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
发布: 8:55am 10/10/2020

挺艺文,保传承/布袋戏诉说马来西亚的新故事

作者: 大阳光圆梦基金、元生基金会(供稿)

冠病病毒(COVID-19)袭击我国期间,各行各业遭遇重创,表演艺术界尤其深受打击。为了表达关怀和体恤,大阳光圆梦基金与元生基金会发起“挺艺文,保传承”──为艺文界雪中送炭行动,经专案委员会审核,总共有23个艺文团体受惠,涵盖的艺术类别包括节令鼓、敲击乐、戏剧、潮剧、木偶戏、布袋戏、舞蹈、歌唱、口琴、儿童剧场、儿童歌舞剧、乡音、经典学堂;援助金总额为12万令吉。《活力副刊》将陆续刊出各团体负责人的采访专稿,让社会大众了解入选艺文团体的活动概况,尤其是MCO期间的求生意志和具体做法。

ADVERTISEMENT

布袋戏戏班看到新人冒出,令人欣喜。
布袋戏戏班看到新人冒出,令人欣喜。

鸣玉凤:槟城布袋戏传承者

“MCO期间,所有的酬神戏都停了。中元节的演出一单也没有,希望政府早点放宽禁令,给我们演出。”68岁的黄细汉站在槟城“鸣玉凤”的会所,用闽南话直说疫情对他们的打击。中元节原本是布袋戏的“旺季”,但政府下了管制令,禁止公众聚会后,一切就停顿了,艺人的生计也没有了着落。

黄细汉是“鸣玉凤掌中班”的班主和偶师,这个布袋戏班从她爷爷黄礼方、爸爸黄廷瑞、二姐黄秀金,再到她手中已经90年了。布袋戏也由“演给人看”逐渐演变成“演给神看”的传统艺术。其中的变化,反映了大马华人娱乐品味的专向,以及传统艺术的凋零。

1930年,中国福建布袋戏偶师黄礼方来到槟城,成立了“锦兰阁”布袋戏班。后来,黄礼方把技艺传给儿子黄廷瑞。黄廷瑞继承布袋戏班,并取新名“鸣凤阁”。黄廷瑞把班子传给女儿黄秀金。黄细汉当班主后,才定名“鸣玉凤掌中班”。

鸣玉凤掌中班福建布袋戏的传承者黄细汉女士。
鸣玉凤掌中班福建布袋戏的传承者黄细汉女士。

全马历史最悠久布袋戏班,即将迈入第九十年头

从“锦兰阁”到“鸣玉凤”,这个福建布袋戏班近百年的生命史,也是这个国家的重要记忆。它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见证过马来亚独立、马来西亚成立、马新分家的动荡岁月。

2020年,鸣玉凤迈入九十大寿,原本是世纪华章,但一场全球重疫,让它的艺术生命受到考验。它是槟城仅存的4个布袋戏班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家,放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甚至整个华人世界,也没有几个戏班、剧团能长存90年。

槟城及东南亚一带的布袋戏都源自中国福建泉州,已有百年历史。它以闽南语为媒介,配以南管或北管音乐,由偶师操控手上的布偶,演唱传统的民间故事。在没有电影、电视、电脑、手机的年代,行走乡里城镇的布袋戏,就是平民百姓的最佳娱乐。乐师奏乐吟唱主角的喜怒哀乐,偶师十指舞动主角的人生浮沉;观众看着舞台布偶的晃动旋舞,也就沉醉在中国古老传说,浅斟低唱,且认他乡是故乡。

那个时代毕竟过去了。

如今人人手上一机,娱乐资讯取之不尽,所有古典艺术都面对时代和科技的挑战,布袋戏当然也不例外。现在,只有神庙每年的酬神活动偶尔能见到“十指弄成百万兵”的演出,听乐师唱着中国经典里尘封的故事。

“我们现在只剩下4个团员,都要负责伴奏音乐和操控布偶。以前有七八人。”黄细汉说。

在槟城鸣玉凤会所的客厅,堆满写着“鸣玉凤”的绿色箱子,装了演出的布偶和乐器,也是师傅的青春和人生。从十几岁开始,他们就操布偶、唱口白、吹唢呐、打锣鼓,还有:背剧本。传统的民间戏班靠世代口传的记忆,没有以文字书写的剧本,也没有乐谱参考,演唱和说话的技巧,更是要靠师父的指导。说唱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的中国故事:《薛平贵与王宝钏》、《金玉满堂》、《珍珠旗》等,还有一些励志的道德故事,给看戏的大人和小朋友上一课忠孝仁义。

