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发布: 7:00am 19/05/2020

【东盟专题 . 感受新加坡/01】“越堤族”夫妻,新加坡打拼,压力大

作者: 张凯茹

【大马华人在新加坡】

“一起租房打拼的小夫妻,一对高学历专业人士夫妻档,一名黄金单身汉,一名都市白领俪人。来自不同背景、在不同领域打拼,却有着雷同的想法,那就是个人的态度才是关键,而不是身在何处。”

ADVERTISEMENT

何德华和陈盈璇两夫妇已适应在新加坡生活的步调,打算在退休年龄时才回到大马“养老”。
何德华和陈盈璇两夫妇已适应在新加坡生活的步调,打算在退休年龄时才回到大马“养老”。

从过去是祖父母辈常前去采购一些甚少在本国市场出现的“舶来品”,到父母辈偶尔会带着孩子前去游玩,再到如今已成独有面貌的每日越堤工作浪潮,新加坡之于马来西亚人,尤其是柔佛人,不是“远亲”,而是跨越一道仅有一公里长的新柔长堤后即可到访的“近邻”。

地理位置的天然关系,马来西亚最南端的柔佛与新加坡最为靠近,柔佛人与新加坡人的联系也因此特别紧密,文化的相通,生活习惯的相近,民间的往来也没有因为国家之间的角力而断了联系。

世人眼中的“弹丸小国”,在脱离马来亚联邦后,通过一连串的现代化过程,开辟自由港、建立轻工业等,经济也在80年代迅速起飞。今时今日,这个国土面积只有721.5平方公里,国际地图上的“小红点”,已是跨入第一世界的先进国,也是许多学子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地点。

或许,在新加坡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再通过努力和表现得到擢升,就会被许多在大马打拼、承受通膨的亲人、朋友视为“成功”。

或许,在大马本国国土上班、生活的人,下班后和父母用餐,或和三五好友相约“喝茶”的日常,是许多在新加坡拼搏的游子所向往的“自由”。

在新加坡的大马人,面对的是讲求“绩效”的环境,安稳、高效率的背后,承载的是看不见的压力和各种框限,还有离家在外,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这样的景象,似乎符合作家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所形容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但对于成功留在“城里”并适应的人来说,他们或因为个人倾向,或因为工作机遇而到新加坡发展,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心之所向就是家,马来西亚也依然是他们的“家”。

一起租房打拼的小夫妻,一对高学历专业人士夫妻档,一名黄金单身汉,一名都市白领俪人。来自不同背景、在不同领域打拼,却有着雷同的想法,那就是个人的态度才是关键,而不是身在何处。

陈盈璇:尽管新加坡的生活节奏快,求职时看重文凭,工作时讲究高效率,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转个观念,这些也是让我不断求进步、学习更多新事物的动力。
陈盈璇:尽管新加坡的生活节奏快,求职时看重文凭,工作时讲究高效率,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转个观念,这些也是让我不断求进步、学习更多新事物的动力。

陈盈璇:压力是进步的动力

对于来自新山的陈盈璇来说,尽管新加坡的生活节奏快,求职时看重文凭,工作时讲究高效率,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转个观念,这些也是让她不断求进步、学习更多新事物的动力。再加上新加坡整体环境,在治安给予的安全感,在国民福利秉持的一视同仁政策,在职场看重能力和表现给予升迁机会……,和大马环境的差异及个人倾向,让她更愿意留在新加坡发展。

从小就收看新加坡电视台、收听新加坡电台,吸收来自新加坡资讯的陈盈璇于20岁那年,也如同许多新山人一般,在新山考取了A水准文凭后,就孤身一人到邻国工作。

“新加坡治安相对良好,公共交通也很便利,在文化、生活习惯方面和我们也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当初我一个人过来这边工作的时候,家人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文化差异”是语言环境

大环境使然,在审计公司销售部工作4年后,她也深刻体会到文凭的重要性,开始半工半读,完成市场管理的大学学士文凭课程。 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已有11年的陈盈璇,如今已全然适应在地的步伐,尽管两国在大致的文化、传统、多元种族背景等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但回首初来乍到的情景时,她仍记得当初感受到的“文化差异”,其中之一就是语言环境。

她坦言,自己刚到新加坡工作时,只是没专业文凭,英语能力也不如在地人的“外国人”,多少有被轻视的经验。

“新加坡主要是用英语沟通,所以一开始我都不敢多说,有时候会被取笑。虽然内心觉得有点难堪,但还是忍过去了,也激起了我要更进步的决心,摆脱被看轻的困境。”

当初没有为这样的经历而选择回到“避风港”,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在大马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则基于新加坡的货币优势,身为独生女又想让已退休的父母过上更轻松的生活,现实的考量,让她选择将之化为蜕变的能量,努力充实和提升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也成功在一家银行担任关系经理。

