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大牌档

|

编采手记

|
发布: 9:20am 18/05/2020

白慧琪/看Newsroom吊点滴

作者: 白慧琪(副刊专题记者)

整理一下行管令期间的工作和思绪:

ADVERTISEMENT

3月17日带回家一叠《明周》,都是刊载反修例运动的其他故事:抗争中的爱情、焦虑和创伤。文字动人,我理想中的〈疫情下的我们〉(4月5日见报)是那样子的。

交完稿又赶着写康复者(4月8日见报)的故事。我重读房慧真在《报导者》写的〈从地狱回来报信的人〉,怎样写人,怎样处理重大事件?

似乎耗了很多精力才学得表面,完稿后异常空虚失落,特地请假放空。报道应该是什么样子?村上春树《地下铁事件》中一篇篇当事人第一人称的叙事也很有力量。也读谭蕙芸的《文字欲》,有她的采写技法,还有很多篇特写报道。

其中一篇〈你黐定我黐?〉,查了15分钟才知道是粤语“黐线”的黐(chī)。文写香港某主流媒体“人格分裂式”的报道,主文标题“小心,癫人出没”,配稿“接纳支持乃康复关键”。

和本地主流媒体的情况不谋而合。对外劳、难民暴力贴上“计时炸弹”的标签,任网民留言喊打喊杀宣泄歧视情绪。可是同家媒体,偶尔还是会有关注外劳、难民权益的专题。不过,谭蕙芸提醒:面对弱势社群,记者的工作不是从上而下去帮助他们,而是提供渠道,让弱势者充分发声。

配合世界新闻自由日做不实资讯专题(5月3日见报)。对“日喝25公升水痊愈”这则内容耿耿于怀,因为实在太不符合科学常识,而且浏览量竟然比我最高的作品多出10倍,脏话心中飙。面对这样的内容,为何不能多做一点查证或知识求新?如果没能花时间多做一点,不处理不是更省时间吗?

需要吊点滴,找来美剧《The Newsroom》。第一季第四集“I'll Try to Fix You”,突发新闻,议员遭枪击。其他媒体报道议员身亡,电视台老板冲到直播室逼主播照做,新闻主任、制作人、主播坚决不报,反呛老板“It's a person. A doctor pronounces her dead, not the news.”被逼哭,哭得稀里哗啦……

第一季热血,第三季打回现实。《The Newsroom》播映时间是2012至2014年,是美国传统媒体面对网络媒体冲击最严重的那些年。当时传统媒体还没摸出一条路,剧集结束在无力但不要放弃理想,仍要怀抱希望的氛围里。

唉,最终还是身处在这样的环(泥)境(潭)里。

还想再记一记,某个周末参与了香港独立媒体《端传媒》的线上小聚,听旅欧旅美记者分享疫情编采手记。我特别记下国际主编甯卉说的这句话,“媒体已经不是Giving information(提供讯息),而是提供更多思考。”

好喜欢她的观念,媒体与读者平等,讯息是不会给予答案,读者从报道中观察到自己,是一种Rewarding(报偿)的感觉。

延伸阅读:

【疫情之下的我们/01】疫情下,大家还好吗? (4月5日见报)

冠病康復者抹不去的心中伤痕:谣言比病毒更可怕 (4月8日见报)

【5.3世界新闻自由日/01】网络资讯,如何辨真假? (5月3日见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