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木卡空间牵头,联合晟创娱乐、大鱼教育、伴调子剧社、六艺咖啡馆主办的“2024永远的契诃夫戏剧演出季”(下称演出季),是2024年马华戏剧的重大文化活动。根据木卡空间的网页介绍,他们总共完成了37项活动,包括:1场新书推介、4场表演成果汇报、1场线上台词课、3场线上线下文化讲座、4场戏剧放映、2场戏剧工作坊、20场舞台剧演出,以及开幕式和闭幕式。
从以上的介绍可了解,这是一个与政府文化部无关、也和行业团体无关,完全是单个民间剧团自力的文化产出。当中令人咋舌的是,这不是一个单一演出制作,而是以4个演出制作为核心,周边又设置了多项相关大小活动的产出。这可要动员多少人力、脑力、毅力、财力资源呀?一个民间剧团(即便有多个民间团体助力)有这样的实力能耐吗?没想他们还真完成了。
ADVERTISEMENT
本文尝试勾勒这个演出季的大致印象,并评论其成就与缺失。
《天鹅之歌》在创作上改变了契诃夫的主题:从演员的哀歌转为战歌。这是编导对业界众多演员的庸俗演剧的一种鄙视与讽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庸俗演技的泛滥成灾,积非成是,并极度挖苦那些浮夸肤浅的表演方式。这一主题的阐发对不讲究基本功,不讲究人物塑造的、躲在多元戏剧观包装下本地职业编、导、演的陋习,是响亮的一记耳光。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本剧的主题情调转换,如能从悲剧转为喜剧,必能开出瑰丽奇花,可惜最后转向正剧,反而丢失了原著的纯粹。

《三姊妹》的演出意义是帮助一个新剧团建立他们的美学方向,同时帮助素人打好演技基础。因为是素人,在人物塑造或演技表现上观众多会包容。可喜是经验丰富的编导很懂得扬长避短:策略是人海战术加排兵布阵。于是满台姑娘满台花,一列火车开过来;歌舞刚歇擂台起,玛丽热眼看大哥。本剧是以群戏为主要编排,其实验性不能说是完美成功,但碎片性的表演方式确实帮助了素人,免除了性格化人物创造的沉重压力,减少了演出失败的风险。回到本剧的实验性处理——靓丽有型的人物造型、歌、舞、道具、灯光、视觉意象的应用等颇为奏效。对一般观众来说,图个热闹好看也就够了;若有看门道者,则可从编导对原作的解构方式,尤其契诃夫胞妹玛丽这个人物的植入,去感受原著主题与编导情感灌注于剧中的价值与意义。

最成功最高峰创作
《海鸥》的出现,令人精神一振:这是颜永祺继2017年的《北京人》后,又交出了令人目眩神迷的作品。这是演出季最成功的作品,甚至是整个2024年马华戏剧的最高峰创作。《海鸥》在形式设计上采用一块天幕隔开两个舞台空间,将剧场一分为二,两区表演同时进行,“强迫”观众选边看的方式演出戏剧。戏剧一场一场演,两个空间时分时合。从原著角度来看,海鸥在内容上是不完整的,却不妨碍这个作品的任一版本在艺术上的完整。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结果。关键在于编导的整体构思和形式创造——两个同步空间,一如我们的所处的现实世界,永远存在另一“平行空间”,在我们的后脑勺后大步走去,从不为我们的主观意志而停留。我们看到的很多,但我们看不到的更多;不论我们如何选择,我们都会遗憾。这是本剧形式创造带出的普遍性意义。

《你好,契诃夫!》是演出季的最后一个戏,由大鱼教育主办,大鱼一把手许栩带领大鱼的青少年、儿童学员呈献。《你好,契诃夫!》的制作成品介于精致与粗粝、专业与业余,教育戏剧与戏剧艺术之间,当中还引发了儿童专业演出合适性的争议。从繁华的吉隆坡突然跑到300公里外新山的荒郊野岭——太空奇遇活动馆演出;从成人演员到黄毛小孩,这反高潮似的结尾安排让人挺意外。但又有其合理之处:这是给予戏剧幼苗的栽培——儿童是未来的栋梁,在新山的沙漠里种花,期待的是明天。本剧的创作经验带来的契机,有助于新山戏剧市场的开拓。

演出季的周边活动颇有意思,演出前的文化论坛,为演出造势的同时,也提升了演出档次。3个文化讲座《谁是契诃夫?为何要阅读契诃夫?》、《契诃夫作品与当下我们的关系》、《契诃夫戏剧的排演困境》,前两个提升观众对作者的认知了解,吸引观众入场,后一个为将入场看戏的观众打预防针。提高了的认知了解(对剧本),与降低了的期待值(对演出)在剧院里产生化学作用,提高了观众对作品的接受度。
契诃夫的意外降临
演出季的戏剧放映俄罗斯剧团演出的录像片单里,除了《万尼亚舅舅》、《樱桃园》外,还包括戏剧季将要演出的《海鸥》与《三姐妹》。这是一种言人之不能言,做人之不敢做之事的魄力。一般剧团都很忌讳这么做 ,演出季这么安排,显出了自信,气势上就赢了。

新书推介的《一剧之本》,是永祺与永祯的剧本创作或改编本剧本集,这本书在早鸟票时作为配套让观众购买。演出前让剧本流通,也是很多剧团不敢做,却是戏剧作为文学一员的时代的稀松平常之事。这个安排,可以说是恢复了戏剧传统,乃难能可贵之举。(后来《三姊妹》场刊也出现了《三姊妹》改编本全文。)
行文至此,褒多贬少,最后要说一件尴尬之事:演出季各个作品亮相以来,在各自媒体上好评不断,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剧场背景的作者坦言不晓得契诃夫是谁?或许对马华剧坛来说去年的意外是:天上掉下个契诃夫!这是可喜或可悲?知耻近乎勇,至少聊可告慰的是,今后该不会有人再问契诃夫是谁了吧?回望2024 ,我们得感谢这个演出季的创造者们的贡献了。
更多文章: 吴伟才/严肃一点,不要笑 经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赴一场蛇年春节文化盛宴 西北孤鸟/迷路之《蜂》——半途而废的本土化改编 吴伟才/人性版画──栋方志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