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11/03/2021

​【防疫減塑/01】疫情下备受考验的环保作业

作者: 蒙慧贤(副刊记者)

疫情打乱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给环保带来巨大考验。人们出门戴口罩的习惯以及消费模式的改变,造成大量的塑料垃圾,加上早前许多环保组织关闭,令有意要回收旧物的人民,突然间找不到地方来回收旧物,最后被迫丢弃,更有自私者直接把垃圾丢在环保站门外,导致一片混乱。

ADVERTISEMENT

在严峻的疫情底下,环保和回收中心真的停止作业了?环保志工面对哪些挑战,又如何重建更完善的环保体制?庞大的塑料垃圾何去何从?

●报道:本刊 蒙慧贤
●摄影:本报 苏长国

位于巴生中路的慈济环保回收教育站成立超过10年,一直是社区重要的环保中心。

周三早晨到访时,只见里头大约10位志工戴着口罩,默契十足地处理回收物的分类工作,分工合作从早上8点半忙到下午3点,放眼望去,当中有好几位都是上了年纪的志工,志工们称他们为“老菩萨”。

采访时正值MCO2.0,尽管大门关起,但仍有三五位民众拎着一包包的回收物到来,慈济志工亦前往帮忙,细心指导民众把回收物准确放入指定回收箱,同时拒绝不可回收的回收物进入环保教育站。

“如果大德(民众)拿来的环保物和其他物品混在一起,我们就有公关来跟他们讲解,让大家明白,清净在源头,保持干净,妥善分类。”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陈素传说道。

据悉,该环保站目前采用闭门运作方式,居民仍可前往环保站,自行给回收物做好“粗分类”,即以玻璃、衣服、电器、铁罐、塑料、纸类来分类,透过门外旁的窗口投入大箱子,之后再由志工进行细分类,尽可能保持零接触。

民众可先拨电询问,再决定如何处理回收物

回顾2020年3月,政府落实第一轮行管令,除了许多行业暂停运作和居家工作,大部分资源回收机构亦暂停上门收集资源。

全国各地慈济环保站暂停运作,因没人看管,许多居民把回收物直接放置在环保站大门前。根据志工们向我们展示去年6月所拍摄的照片中,有许多一袋袋垃圾堆积在环保站大门前,如同一座小山,画面凌乱不堪,当中还包括口罩和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更没有进行分类。由于当时缺乏人力处理回收工作,回收厂亦暂停运作,环保站负责人只好联系鲁益山集团(KDEB)废料管理公司前来清理和载走物品。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陈素传表示,民众回收资源时应保持乾净,妥善分类,清净在源头。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陈素传表示,民众回收资源时应保持乾净,妥善分类,清净在源头。
林添益表示,环保要多管齐下,需要靠政府、商家和民众共同努力和配合,不能单靠有心人去努力而已。
林添益表示,环保要多管齐下,需要靠政府、商家和民众共同努力和配合,不能单靠有心人去努力而已。

直到后来行管令逐渐放宽,慈济环保教育站在去年7月份逐步恢复运作。不料第三波疫情再次暴发,令恢复运作不久的环保站再次关上大门,暂停运作。考量到长期下来人们家中会囤积不少回收物品,只有部分的环保教育站采取闭门运作。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黄金强指出,疫情来袭之前,该环保站每天共有三四十名志工,在去年八九月份疫情趋缓时,该环保站的志工人数减少至20人左右,随着第三波疫情升温,目前每日在场分类清理的志工只有大约10人。

基于健康和安全考量,和遵守标准作业程序(SOP)限制人数,一些年长和体弱的志工被鼓励留在家中,减低染病风险,让参与回收工作的人手大幅减少。

“有些环保站是完全关闭,因为这些环保站最年轻的志工都已70岁,因为健康和年龄因素,只好关闭。”

当环保站纷纷关闭,面对家中囤积的回收物品,民众能怎么做?

他建议,为免白跑一趟,民众可事先拨电询问环保站或其他回收中心是否运作,民众也可以拍下回收物的照片,请志工帮忙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物品,若是尚可使用的大型家具,慈济就会协助处理,把它们载送给有需要的人,不必带到环保站,对于不能回收的物品,只能丢进垃圾桶了。

展开线上和线下培训,宣导分类知识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发现,对外的大德教育才是更为重要的事。”

慈济巴生环保和气干事林添益说道,环保清净在源头,绿色运动要做到事半功倍,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关键。如果民众能够把物品分类或清洗干净才送去回收,那么每个家庭的小小动作,将大大减轻志工回收工作的负担。

他指出,虽然疫情反复升温,造成环保站暂停运作,但疫情底下的环保作业一直没有停顿,反之他们更注重在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上,重新整装出发。

在去年6、7月份期间,一众志工如火如荼在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对内培训,学习更有效率地向大德宣导分类知识,同时透过环保短片,在社交网站上传达环保和回收分类讯息等,由内而外积极推动环保教育,提升民众环保意识,同时也全面推动“素食救地球”。来到今天,该环保站也有了更整洁的全新面貌。

疫情底下的环保作业并没停顿,反之志工们更注重在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上,重新整装出发。左起为黄金强、陈素传、林添益和黄克光。
疫情底下的环保作业并没停顿,反之志工们更注重在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上,重新整装出发。左起为黄金强、陈素传、林添益和黄克光。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黄克光指出,志工会按照1号塑料瓶、塑料袋和其他等3类来进行“细分类”,将不可回收的塑料品区别开来。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黄克光指出,志工会按照1号塑料瓶、塑料袋和其他等3类来进行“细分类”,将不可回收的塑料品区别开来。

保利龙是塑料,为何不被回收?

