的挑战:找到合适的作者

《Svara》目前每期平均可卖出500至1000份,主要读者仍以城市马来读者为主,偶尔仍会接到一些来自吉打或彭亨乡镇地区的订单。

希山坦言,杂志销量让团队得以支付稿费和其他编务成本,但3人并不从杂志中获取任何收入,而是各有正职工作。

身为杂志内容编辑,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找到合适的作者。“在马来文书写中,发表虚构文学如小说和诗作的作者很多,但写非虚构文章的很少,可能是因为我们很久没有一份长期发行的马来文时事杂志。只有特定事件发生时,比如选举期间,我们才会看到比较多分析和评论文。”

“书写这类文体需要更高的自律,去做研究、整理和提出论点,而非单靠想像力和直觉。现在能够深入书写长篇评论或分析文章,而不只报道事实的作者很少,这是我们想培养的写作类型。”

相关报道:
【马来文化场域/01】出版社Fixi:小说题材多元百无禁忌,不怕书被禁,最怕没人读
【马来文化场域/02】Tokosue:主打小志刊物Zine,让你书写自己的故事
【马来文化场域/04】打包音乐节:推广本地独立创作,让独立音乐被听见
【马来文化场域/05】扩音版图:引进外国乐团,奠基马来独立音乐圈
【马来文化场域/06】新时代古物市场,让年轻人爱上古玩收藏古玩!

延伸阅读:
【杂志新浪潮/01】新兴杂志新气派
【杂志新浪潮/02】无本|以热血的心,为电影人说故事
【杂志新浪潮/03】草稿|零经验,那就从零开始
【杂志新浪潮/04】跨出纸本,开创不一样的阅读舞台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