鸣玉凤艺人当中,年龄由65岁至七十几岁不等,除了演出排练,还要修补布偶,照顾家当。会所,也是师傅的家。4位师傅的年龄加起来超过两百六十岁,如果没有年轻人接班,百年事业传承不易,更别说开创新局。

鸣玉凤团员年龄由65 岁至70 几岁不等,除了演出排练,还要修补布偶,照顾家当。
鸣玉凤团员年龄由65 岁至70 几岁不等,除了演出排练,还要修补布偶,照顾家当。

布袋戏以闽南语为媒介,配以南管或北管音乐,由偶师操控手上的布偶,演唱传统的民间故事。
布袋戏以闽南语为媒介,配以南管或北管音乐,由偶师操控手上的布偶,演唱传统的民间故事。

“我的孩子对布袋戏没有兴趣。幸好,有几个外面的年轻人乐意学习。他们原本是和教授过来研究布袋戏的。”为了不让布袋戏失传,黄细汉愿意指导年轻人(即后来的“破浪布袋戏”,Ombak),也延续了传统,为布袋戏开了新的路径。

华人世界当中,台湾的布袋戏发展最为成功,政府和民间爱护有加,名导侯孝贤还为布袋戏大师李天禄拍了一部《戏梦人生》的电影树碑立传,李天禄更获颁法国文化骑士勋章。这是其他地方操偶师难以想像的。

鸣玉凤和其他槟城布袋戏受限于条件,无法发展出新时代风格的剧本和技艺,只能期盼守住祖上留下来的一缕芳华。

一句话:鸣玉凤掌中班的舞台岁月,就是一部南洋华人移民史缩影。先辈从中国南方故土带来乡音、技艺、乡愁和记忆,在南国岛屿用南音唱出生命中的浮沉;在指掌之间演绎故国的传统故事:《薛平贵与王宝钏》、《金玉满堂》、《珍珠旗》等,酬谢神明、娱乐百姓,也为自已和伙伴取得安身立命的所在;一路弹唱,一路晃荡,一路平安。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古老的布袋戏能否诉说马来西亚的新故事?黄细汉的弟子们,正拉开序幕,再造辉煌。

现在偶尔还能在神庙酬神活动中见到“十指弄成百万兵”的演出。
现在偶尔还能在神庙酬神活动中见到“十指弄成百万兵”的演出。

鸣玉凤团员在后台演出的情形,每个人都要身兼伴奏音乐和操控布偶。
鸣玉凤团员在后台演出的情形,每个人都要身兼伴奏音乐和操控布偶。

布袋戏的演出完全靠表演者双手来驾驭人物。
布袋戏的演出完全靠表演者双手来驾驭人物。

Ombak:长风破浪会有时

农历六月十六是“戏曲之神”田都元帅诞辰,世界各地的梨园子弟都会上香向这位祖师爷表达敬意,林云濠和伙伴近年也是如此。今年八月初,他们也到鸣玉凤会所为祖师爷祝寿,和师傅聚餐,简单的仪式紧系着师徒之谊,以及对戏班传统的尊重。

“没有鸣玉凤,就没有Ombak布袋戏。”林云濠单刀直入,一语道出了师承,也为破浪布袋戏(Ombak Potehi)拟定了座标。

破浪布袋戏创办人林云濠。
破浪布袋戏创办人林云濠。

破浪布偶由传统锐变为本土化造型。
破浪布偶由传统锐变为本土化造型。

1930年创立的鸣玉凤掌中班和2015年成立的破浪布袋戏,两者之间差了85年。前者承先,后者启后,在这之间,双方相辅相成,为布袋戏找到新生的力量,也延续了艺术生命。

去年冠病病毒重创全球,迄今未解,艺文界自然不能幸免。破浪布袋戏取消了国内外所有演出,各类活动和排练也告暂停。不过,和其他艺文团体和传统布袋戏班不同的是,Ombak没有全职人员,8位团员都有各自的专业,因此经济的影响不算太大,但演出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Ombak和传统布袋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演给人看”,而非“演给神看”的布袋戏;演出的地点不在神庙,而是剧场,不管是乔治市艺术节还有国内外剧场,都会见到它的踪迹。它的呈献手法、故事情节、时代背景、布偶造型,也就更贴近时代,准备继续为这个时代的人说故事。

