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5:11pm 10/01/2024

焦点

水灾

气候变迁

抗灾

水灾应变

水灾72小时紧急包

水灾应急

【水灾应变/02】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雨水落下要有去处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林明辉

是我国时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民众的防灾意识跟不上。环境专家认为,不单是政府,人人都必须对水灾负责,尤其是确保沟渠随时干净。沟渠的功能不是丢废水,而是用来排出雨水,GEC护河项目经理卡利塔萨姆博士坦言,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并非人人都懂。

ADVERTISEMENT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林明辉

早前,大马气象局预测此次的东北季候风季节,将导致国内更多地区饱受水灾之苦。根据我国水利灌溉局(JPS)发布的名单中,全国5496个地点列为水灾热点区,在这之中761个地区位于大马半岛西海岸。这意味着,此前不曾出现水灾的地区,如今也面临水患风险。

水灾特工队负责人卡利塔萨姆坦言,即便这一年间,他陪伴去年深受灾情影响、居住在中马水灾热点地区的民众,为水灾来袭部署,但他认为民众尚未准备好,“随着雨季来临,他们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而他也不讳言指出,水灾是大马随时会发生的自然灾害,但政府却不曾着重教育民众关于水灾应变的知识。

水灾教育应从小做起,马来西亚起步晚了吗?

卡利塔萨姆以日本和台湾为例,两地小孩打从幼儿园就接受地震演习,因此在灾害袭来,儿童也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做,“但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中,却不曾有过水灾演习,印象中只有火灾演习。”

卡利塔萨姆带领水灾特工队,从事水灾准备宣导工作来六年,惟他感叹我国民众对水灾醒觉仍有许多不足。

当询及卡利塔萨姆会否走入校园,传授孩童水灾相关知识,卡利塔萨姆直言等不及了。他说:“若教育小朋友,等他们长大还需要至少30年,但现在水灾灾害已经迫在眉睫了。”所以,他们才决定走入社区、手把手教会民众如何布置灾前准备,唤醒成人对水灾的警惕心。

水灾准备,靠自己很重要

“部分民众不理解,为什么不是政府,而是他们要准备那么多?”卡利塔萨姆分享走入社区的经验,如是说道。

向社区宣导水灾知识,是个长期的工程,虽然卡利塔萨姆带领的非政府组织“水灾特工队”,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但他透露这并非最大阻碍,民众无法理性思考才是问题,“他们认为所有防灾工作都应该由政府筹备。”但卡利塔萨姆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坦言如今天气变化莫测,一切都说不准,“若你住的地方是水灾热点地区,政府的介入是无法阻止水灾发生。”

因此,才有了针对社区的“应对水灾醒觉与方法”宣导工作。卡利塔萨姆认为,成人都得负起责任,好比家长在日常中必须向孩子宣导水灾知识,“生命失去了不会回来,父母爱孩子就要为他们的生命负责。”

卡利塔萨姆带领水灾特工队,走入社区宣导水灾醒觉运动,他认为邻里间缺乏沟通是最大的问题。

他不否认政府在水灾应变上,扮演重要角色。只不过,过度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的伤害,当局无法立即止血、避免水灾发生。唯有政府和社区一起出力、集思广益,思考如何将水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降至最低。

盼民众理解自然规律──水需要空间

卡利塔萨姆希望大众理解一个概念,即:水需要空间(Water need Space)。他解释这里的“水”指的是“雨水”;而雨水降落流入池塘、河流和海洋,这就是它们所需的“空间”。

现今,发展商选择将这些自然空间用沙石填平,只为了打造住宅区和商圈。同时,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让人类失去“天然围墙”。当下起滂沱大雨,从高山往下流的水流失去缓冲空间,最终导致山洪暴发。

他举例称,住在森林附近的居民会投诉猴子入侵家园,他反问:“森林不就是猴子的家吗?降落的雨水可以去哪里?不就到了你我的家以及高速公路,这些原本属于它们的空间。”

在观察城镇后,社区委员会制灾害图分给民众。图为灾害图范本。(图片:受访者提供)

装雨水乃沟渠的真用途

谈到这里,可想而知用作排水的沟渠对一个社区的重要。卡利塔萨姆分享,“在我们这有个说法,沟渠是河流的动脉。”他认为,大众在照顾大自然、爱护河流前,首先必须先学会对社区的沟渠负责。

“沟渠的功能不是丢废水,是容纳且排出雨水。”卡利塔萨姆表示,即便受教育的民众都极有可能不懂此 “真相”,所以沟渠阻塞的现象随处可见。他认为保护河流的方法很多,不一定要参与一年一次的净滩运动,“你真的爱河流,就去清理沟渠,这也是照顾环境的一环。”

对于水灾的预防和管理,他一而再地灌输民众必须学会对环境负责。“请相信,只有我们才是问题的解方,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忙。”卡利塔萨姆认为随处可见的垃圾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有垃圾桶存在,但乱丢垃圾的人依旧不减。”

“那么要成为问题,还是问题的解方,交给大家来选择吧。”他说。(原稿上传于17/11/2022)

延伸阅读:

【水灾应变/01】水灾来了,两个救命包不能少!

相关稿件:

【气候变迁与你我/02】对应气候变化机制不是公式123 因地制宜为上

【粮食安全/01】吃不起!粮食安全哪里不安全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