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多瓦的电影离不开红,明艳鲜烈的赤红,是西班牙国旗的红,是番茄的红,也是鲜血的红,他镜头中的女人总会抹上赤焰般的口红,穿妖娆的红衣服。她们宛若肥皂剧的人生,和酷儿与性工作者一样,在爱欲里燎放,狂烧自己边缘苦情的命运。这抹红在阿莫多瓦晚年遂温缓许多,那些异色张狂的禁忌题材,收束成一种中产精英的优雅品味,在《The Room Next Door》里娓娓道来——死亡与告别,最尊雅的可能。
ADVERTISEMENT
电影中的色泽依然明耀,题材也依然大胆争议,这曲挽歌的想像,隐然也像导演叨念,藉原作之框骨,阐述死亡门前、烈焰褪去的夕阳余晖,缓郁忧恸。电影改编自Sigrid Nunez的《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中译版《告诉我,你受了什么苦》),表在是一句话能概括的故事:一个晚期癌症的战地记者决定自己了结生命,邀请作家友人住在隔壁房间,冀望在倒数告别的日子里有人相伴。不过这短短的概要背后,背后的辩证极其复杂,人既无法决定生,大多法律也不允许人自行决定死,她们在自己的创作里探视过死亡,两人的决定是温暖情谊,但世俗上却违背律法宗教规章。
这场华丽而优雅的告别式——精致豪宅、怡人风景、文化时尚品味,一一包覆死亡的狰狞,带病的Martha形容枯槁但不惊骇;而片中的情感与欲望虽简化冷敛许多,但也复杂、纠缠、多义且流动,是一贯的阿莫多瓦女性关系图。
电影再现原作镶嵌的文化符码,再融入导演的喜好,形构层层叠汇的互文关系,特别是女作家与哲学家,比如原著书名源自哲学家西蒙‧韦伊,原作和电影都提及的Dora Carrington、吴尔芙,或是与作家有多年情谊、也同样患癌去世的苏珊‧桑塔格等,身世际遇相互映照,也如棱镜般折射出彩虹光;其他诸如乔伊斯、Edward Hopper、Buster Keaton等不同媒介的作品,是电影议题以外,更多视角的借喻与延伸阅读。
更多文章: 陈伟光/《Anora》残酷写实的现代灰姑娘 陈头头/《神隐少女》走过隧道的尽头,千与千寻的再见 费比安/《从今以后》现在,是以后了吗? 陈伟光/《误杀3》越来越失控的法外之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