林添益指出,众多回收物品当中,最耗时费神去处理和分类的,莫过于人们最常使用的塑料品。相比纸皮和其他回收物,塑料品涉及很多技术问题,例如塑料品的种类、材质软硬、颜色或透明等差异,让分类工作更加繁琐,动用更多人力。

当人们把回收物投入大箱子“粗分类”后,就会由环保志工“细分类”,按照1号塑料瓶、塑料袋和其他等3类将不可回收的塑料品区别开来,经分类和卫生处理的塑料品送往回收商手上,制成塑料颗粒或次原料,重新被制成塑料品。

回收利用再生塑料固然能达到环保的物尽其用,惟回收价格非常低廉,按本地市场价,每公斤塑料瓶和塑料袋的回收价个别为70仙和30仙左右,加上耗时费工的分类过程,就连许多拾荒者也没意愿回收,导致塑料品回收率不高。

“当我们在说什么东西没法回收时,你看,大部分都是塑料品。”

环保教育站门外贴上偌大的海报,让民众清楚分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资源。
环保教育站门外贴上偌大的海报,让民众清楚分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资源。
在“不可回收资源”栏上,超过一半是塑料品。
在“不可回收资源”栏上,超过一半是塑料品。
民众自行将已分类洗净的回收物,透过环保站门外旁的窗口投入特定大箱子,做好“粗分类”。
民众自行将已分类洗净的回收物,透过环保站门外旁的窗口投入特定大箱子,做好“粗分类”。

他指向悬挂在“不可回收”栏上的米袋、快递包装袋、保丽龙等。他指出,因为塑料品参杂了很多杂质,拉高了回收商的成本,本地大部分的回收机构都只回收宝特瓶、塑料罐等,而这只是芸芸塑料品的其中几种,还有许许多多的塑料品都没被收回。

尤其在疫情暴发后,快递包装袋、保利龙等大量增加,再说每个商家所使用的塑料品种类不同,有的甚至是材质不明的塑料品,难以分类和回收,尤其令人困扰。

为什么保利龙这一类塑料品也没回收?他解说:“其实这些塑料品是可回收的,但因为塑料物品很轻,必须积攒庞大数量才能达到1公斤重,一辆罗里所载送的塑料品不到半吨,人力和载运费成本不成正比,亏本生意,大部分回收商不会做的。”

他分享,在台湾有很多塑料品都可回收再生制成实用物品,例如毛毯、鞋子、帽子、衣物等,都是透过大爱感恩科技制成的,惟这项科技还没带进大马。

尽管目前本地可回收再生的塑料品种类极少,慈济志工仍身体力行做回收分类,不为利益,旨在提高环保意识,为改善环境问题尽一份绵力。

“同样的物品,可以拿来做好事,也可拿来做坏事。”林添益说道,同样一个塑料瓶,若拿去回收,可二度制成更耐用的塑料品,减少塑料的生产数量;但若没被回收再用,只能在土埋场相见,数百年内都无法分解,徒增塑料垃圾在掩埋场的数量,加剧海洋污染问题。

环保不能停

塑料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已达到危险的临界点。也许一场瘟疫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让许多人措手不及,使环保工作面对种种挑战。随着人们渐渐适应新常态,是时候重新把焦点放在环保问题上。

“环保不能停,它应该和防疫并行。”

志工们呼吁,民众应从生活细节中实践5R原则,即:最好不用(Refuse)、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维修保养(Repair)和回收使用(Recycle) 。源头减塑才是上策,譬如在打包时自备餐具、购物时自备环保袋、选择裸包装商品等,回收乃是最后一环。

林添益认为,处于源头的商家要有企业责任心,减少使用塑料包装,避免使用来历不明、无法回收的塑料品,同时设立回收服务,在消费主义和环保主义之间取得平衡。

“政府要有奖励的政策和完善的系统,商家要有企业责任和道德,民众要有环保意识,不能单靠有心人去努力而已。”环保要多管齐下,套用我们从小就朗朗上口的一句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保中心有不少志工为年迈的退休人士。
环保中心有不少志工为年迈的退休人士。
经分类和卫生处理的塑料品,将送往回收商手上,制成塑料颗粒或次原料,重新被制成塑料品,达到环保的物尽其用。
经分类和卫生处理的塑料品,将送往回收商手上,制成塑料颗粒或次原料,重新被制成塑料品,达到环保的物尽其用。

延伸阅读:

【防疫減塑/02】疫情下的环保商机

相关稿件:

【了解医疗垃圾/01】医院如何分类医疗垃圾?

【了解医疗垃圾/02】医疗垃圾最终归处──焚化炉和掩埋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