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9:35am 18/06/2021

【爱长在】ICU重症现场的生死观察

作者: 洪月馨(整理)

ADVERTISEMENT

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院、富贵集团

推广:星洲日报活力副刊《爱长在》生命教育联盟

合作单位:马来西亚佛光文化

新纪元——富贵生命教育精品课程

ICU重症现场的生死观察

主讲人:台湾奇美医院加护科主治医生陈志金

整理:洪月馨

(编按:本文为陈志金医生于〈生命教育〉5月份精品课程的4场演讲内容扼要记录。由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中文系洪月馨整理)

一、面对无法救治的病人,我们要救家属

重症医师的工作是在加护病房治疗病情最严重的病人,是与死亡拔河的一群人,堪称鬼门关前的守门员。但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来说,无论再怎么努力,每10个病人就有两个没办法活着出院。当我们真的没办法救活病人时,医生还可以如何帮助他们过得好过一点,让自己不那么内疚?

这时候我认为必须“救”病人的家属。医生需要帮忙家属解除内疚与自责,告诉家属病情是突然发生的,是无法预防的,不要怪罪于自己或任何人;不只是与病人最为亲近的人说,给远方家属的解释更需要如此。

面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关怀是最好的处方;面对无法救治的病人,我们要救家属。

同理心很重要,我们要做到换位思考,去想病人家属的需求和在乎的地方。医生说的话真会让人自责一辈子,那些缺乏同理与温度的话我们绝不能说。其实病情到了后期,不管家属做哪个决定都是对的,我们没必要多说一些话让他们产生内疚和自责。到底是谁的错?没有人的错,是疫病与无常的错,不是医生或家属。我们不应该责怪彼此,不应该站在对立面。

在加护病房里要学会怎么去放下与转念。我们必须尽力让所有家属见到病人的最后一面,不要让任何人有遗憾。医生在做的事情就是生命在影响生命,必须要保持热血,才有温度。在社会上,医生是民众最信任的角色之一,我们可以用以治疗人的,不只是手术刀和医药,还有一颗温暖的心、有温度的说话。医生一句话就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得感受别人的疼,做个有温度的人。

这些事情不只有医生可以做,其实所有人也可以做到不留遗憾,也不让人有遗憾和内疚。在这类事情发生的时候,多点同理心,注意自己所讲的话,不要伤害到别人,不要口出恶言。 ICU其实也可以翻成I See You,在加护病房里看见不一样的需求与温暖。

二、天边孝子,也是需要被治疗

医院也常遇到一种家属——突然冒出的远方孝顺儿女,挑剔医疗、责怪家属,硬要用最好的药救到底。在医学界我们称为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中文为天边孝子症候群。对于这些人,我们需要用“糖”治疗,SUGAR Treats。他们有五大特征:

一、Surprised by the scale of deteriorate(被父母病况恶化的程度吓到了)。我们可以陪他度过这个否认期,且有耐心地告诉他父母这几年的变化,并告诉他能回来就很孝顺了,父母看到他如此有成就会放心的。

二、Unrealistic expectation(对医疗怀抱不切实际的期待)。这时候,我们必须告诉他真相,让他慢慢接受事实,降低自己的自责与愧疚,并肯定他的付出。

三、Guilty feeling(平时鲜少陪伴而衍生的愧疚感)。这时候,我们要同理他、肯定他,不要与他对质,不要数落或教训他、不要瞧不起他,平复他内心的不安与内疚。

四、Absent from life or care of the patient(在父母的生活或照顾中长期缺席)。这时我们要肯定他的付出,当然也要肯定主要照顾者的付出。

五、Reassert role as an involved caregiver(重申自己参与照顾的决策)。让他参与做决定,让他花钱,让他开始自己动手帮忙。从天边到身边,把动口改动手。

每位家属都是关心患者且孝顺的,真正的不孝顺是根本找不到人。天边孝子的咆哮、质疑、不合作等,多半都是“SUGAR”造成的。我们别一开始就下猛药纠正,而是要逐条处理,各个击破,才能化解,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面对现实,还要注意不能伤和气。尔后他们有工作又回去忙时,大家也不会乱套。这些方法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好好相处,处理事情。

“距离就是美,得不到的最好”,当父母偏心天边孝子时,我们可以有一些自我释放的小练习。我们要理解父母早已把理想的自我投射到那位天边孝子身上,这是父母对过去无法实现的自我的一种补偿。对他们来说,天边孝子只是受困于外界因素无法常相伴,要是可以在身边一定也会做得好。相反的,父母所经历的老化、病痛、关系终结的焦虑等,投射对象往往是随伺在侧的真孝子。父母不一定有办法能克服自己内在的冲突,因而无法对身边照顾的子女给予感谢或赞许,反而将这个孩子当成负面情绪的唯一出口。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的想法,与其每天吵闹伤和气,不如转念去想一些让自己舒服的方法。叶北辰心理师在《联合报》有提过5项照顾者的转念方式:一、正视自身负面情绪,并适当抒发及改善。二、设定合理的照顾目标,别轻易的否定自己。三、家人对照顾有意见时,多沟通并正面说明。四、照顾需要有责任感,但别老是钻牛角尖。五、照顾也要保有生活,适度地喘息别罪恶。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透过手机视讯来与不在身边的家属讨论,并定时更新父母的详情。兄弟姐妹之间善用特长,并公平分担责任。有些人需甘作啦啦队,给予信任与感谢,常常关怀与慰劳照顾者,在必要时要主动接手。大家要群策群力,打一场美好的仗。我们要治疗天边孝子,更要避免成为天边孝子。

