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古晋笔记

|
发布: 7:00am 07/08/2023

砂拉越

古晋笔记

蔡羽

古晋

南洋

下南洋

侨批汇兑局

侨批汇兑

蔡羽/应势而生的侨批汇兑生意

作者:蔡羽
蔡羽/应势而生的侨批汇兑生意
侨通行砂拉越分行在1950年代刊登的广告,资料非常详尽。(图:1951年《古晋工商业指南》)

19世纪掀起的浪潮,是被逼出来的。家乡生活苦到极致,三餐不继,遇上处在大开发的契机,自此逼得华人投奔怒海,带着淘金梦横越南中国海。由此可知,下南洋那几代人肩负着为家族找活路的使命,在南洋辛勤工作所得,想尽办法也要寄回家乡赡养家中老小。

问题来了,在跨国邮政和金融服务系统还未建立起来的年代,该如何汇款或寄送物资回乡?初期,依靠的是讨海的水客。水客靠走船带货,往返南洋和中国做买卖;同时也带人,相当于职业中介。当然,间中有不少水客也在经营恶名昭彰的猪仔贸易。

ADVERTISEMENT

蔡羽/应势而生的侨批汇兑生意
从侨批封上面的文字和戳章,我们可以解读负责办理的信局、侨批编号、随函是否附上银两等相关资讯。(图:网络)
带信带款带物资

身处南洋的华侨会委托信得过的水客,通常是同乡,帮忙带信、带物资或带款回乡。尽责的水客会根据托付,按时妥当的把东西交到接收人手上,并收取合理的佣金。因为信用卓著,生意越做越多,一种独特的,结合邮政、金融和物流服务的跨国行业就诞生了,叫银信局、侨批局、信局、等,而且发展出一套非常严谨的系统。所谓“批”,就是福建话的“信”。

从最早的水客一条龙服务,到侨批汇兑局的企业化服务,百多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服务一直做出应对调整,然而收件时的标注方式、亲自登门送件并收取回文再将回文发回给寄件者的服务,则有其一整套不变的系统。至于如何处理不同国家区域的汇率转换,或是如何以货易钱、再以钱易货等,则是极为复杂的操作,也靠精准算计产生更大的利润。及至跨国邮政和金融服务开始出现后,初期与传统侨批汇兑局有合作关系,最终到了1970年代侨批汇兑行业终于完成历史使命,最后一批信局大抵在此时宣告熄灯。

近期拜读《侨批与金融》(黄清海著),书中提供了一些数据,“在新中国成立前(即1949年以前),闽南和潮汕地区靠海外侨胞寄回‘批款’维生的民众,就占了当地总人口的一半甚至更多”,“如以侨眷家庭为单位计算,每月平均收到的批款,约占家庭总收入的80%”(页178)。换言之,当年没有这些侨汇,不但侨眷家庭生活更艰辛,中国的经济情况也会更为糟糕。

在东南亚地区,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各地都设有为数不少的侨批汇兑局,每年在南中国海上往返的批信、汇款和物资是难以计数的。

蔡羽/应势而生的侨批汇兑生意
位在古晋海唇街的南市信局,是潮州人许应勤在1922年所创办的。(图:Masa Jepun by Bob Reece)
蔡羽/应势而生的侨批汇兑生意
广告中所提及的“回文”,是侨批汇兑局的信用所在。(图:1965年《砂拉越古晋商业年鉴》)

的侨批汇兑局

作为其中一个南洋侨批中心,古晋在侨批历史方面的记录甚少。几年前曾经在本栏粗疏整理过一些资料,如今根据手边的文献再行梳理,整理出1950至60年代的侨批汇兑局,列出如下——

侨通行分行、南市、和芳(以上海唇街);许统丹(下横街);卫元堂(亚答街);沈炳初有限公司(牙达街);张鸿顺(浮罗岸);建新号、燕山公司、李南光金庄(以上印度街);蔡恒发、广安隆、万顺丰、东昌隆、李南丰(以上甘蜜街);义兴公司(老大石路)。另有顺茂和联庆两家商号,地点不详,是闽南正大信局的分联号。

纵观以上各大侨批汇兑局,由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京菓土产店(杂货店)或洋杂店兼营居多;只有卫元堂是药行,李南光是金庄,义兴公司则是脚车店。就籍贯来说,经营者以潮汕人士居多,客家人次之。

长期来,新加坡是古晋的进出口岸,在侨批汇兑业的全盛时期,新加坡有超过200家侨批汇兑局。新加坡侨通行创办于1938年,是其中一家居领导地位的闽帮信局,创办人是林树彦,祖籍福建省安溪人。其砂拉越分行,先设在古晋友海街73号,后来搬迁至海唇街60号,总经理是林光彦。林氏在二战后出任砂拉越华侨青年社社长,是当年活跃一时的左翼团体。

老古晋较为熟悉的海唇街35号南市信局,由潮州人许应勤所创办。许老1897年出生在潮安,25岁时抵达古晋创办南市宝号,开始从事洋杂与土产出口,并提供侨批汇兑服务。解读南市在1960年代刊登的广告,可以发现在收取批信与汇款单后,南市或许是通过香港、九龙、澳门等地的信局进行汇兑,后再转入中国交由当地信局送件。除了潮州,侨批也送到诏安、福州、琼州、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范围非常广。

许老退休后,将业务交由儿子统生打理;统生的兄长统丹也于下横街一号另创“许统丹”宝号,同样经营出入口贸易和侨批汇兑服务。

卫元堂是上百年的老药行,根据其1960年代的广告,其银信汇兑部的服务,是对接永泰行汕头分号。

甘蜜街万顺丰也是土产杂货店,其广告很有意思,明言“兼收唐信”,也强调“回文快捷”。回文就是故乡的亲人在收到批信和汇款后,必须写一封回文,让侨批汇兑局的职员带回古晋交给寄信人。有些规模较大的信局,索性先垫付汇款,待取得回文后再向寄件人收取全额,由此加强人们对它的信任度。

同在甘蜜街的东昌隆,在广告写上“兼收琼崖汇兑银信”,明确强调其服务海南同乡的意愿。与东昌隆相隔几个铺位的蔡恒发,强调收取“潮梅各属保家银信”,其中指的应当是潮州和梅县(梅州)。

蔡羽/应势而生的侨批汇兑生意
侨通行砂拉越分会总经理林光彦曾经出任砂拉越华侨青年社社长。(1968年《砂拉越古晋商业年鉴》)
营运系统既复杂又严谨

纵观整个侨批汇兑行业,最高峰时期应当在19世纪末至二战以前,可惜的是这期间的文献记录较为匮乏,目前无法得知当代古晋有哪些侨批汇兑局。前面提到的顺茂和联庆两家,正是1930年代的信局。本文列出的1950和60年代的这十几家信局,今日大多已经结业。

侨批汇兑服务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可以在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运作百年是很不简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埃德蒙森(Dr Ray Edmondson)说:“侨批中所涉及的人群是一个成千上万的人群,他们作为国际移民,承载着东西方的交流并持续了数个世纪,留下了丰富的档案。这些文件并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一个时代,属于世界。”

延伸阅读:
蔡羽/横渡大江大海的台籍士兵
蔡羽/金珠盛永文宫的神迹故事
蔡羽/世纪米荒的挑战
蔡羽/变成废纸的香蕉钱
蔡羽/70年前老地图上的浮罗岸
蔡羽/承载满满回忆的第一代商场
蔡羽/消失在城市里的大园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