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发布: 7:30am 15/06/2025

公务员

华语

歌词

罗哈雅

公务员

华语

歌词

罗哈雅

驻昆明副领事会唱《朋友》  罗哈雅学中文 拓外交路

报道:李佳憓
我们/会唱《朋友》的副领事:罗哈雅的多语人生与跨文化外交路
罗哈雅认为学华语有利无弊,不仅让她处理跨国公务更有效率,也让生活更加便利。(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你知道Emil Chau(周华健)吗?我很喜欢唱《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说这句话时,眼神闪烁着一种难以言谕的怀旧与亲切。对她来说,这首歌不只是旋律动人,更是一段语言与记忆的连结,一座通往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樑。

ADVERTISEMENT

公仆若掌三语可增效率

在马来西亚政府体系,若能掌握至少3种语言,即国家语言马来语、英语、或淡米尔语,将有助于提升执行公务的效率,尤其在与不同族群沟通时更加便利。

其中,负责国家对外事务的外交部作为大马与他国建立关系的门面,若能使用不同语言交流,将提高和巩固大马一直以来建立亲切与多元社会的国际形象。

“但这也有一个小小的坏处。”马来西亚驻昆明副领事罗哈雅(Rohaya Ayob)开玩笑道:“那就是我一个人要做3个人的工作,却只领一份薪水!”尔后,她认真而论,多学一种语言绝对有利而无弊,除了工作机会变多,生活上也不吃亏。

我们/会唱《朋友》的副领事:罗哈雅的多语人生与跨文化外交路
访华期间,罗哈雅与来自其他部门的官员一同认识中华戏曲文化,近距离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包括跨国婚姻报生登记
处理国人在华事务 

39岁的罗哈雅,自2019年加入马来西亚外交部工作,2022年被派驻到马来西亚驻昆明领事馆,担任副领事,主要负责处理马来西亚人在中国面对的问题与相关事务,包括跨国婚姻和报生登记。

“比如马来西亚人跟中国人结婚,我就会协助他们申请国民登记局的结婚证件和孩子的报生纸。”她透露,马中之间的跨国婚姻日益增加,其中大多数为大马华裔男子与中国妻子组织家庭。

中文最好 成与中方接洽主力

在整个驻派团队中,罗哈雅的中文水平最好,从公务到旅游,她都是与中国方接洽的主要窗口。她的工作内容还包括接待访华的马来西亚皇室成员与官员,全权负责行程规划和翻译。

“昆明不像北京或上海,这里会说英语的人很少,再加上一些大马人在中国旅居久了,已经快忘记怎样说马来语了,哈哈哈。”罗哈雅并无责怪,反倒乐于成为沟通的桥梁。

我们/会唱《朋友》的副领事:罗哈雅的多语人生与跨文化外交路
2024年,罗哈雅随马来西亚政府官员高级汉语研修班访华团,到访天津蓟县城北的黄崖关长城,并在写有“蓟北雄关”的城关前与团员合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华小毕业打下基础
看中文剧唱歌练华语

罗哈雅从小接触中文,曾就读华文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入读关丹中菁国民型华小,二年级转校至吉打益群华小。6年的华文教育让她打下扎实的中文知识基础,在小六评估考试(UPSR)中的华文理解与华文作文皆考获B级。

“升中学时,我原本报读吉华一校,但因为马来学生不足15人,无法开设宗教课班,3个月后我就转去了国中,班上完全没有华人,自然也没人再跟我讲华语。”

用罗马拼音抄背

因为这样,收看华语电视剧和唱中文歌,渐渐从兴趣变成罗哈雅练习华语的管道,还用罗马拼音把歌词一个个抄下,背起来。访谈中,她问:“你知道Emil Chau(周华健)吗?我很喜欢唱《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随着用华语交流的机会少了,华语渐渐生疏。直到她参加由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与外交部外交暨国际关系学院(IDFR)举办的官员汉语研修班,才重新建立主动开口讲华语的信心。

我们/会唱《朋友》的副领事:罗哈雅的多语人生与跨文化外交路
罗哈雅(后排右四)参加2024年11月由马来西亚汉文化和外交部联办的“马来西亚政府官员高级汉语研修班访华团”,到访中国天津和北京。(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官员汉语研修班
受马中政府承认

在被派驻昆明之前,罗哈雅于2021年报名参加了汉文化与外交部合作举办的线上官员汉语研修班。对她而言,这更像是弥补多年前无法继续学习中文的遗憾。

学习马中用词

“我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学中文的时间,所以这个汉语进修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课堂上不仅学马来西亚本地华语,也包括中国当地用词。”这些知识对她在昆明的工作大有帮助。

“我记得第一次在昆明问路时,问人‘厕所在哪里’,中国人听不懂什么是‘厕所’,我才想起厕所在中国应该是叫‘卫生间’。”