三、结束·不结束:转念与器官捐赠

“善终”最重要的,是让病人在没有遗憾的情况下死去。就算特别有钱的病患,能拿出很多钱来治疗,经历各种化疗、插管、洗肾、用叶克膜,最后依旧往生了,那他算是善终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能不能善终不取决于有钱与否。不过,想让病人舒服地离开其实也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看有没有提前准备及沟通,更需要鼓起勇气去做放弃治疗的决定。

陈志金医生认为,“四道”是平时就该做的事,但如果平日已少做,在临近死亡时还不做,那绝对会自责一辈子。
陈志金医生认为,“四道”是平时就该做的事,但如果平日已少做,在临近死亡时还不做,那绝对会自责一辈子。

“善终”是一种同理心,病患可能已没有意识思考会不会痛、要求哪个治疗方案,家属就要依病患平时的性格选择,或是想像如果躺在那里的是自己,会想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对待?

当家属选择不急救后,会出现一个疑惑:什么时候会走?医生有3种阶层的回答:一是如实回答“我也不晓得”。二是让他们听天由命,何时要走是老天爷决定的。最后则是告诉家属,病患何时要走是他自己决定的。这时我们会问家属,病人还有什么是想做却还未完成的,把责任给予子女,让他们有一份作业可以去执行,这样活着的人在病人死后才不会深感遗憾。医生会引导家属做“四道”:道谢、道爱、道歉、道别;面对死亡时,其实这是一个治疗的时机。虽然“四道”是平时就该做的事,但如果平日已少做,在临近死亡时还不做,那绝对会自责一辈子。

病人最放心不下的事,首先是另一半,当儿女们承诺会照顾好母亲/父亲,通常病人就会走了。常见的还有“洗头”,家属常常会突然想起母亲是个爱干净爱漂亮的女人,会想干净地离开,但已经躺在病床上好久没有洗头,这时医院会安排帮病人洗头,洗了之后病人就走了。这两件比较常见,其余还有很多奇怪的事。其实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很玄的事情,但却特别有意思。明年的今天,除了悲伤还多了一个欣慰的回忆、话题可以让大家聚集在一起聊,凝聚剩下的人,冲淡一些悲伤。

如果情况符合,还有器官捐赠的选项。马来西亚不能活体捐赠,脑死判定后的病患才可以捐赠器官。医生通常不会去开口问要不要捐赠,而是让他们转念,自己提出捐赠的要求。医生在进行器官捐赠时,依旧会给病人麻醉、止痛、缝合,不会让病人感到辛苦。器官捐赠是正向的转念,让爱延续的方式,是带动善的循环。

死可以是个结束,也可以是个新的开始。

四、医者,医人心;祭者,祭未亡

在自己真正当了医生以后,才发现真正能治疗痊愈的病症是非常少的,医生做最多的通常只是缓解不适。但我们也常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抚慰病人和家属的心灵,透过语言去疗愈他们的心灵。

我们常会遇到家属想给病人喝符水,通常医生不会允许,因为事实上符水就是有细菌,况且这也没有医学根据。但转念去想,这只是家属想用自己的方式尽一点力量,并非不信任医生的专业。医生以平常心看待就能解救这个问题,例如允许喂病人符水,那就能与家属站在同一阵线,让他们信任自己;再提醒家属病人的情况不太适合喝太多,也可以接着说“听说符水抹在嘴唇上或涂在身上也会有效”,这时候家属就比较听得进医生说的话。

乩童,其实也可以是医生们的伙伴。有些家属会要求医生让他们请乩童来医院作法,通常医生肯定是不允许,但我会答应家属可以请来,真正的用意是来帮忙做心理治疗。有一次来的乩童是位年轻女生,我先跟她讲解病人的情况,想让乩童知道情况后更有目的性地帮助家属做心理治疗,而不是把情况说反。我在后方比较远的地方看着她比划作法,作法完后她做了一个很温暖的事情,她对病人的家属们说了一些话,还拥抱病人的母亲和老婆。乩童离开后,我问护士乩童和家属们说了什么,护士说她模仿病人的声音跟家属们说“辛苦了,这次应该也很难走过去了,你们一定要放下,要照顾好自己”之类的话。我非常感谢她,她就是做到了给家属心灵安慰这件事。

虽然说有些是神棍来骗钱的,但很多乩童是真的可以辅助医疗做家属的心灵治疗。在这方面,医生和乩童都是想要安抚家属的心灵,只是努力方式不一样。如果医生能和乩童配合,给予足够的资讯,他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家属们走出来。

如今疫情严峻,更是逼迫大家面对生死的议题,最困难的其实是没办法好好道别。医生做完治疗的工作后,接下来更多的是由殡葬业去负责安抚家属们的情绪。以前对殡葬业的印象,更多的是充满悲伤、恐惧和内疚的情绪,整个葬礼是让人留下阴影的。但现在的殡葬业,我看到更多的是去让协助活着的人做转念,以追思的方式去引导家人做道谢、道爱、道歉、道别,让他们得到救赎,从而放下。

相关文章:

【爱长在】生死攸关的四堂课

【爱长在】临终语言沟通,让临终者善终

【爱长在】苏长国:与冠病病毒的战役、新闻摄影生涯的荣誉,是最值得给未来的孩子留下的爱的遗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