对于有的人认为在新加坡生活步伐太快、工作和经济压力大,她也有自己一套的排遣方式和解读,如放工后参与新加坡政府免费提供的运动健身课,将高效工作效率视为动力,经济方面她也认为新加坡的通膨其实不如新山。

“我们先不要计算兑换率,单纯地用一块对一块的方式。在新加坡你的月薪是2000块,差不多两块多就能吃到一盘有肉、有菜的杂菜饭;在新山,你也是月薪2000块,但要用七、八块才可以吃一盘有肉有菜的杂菜饭。”

政策不朝令夕改,考虑入籍

陈盈璇非常适应新加坡的环境和体系,甚至有想要入籍新加坡,放弃大马国籍的意向,同样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的丈夫何德华则继续保留大马国籍,并打算回到大马过退休生活。

她说,会有这样的念头,有多重的原因,包括对新加坡教育系统和社会保障的认同,和在新加坡置产定居的打算。

她透露和丈夫有生子的计划,而新加坡与时俱进编排的教案,不朝令夕改的政策,还有孩子在有自立能力后,就能自行搭乘公共巴士上下学的安全环境,都是让她萌起“正式入籍”这个想法的导因。

她说,在新加坡可以清楚了解身为公民所具有的权益和福利,且待遇平等,若一些福利或权益列明是公民所享有的,即所有拥有公民权者都可享有,提供给永久居民的权益也是全体永久居民相同,并没有所谓“固打制”。

同时,在上届大选积极返乡投票的她,眼看国家在新政权领导下似乎没有进步、反而退步时,感受到的是更强烈的失望,尤其是在教育政策方面。

眼见周围国家都开始重视让孩童尽早接触科技知识,如在小学开设编程、制作机器人等相关课程,但大马的教纲却和她当年还在读中学时期雷同,并纠结在诸如“爪夷文书法”等课题。两两对比,心里那杆秤也开始往另一边倾。

现在也还维持每个周末回新山和父母相处的习惯的陈盈璇也说,尽管有在认真思考入籍与否的问题,但她认为,无论她的国籍归属是哪,马来西亚始终是她的“家乡”。

何德华:虽然在新加坡吸收的资讯,掌握的科技更多,同样的,面对的压力也相应提升,但我觉得,与在工作中所学和工作前景相比,就是一种取舍。
何德华:虽然在新加坡吸收的资讯,掌握的科技更多,同样的,面对的压力也相应提升,但我觉得,与在工作中所学和工作前景相比,就是一种取舍。

何德华:“用钱买时间”,在当地居住

间接受到妻子影响,也有感继续留在柔佛州工作只是原地踏步,适逢在2013年左右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何德华也加入了“越堤族”的大军,开启了每日往返新加坡和新山的生活。 经历一段时间的每日奔波,发现需要牺牲许多睡眠时间来完成这样的通勤后,他选择“用钱买时间”,在当地居住,周末才回家。

专业是机械工程的何德华,早在上大学以前,就曾在新加坡有工作经验,毕业后也曾寄履历到新加坡,但当时没有获得机会,所以就留在新山工作。

自觉在新山工作,技能方面并没有获得提升,而新加坡某些科技又相对领先,所以他依然寻找着到邻国发展的机会,并在五六年前成功应聘,如今已成为机械工程经理。

他表示,虽然吸收的资讯、掌握的科技更多,同样的,面对的压力也相应提升,但他认为,与在工作中所学和工作前景相比,就是一种取舍。

虽然入籍的念头已在妻子的脑海盘旋,但何德华却没有这个打算,会在新加坡工作主要是因为工作机会,以及货币兑换率。

“我不排除回到新山工作的可能,但是我觉得不太有机会。领域的选择、工作待遇,还有人生计划,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可能,就是在这边打拼,直到退休才回到大马过退休生活。”

公共交通的便利让在新加坡生活的大马人不会有“无车寸步难行”的困扰。
公共交通的便利让在新加坡生活的大马人不会有“无车寸步难行”的困扰。

由于新加坡房价普遍居高,因此大部分在新加坡生活的大马人都是选择在组屋区租房间。
由于新加坡房价普遍居高,因此大部分在新加坡生活的大马人都是选择在组屋区租房间。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向上发展”成为新加坡建筑物的主流,供人民居住的一排排组屋也勾勒出新加坡城市面貌的主体。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向上发展”成为新加坡建筑物的主流,供人民居住的一排排组屋也勾勒出新加坡城市面貌的主体。

 

延伸阅读:

【东盟专题 . 感受新加坡/02】新加坡的广播人生涯:DJ黃文鸿:国籍不重要

【东盟专题 . 感受新加坡/03】突破英语障碍 融入新加坡语言环境

【东盟专题 . 感受新加坡/04】潘正鐳:亲切感始終在 新马人感情不分种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