为了不让布袋戏失传,黄细汉愿意指导年轻人延续传统,为布袋戏开了新的路径。
为了不让布袋戏失传,黄细汉愿意指导年轻人延续传统,为布袋戏开了新的路径。

Ombak 破浪布袋戏,破旧立新传承传统布袋戏

2015年,理科大学陈瑞明教授召集几位青年向鸣玉凤掌中班的黄细汉师傅学习布袋戏,包括操做布偶、音乐演奏等,开始了新旧两代的布袋戏交接,新派布袋剧团破浪布袋戏应运而生,领头者就是34岁的团长林云濠。

“我们的偶剧团名叫Ombak Potehi,破浪布袋戏,它没直接由马来文Ombak的字眼翻译成波浪布袋戏,而是改成了破浪布袋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浪,自然比波浪显得更有力量。破浪的破,表现在艺术上,就是“破旧立新”,除了继承布袋戏掌中说戏的传统,还要用新的故事、造型、音乐来说槟城的故事。

于是,我们除了看到改编传统的《路遥知马力──天赐良缘》、《西游记之观世音收服红孩儿》,近期的作品很快便进入了以槟城近代史为主题的《邂逅槟榔1之家园》、《邂逅槟榔2之风云动荡》及《邂逅槟榔之独立1957》这一系列“槟榔三部曲”,内容包括了华人先辈南来、日本占领马来亚时期、1967槟城暴动等本土事迹。

Ombak布袋戏的内容可以很传统,也可以很现代。
Ombak布袋戏的内容可以很传统,也可以很现代。

在这“槟榔三部曲”系列里,艺术家要以布袋戏的方式诉说槟城历史,既要活泼有趣,撩起现代人的观赏兴致,又要言之有物,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加上布袋戏演出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无法像音乐剧或舞台剧以视觉盛宴、夺人音乐取胜,只能以掌中的布偶,后台的说白和音乐,缓缓细说槟城旧事。对破浪来说,这也是极大的考验,但林云濠和他的团队都过了这关。

既然有了“槟榔三部曲”,以后会否有类似的作品,用布袋戏的形式来说马来西亚历史或其他有趣的本土故事?还是有更多的《邂逅槟榔2020》,为这一代的人说这一代的事?或者发展出槟榔四部曲、五部曲?破浪的大胆尝试,使我们对布袋戏有更多的想像和期待。

破浪布袋戏的特色,不仅在于故事本土化,布偶造型也由传统的中国人偶锐变为本土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相当“One Malaysia”,但主要是剧情故事所需,而非刻意多元。至于音乐的变化,也超越了传统的琵琶、二胡、唢呐,既有本土马来音乐,也使用键盘(Keyboard),语言除了传统的槟城闽南语,也用了马来语、淡米尔语。这类语言混杂的百搭风格,也与中国和台湾的布袋戏传统截然不同,展现出东南亚地区多民族、语言与文化特色。

布袋戏对大人和小孩有不同的吸引力。
布袋戏对大人和小孩有不同的吸引力。

布袋戏是跨种族和跨国界的表演艺术。
布袋戏是跨种族和跨国界的表演艺术。

Ombak除了在语言表达上不拘一格,团员的多元民族背景,也使到这支年轻的团队具备宽阔的发展前景。Ombak 8名团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龄最大的四十出头,最小的二十几岁,当中更有一名马来女孩嘉斯妮莎(Jasniza Johari),兼任偶师和说唱的角色。若是布袋戏能走入马来人,以至其他友族的社区,日后的发展或许会展现出另一种风格,除了长风破浪,也会直挂云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古老的布袋戏不一定会和南洋华人一起老去,也能在大马土地上开出鲜艳的大红花。而Ombak为我们做了良好的示范。

林云濠与伙伴示范布袋戏的操作手法。
林云濠与伙伴示范布袋戏的操作手法。

布袋戏演出的会场。
布袋戏演出的会场。

破浪布袋戏到日本东京表演及交流。
破浪布袋戏到日本东京表演及交流。

相关文章:

非常人物/丁春光登峰造极的70人生 我攀爬的是自己内心一座座的高山

非常人物/夏美玉 发挥纪录片的最大影响力,让社会不同的声音也能被听见、被看见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