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kiyen/重听孬乐队:用音乐与体制对话




近期,像电棒、迷幻雪芒果等资历较深的独立乐团纷纷出关,推出新作品,活动一下筋骨。然而,有一组自己相当喜欢的乐团,或许只能存在记忆之中。
在马来西亚的中文音乐场景里,能够以庞克愤青之姿,直球对社会与政治提出批判的乐团屈指可数,孬乐队正是其中极少数之一。
ADVERTISEMENT
他们于2006年发行的首张同名专辑《孬》,封面是乐团成员在一个马桶上跳跃起来的画面,意象直白,几乎无需多言。歌曲中不乏尖锐讽刺与怒意满盈的文字,像是〈mata-mata〉,就以令人会心一笑的方式,捍卫着内心的自由和反抗,或是〈墓碑〉里唱着“愚公再世也移不走那座挡着光明的石山”。
多年之后出版的《制度下的难民》EP里,仅有两首歌词创作,其余3首则是器乐演奏曲,或许当时已经预示了乐团创作方向的改变。
2014年出版了第二张专辑《我有足够的时间再次失望》,令人惊喜万分。在新鼓手加入后,编曲开始加入后摇和数摇的元素,并以复杂的节奏结构和跳跃的吉他旋律,勾勒出张力十足却增添反讽趣味的音乐表达。
专辑出版那时,刚好我人在台北留学,也成为孬台湾巡演的小伙伴,至今回想起来,是段珍贵的回忆。

相对于第一张专辑的怒吼批判,这张专辑的音乐处理更加成熟,不再只是批判,更像是以声响抛出命题,邀请听者共同探讨,推荐的歌曲包括〈告别纳吉〉和〈我有足够的时间再次失望〉 。
可惜,乐团灵魂人物达摩的手伤在那之后持续恶化,医生嘱咐他不能再弹吉他,否则手就会废了。2017年,孬正式解散,画下句点。
即便如此,如今重听这3张作品,依旧令人惊艳。
更多文章: 林佚/尊重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美──深度专访Anna庄启馨《光照进来的地方》 Kinkiyen/婆罗洲之子与沙贝琴 音符中的土地与灵魂 林佚/Ramayan《Ini Adalah Ujian Transmisi!》一张听了50遍的马来语专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