罗哈雅强调,更重要的是,官员汉语研修班结业证书不仅在我国政府部门受用,也被中国政府机构认可,可列入个人履历,甚至作为申请额外津贴的依据。

“汉文化与中国驻马大使馆有密切合作关系,大马官员也因此有了许多机会访华,认识造纸技术、戏曲等中华文化,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们/会唱《朋友》的副领事:罗哈雅的多语人生与跨文化外交路
已在中国生活3年的罗哈雅说,昆明彷佛成了她的第二个家乡,不仅熟悉又亲切,还有中国好友陪她一起庆祝生日。(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结识中国朋友
昆明像第二家乡

我国驻外外交官一般任期为3年。原本罗哈雅的任期在2025年1月中旬结束,但外交部决定延长她的任期。

“虽然还不知道会延长到何时,但我跟老公和孩子已经适应昆明的生活,我也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经常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活动,感受就像第二个家乡。”

罗哈雅的家乡在吉打本同县,而从吉隆坡直飞昆明的航班只需4小时,对她来说距离也不算太远。

我们/会唱《朋友》的副领事:罗哈雅的多语人生与跨文化外交路
在中国生活了3年的罗哈雅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日常交流中多了熟悉与温暖。左一为她的儿子里法(Muhammad Rif)。(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人倍感亲切
外国人讲华语受欢迎

罗哈雅发现,中国人对会讲华语的外国人特别有好感,认为非华裔愿意用当地语言交流,让他们倍感亲切。

“所以我也鼓励在昆明生活的马来同事学一些基本华语,尤其是去金店买金的饰时候,会拿到很多折扣哦!”

她与丈夫育有一名儿子,一家三口现居昆明。12岁的儿子就读当地国际学校,因早期受冠病疫情影响,儿子在一、二年级时的学业严重受影响,所以学校建议先让孩子专注补强英语。

她认为,不管怎样,在中国生活,终究还是得懂一点中文比较方便。

儿子后悔没学好中文

“我曾经在家教儿子一些基本中文,他当时十分疑惑:‘我们是马来人,为什么要学中文?’但到中国念书和生活后,他有点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

我们/会唱《朋友》的副领事:罗哈雅的多语人生与跨文化外交路
曾就读华文小学的罗哈雅对毛笔字并不陌生,驻昆明服务期间,她提笔点墨,挥毫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付奥客 方便工作
懂多种语言不吃亏

早在2016年,罗哈雅曾在浮罗交怡一家酒店工作,经常会遇到不少“奥客”,例如透过耍赖和投诉等各种花招,想方设法换取免费的住宿、餐券或赠品。面对语言不通又怒气冲冲的游客,很多时候酒店为了息事宁人而让步。但如果没有了语言障碍,酒店职员不仅在处理手续上方便许多,也能避免吃亏。

“当时,我在一家酒店做销售,有一次,两名说中文的外国情侣在酒店大堂用蹩脚的英语跟前台人员争执,投诉酒店的各种事情。”

前台招架不住,马上呼叫罗哈雅求助。

“我静静坐在一旁听他们说话,发现对方是想通过投诉来获得赔偿和换取免费住宿。”罗哈雅便起身表明自己听懂中文,也知道对方的意图。

这对外国情侣露出错愕的表情,接着保持沉默,下午直接提早退房,并未提出退款要求。

跟华人老板关系好转

罗哈雅也分享另一段亲身经历。有次她跟母亲光顾一家华人杂货店,发现一些东西卖得特别贵。讨价还价期间,老板用华语口气不善地形容其母亲是“笨蛋”,让她感到不舒服。

“我悄悄告诉母亲,母亲当场跟老板理论,老板知道后显得有些羞愧。此后每次我们再去光顾,老板总会主动给些折扣,跟华人老板的关系也变好了。”

尤其在马来西亚多元族群的环境,不同种族背景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本来就是在多种语言切换。因此她认为,掌握多一种语言总是好的。

我们/会唱《朋友》的副领事:罗哈雅的多语人生与跨文化外交路

驻昆明服务期间,罗哈雅在书法教室提笔挥毫,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展现对中文书写的亲切感与熟练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续展开汉语研修班
外交部鼓励公仆学外语

目前,外交部懂中文的官员仍属少数。即便是驻北京大使馆、驻上海领事馆、驻广州领事馆、驻南宁领事馆及驻西安领事馆的官员,也不见得全数精通中文。

“但近来来外交部已意识到官员学习华语的好处,尤其2024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马中两国在商业、经济等各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

这也是外交部继续与汉文化合作展开官员汉语研修班的原因之一。

她补充,外交部注重公务员的多语言能力,无论是华语、淡米尔语、阿拉伯语、粤语或方言,都会鼓励和支持公务员提升语言能力,为公务与自身发展加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